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丁再献《建军九十八周年忆老战士》:骨刻文韵中的军旅豪情
天 琮

在建军九十八周年之际,著名文化学者丁再献以集东夷骨刻文的形式创作此诗,别具一格,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饱含对老战士的崇高敬意。诗云:
建军九十八周年忆老战士
八一传旗求大同,征途九八万光丛。
青春曾有兵王史,老将犹生儒士风。
保国兴疆神自若,安民守土义相融。
新程又上前无止,可令河山世世红。

一、平仄格律:严守规范 音韵和谐
从平仄格律看,这首诗基本遵循近体诗的规则。首句“八一传旗求大同”,“仄仄平平平仄平”,符合七言律诗首句入韵的平仄要求。第二句“征途九八万光丛”,“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相对,和谐自然。整首诗中,整体平仄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十足。如“青春曾有兵王史,老将犹生儒士风”,“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交替,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使诗歌在音韵上富有感染力。
二、对仗工整:形式精巧 意蕴相衬
对仗方面,颔联“青春曾有兵王史,老将犹生儒士风”,“青春”对“老将”,年龄阶段相对,体现出战士从年轻到年长的岁月变迁;“兵王史”对“儒士风”,身份特征相对,描绘出老战士既有战场上的英勇过往,又在岁月沉淀后拥有儒士般的文雅气质,对仗精巧且意蕴深刻。颈联“保国兴疆神自若,安民守土义相融”,“保国”对“安民”,“兴疆”对“守土”,都是动宾结构相对,鲜明地展现出老战士们在保家卫国、守护疆土过程中所秉持的坚定信念和无私奉献精神,同时“神自若”与“义相融”也对仗工整,进一步强调了老战士们面对使命时的从容与内心的正义坚守。
三、寓意深远:缅怀先烈 激励前行
诗歌寓意丰富而深刻。首联“八一传旗求大同”,点明建军节这一特殊时刻,“传旗”象征着革命精神的传承,“求大同”则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寓意着人民军队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伟大使命。颔联回顾老战士们的青春岁月,他们曾是战场上的英雄,“兵王史”彰显了他们在军旅生涯中的卓越成就;而如今,“老将犹生儒士风”,岁月赋予他们儒雅气质,体现了老战士们不仅有英勇无畏的一面,还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颈联“保国兴疆神自若,安民守土义相融”,生动地描绘出老战士们在保家卫国、守护百姓过程中的镇定自若和坚守正义,高度赞扬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尾联“新程又上前无止,可令河山世世红”,则以激昂的笔触激励后人,即使踏上新的征程,也要像老战士们一样永不止步,传承他们的精神,让祖国山河永远保持繁荣昌盛,红色江山代代相传。
整首诗通过对老战士的回忆与歌颂,不仅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也激励着新时代的人们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丁再献先生以集东夷骨刻文的独特形式创作此诗,为诗歌增添了古朴厚重的文化氛围,使读者在领略诗歌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军旅精神的深度交融。
2025年7月29日/乙巳六月初五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