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 做 中 国 鬼 不 做 亡 国 奴》
作者:班京‖诵读:娟儿
在中华民族抗击日寇侵略的壮阔史诗中,出生在岫岩哨子河乡的刘壮飞的名字如同一柄永不锈蚀的利剑,镌刻在东北抗日联军的战史上,闪耀着忠勇不屈的光芒。这位从辽东大地走出的热血男儿,用短暂而炽热的生命,践行了"宁洒热血,不做亡国奴"的铮铮誓言。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声撕裂了东北的宁静,时年20岁的刘壮飞目睹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胸中燃起复仇的怒火。他毅然告别亲人,带着"还我河山"的信念,加入了杨靖宇领导的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作为部队里的青年骨干,刘壮飞不仅作战勇猛,更有着过人的机敏。在一次突袭日军哨所的战斗中,他乔装成樵夫混入敌营,摸清布防后与战友里应外合,仅用半小时就端掉了这个阻碍游击队行动的"钉子",缴获的武器弹药解了部队的燃眉之急。战友们都说:"壮飞的胆子比山还大,心眼比针尖还细。"
1936年冬,日军对东北抗联发起疯狂"围剿",刘壮飞所在的部队被围困在密林深处。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中,他们穿着单衣,嚼着树皮充饥,却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在一次掩护大部队转移的战斗中,刘壮飞主动请缨担任后卫,带领一个班的战士阻击数倍于己的敌人。激战中,他身中数弹,却死死抱着机枪不肯撤退,直到战友们安全转移,才带着对侵略者的最后一声怒吼倒在血泊中,年仅25岁。
整理他的遗物时,战友们发现了一张被鲜血浸透的纸条,上面是他用铅笔写下的字迹:"我生不能驱逐倭寇,死当化为厉鬼,也要缠贼不休。"这滚烫的誓言,是他对民族的赤诚,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更是一个中华儿女最壮烈的绝唱。
如今,辽东的山林间早已听不到枪声,当年的战场化作了郁郁葱葱的林海。但刘壮飞与无数抗日英烈用生命铸就的精神丰碑,永远矗立在后人心中——那是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勇气,是为民族尊严宁死不屈的骨气,是代代相传的爱国情怀。
纪念刘壮飞,便是纪念那些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脊梁;铭记他们的牺牲,方能让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懂得:山河无恙,皆因有人曾为我们负重前行。
(班京纪念抗战胜利系列文章之十一)
【作者简介】:班京,男,汉族,1964年生,辽宁鞍山人,祖籍营口大石桥建一镇,沈阳铁路局退休。鞍山散文学会会员、理事。鞍山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研究员。其热爱文学,主张文字应有灵。文章应有魂,文创应有意,文风应有德。代表作有【博爱与春晖】个人传记【妈妈,李素英】个人散文集及诗歌集,擅长现代诗、散文诗、抒情诗,作品多以弘扬正能量,抨击邪恶,宣传红色历史为主,文章特点是不拘一格,真诚接地气,具有极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文章常见于全国各大文学平台、报纸及报刊,其中【信仰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团结奋斗】、【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等多篇文章被有的省、市委党校及大学作为辅助教材,被誉为红色高产诗人和作家以及全国红色文学领军人物。
【主播简介】:娟儿,原名梁娟娟,宝丰县中兴路小学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爱诵读,爱生活,愿用声音描绘世界,传递情感与智慧,希望通过我的声音,为你们带去温暖与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