【编者按】“三湖教育论坛”第31期线上论坛由边陲名师王朝怀主持,干货满满:孟国泰、刘发伟、王德增等教育人围绕教育的本质,提出网状生长、自教自育等精彩言论,强调教育的高度、厚度、宽度和温度。微山湖家访等经典案例生动诠释了“四度”教育的理念。论坛还给出从个体出发、拓展边界等精当实施建议。本期论坛为教育工作者带来思想启迪与实践指引,助力教育创新发展。
精彩言论
孟国泰
做有高度的教育,是对教育的崇高追求。
做有宽度的教育,是对教育视野的拓展。
做有厚度的教育,是对教育内涵的深化。
做有温度的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不是线性灌输,而是网状生长。只有拓宽教育的边界,教育的无限可能性才会真正发生。
觉醒的瞬间,是教育温度升腾的奇观。教育温度的本质在于学生内心的自我觉醒与自爱,缺乏自育的“温度教育”只是“一厢情愿的温柔”。自教自育是教育的内核,再温暖的外界干预也无法替代学生的自主觉醒。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在教育的漫漫征途中,“四度教育”以高度、宽度、厚度、温度等四个维度,构建起一个全面且富有深度的教育体系,致力于培养出既有知识底蕴又具人格魅力的全面发展之人。
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间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读天读地读人间,读书读文读经典,从个体出发,建设文化大观园、课程大世界、课堂百花园、管理新高地、质量新天地,让每个人都精彩。
郭 丽
做有温度的教育:以唤醒之光点燃成长之火。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冰冷的分数与刻板的规则,而在于用爱与关怀为学生构筑温暖的成长港湾。
作为数学教师,“做有厚度的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深度契合。在数学课堂中,我始终践行“体、情、智、创、和”的协调发展。
教育的高度,一定是“为谁培养人”这个核心命题!让教育在高度的引领下真正发生!让自我成长与家国天下共情。
王朝怀
教育的真谛不在于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整齐划一,而在于对每一个独特生命的深切凝视与用心培育。
当教育从个体出发,深耕“厚度、宽度、温度、高度”四维沃土,方能育得根深叶茂、华盖亭亭的生命之树,成就万木争荣的壮丽森林。
自教自育是温度教育的前提,温度教育是自教自育的催化剂!
刘发伟
当了多年班主任,太懂了!再温暖的叮嘱,抵不过学生自己觉醒的瞬间。
身为一线语文教师,深觉“有厚度的教育”真是育人良方。教学时,不仅教字词篇章,更借文本触达学生心灵,培育共情力。
教育的宽度,是打破围墙的广阔探索。天地为课堂,万物为教材,这是何等大气的教育格局!
王德增
浇灌由“四度”,教育百花繁,“高度”教育,是对个体差异最深的尊重与最远的眺望。
有高度的教育,是立足长远,引领方向。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远比学习的方式方法重要得多。
教育的温度,是学生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他们对创新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情,是他们在自我成长过程中的自信和勇气。
经典案例
微山湖家访案例
王德增分享了他在微山湖渔民家庭的家访经历。他深入渔民家庭,了解渔民的生活困境和对子女教育的期望,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走出传统的生活模式。这一案例生动展示了教育的高度——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成为独特而幸福的人。
黄山自驾游攻略项目
王德增介绍了黄山自驾游攻略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个项目涉及地理、历史、气象、文学、物理、化学等多个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体现了教育的宽度。
实达中学“四度教育”实践
宋文静分享了实达中学的“四度教育”实践,通过李佩蓉、高子轩等学生的蜕变故事,展示了教育的高度、厚度、宽度和温度。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四度教育”理念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和个性化。
精当实施
1. 从个体出发,尊重差异:教育应关注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兴趣、天赋和学习节奏,实施因材施教。
2. 拓展教育边界,打破学科壁垒:将教育从传统的教室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
3. 注重知识与情感的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温暖、包容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自尊自爱。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验、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
5.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摒弃单一的考试成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帮助学生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7. 开展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和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8. 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互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
9.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10. 建立“成长档案袋”:记录学生的点滴进步,从多维度肯定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本期“三湖教育线上论坛”通过精彩的言论、经典的案例和精当的实施建议,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导,推动了教育理念的创新和教育实践的发展。
综述:青力、阿鹰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