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宫·一枝花】咏鹿城转龙液酒
作者\翠柳
【一枝花】
云白飘鹿城,水绿浮银镜。
清清山戏水,淡淡曲生琼。
七贤里(醉倒了俊)刘伶,
对月当歌咏,开怀倾笑声。
问君知、味美醇情,
转龙(液)酒、美哉问鼎。
【梁州第七】
花间酒 春风景美,
塞边眠 酒里深情。
当时只苦 无诗兴。
一壶酒醉,一瓮乡情。
一轮月色,一曲峥嵘。
话酒醇 琼液光盈,
论香爽 美液知名。
转龙醇 千古流芳,
转龙液 万人爱觥,
转龙春 四海高朋。
味琼,味酩。千杯饮后 诗情逞。
俺真真 讴歌醉(把)转龙敬。
好酒 琵琶 岁月评,妙韵 春迎。
【隔尾】
劝君 更尽这 风波酩,
邀朋 且常将 太液倾。
老百姓 评酒 声声赞(喝上真)荣幸,
香透瓶,杯不停。
转龙液 爽味 深情 醉难醒。
赏析:
这首《【南吕宫·一枝花】咏鹿城转龙液酒》是一首充满热情与赞誉的散曲作品,作者翠柳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全方位地描绘了鹿城转龙液酒的独特魅力,从其产地环境到酒的口感、文化内涵,再到人们对它的喜爱,都进行了细腻的刻画。
【一枝花】
环境烘托:“云白飘鹿城,水绿浮银镜。清清山戏水,淡淡曲生琼。”开篇四句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鹿城美景,洁白的云朵飘浮在鹿城上空,碧绿的水面如银镜般平静,清澈的山水相互嬉戏,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幽的氛围,为转龙液酒的出场奠定了美好的自然背景,暗示着这美酒源自如此纯净秀丽之地,品质必然不凡。
典故运用:“七贤里(醉倒了俊)刘伶”,巧妙借用刘伶这一古代嗜酒名士的典故。刘伶是“竹林七贤”之一,以豪饮著称,此处说他被转龙液酒醉倒,从侧面突出了酒的醇厚浓烈,连以酒量闻名的人都被征服,更增添了酒的吸引力。
情感表达:“对月当歌咏,开怀倾笑声。问君知、味美醇情,转龙(液)酒、美哉问鼎。”作者对着明月引吭高歌,开怀大笑,以一种豪迈洒脱的姿态直接表达对转龙液酒的喜爱,称赞其味道美、情义醇,堪称酒中极品。
【梁州第七】
场景描绘:“花间酒 春风景美,塞边眠 酒里深情。当时只苦 无诗兴。”描绘了在不同场景下饮酒的情景,花间饮酒,春日美景相伴;塞边休憩,酒中饱含深情。然而当时却苦于没有诗兴来抒发内心的感受,为后文的尽情讴歌做铺垫。
排比递进:“一壶酒醉,一瓮乡情。一轮月色,一曲峥嵘。话酒醇 琼液光盈,论香爽 美液知名。”通过一系列排比句,从酒的量到蕴含的情感,从周围的月色到引发的感慨,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转龙液酒带来的丰富体验。一壶酒就能让人沉醉,其中还饱含着浓浓的乡情;一轮明月下,回忆起往昔的峥嵘岁月;谈论起酒的醇厚,只见那琼液闪耀着光芒,论及酒的香爽,美名早已远扬。
反复强调:“转龙醇 千古流芳,转龙液 万人爱觥,转龙春 四海高朋。”反复使用“转龙”相关词汇,强调转龙液酒的历史悠久、备受喜爱,吸引了四海之内的高朋好友,进一步突出了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情感升华:“味琼,味酩。千杯饮后 诗情逞。俺真真 讴歌醉(把)转龙敬。好酒 琵琶 岁月评,妙韵 春迎。”作者在畅饮千杯后诗情大发,真诚地讴歌并敬重转龙液酒。认为好酒就像琵琶声一样,需要岁月来评判,其美妙的韵味将随着春天一同迎来,表达了对转龙液酒未来发展的美好期许。
【隔尾】
劝饮邀请:“劝君 更尽这 风波酩,邀朋 且常将 太液倾。”作者热情地劝告朋友再尽情饮下这杯美酒,邀请朋友们常常一起畅饮转龙液酒,营造出一种热烈、欢快的饮酒氛围。
百姓赞誉:
“老百姓 评酒 声声赞(喝上真)荣幸,香透瓶,杯不停。”通过百姓的口碑来证明转龙液酒的优秀品质,老百姓纷纷称赞,认为能喝上这种酒是一种荣幸,酒香透过酒瓶散发出来,让人一杯接一杯地喝个不停,从侧面体现了酒的诱人魅力。
余味悠长:“转龙液 爽味 深情 醉难醒。”最后一句再次强调转龙液酒的味道爽口、情感深厚,让人沉醉其中难以醒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味悠长。
艺术特色:
语言生动: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汇,如“云白”“水绿”“琼液光盈”等,使描绘的场景和酒的形象栩栩如生,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手法多样:综合运用了典故、排比、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情感真挚:全文洋溢着作者对转龙液酒的由衷喜爱和赞美之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抒发,真挚而热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