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征组歌》到《前进吧!青年一代》
——忆开国上将肖华将军
王连生
多年前,我曾以《肖华将军教我写歌词》为题,写过我从军七年里与肖华将军的两次邂逅。四十多年过去,将军为我改歌词的情景仍历历在目,让我今生都难以忘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八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我以一个普通退伍老兵的名义撰文,纪念这位我军历史上文武兼备的传奇将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时代的天空,肖华将军便是其中耀眼的一颗。他的一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是一曲激昂奋进的战歌,更是一本用热血与忠诚写就的传奇。从《长征组歌》到《前进吧!青年一代》,我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肖华将军那伟岸的身影,听到了他为革命事业呐喊的最强音。
肖华,这位出生于江西兴国的热血青年,13岁便投身革命,17岁就担任少共国际师政委。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他怀揣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长征途中,他担任红一军团组织部长、二师政治委员,参与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惊心动魄的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带领战士们爬雪山、过草地,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也是肖华将军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长征的艰难险阻和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深深铭刻在肖华将军的心中。1964年,肖华将军在杭州养病期间,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三十周年,他不顾病痛,全身心地投入到《长征组歌》的创作中。他以亲身经历为蓝本,用饱含深情的笔触,将长征途中的一幕幕场景化作激昂的文字。从《告别》中“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的依依不舍,到《突破封锁线》里“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的英勇无畏;从《遵义会议放光辉》中“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的曙光初现,到《四渡赤水出奇兵》里“主席用兵真如神”的运筹帷幄;再到《过雪山草地》中“雪皑皑,野茫茫,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的坚韧不拔,肖华将军用十首诗词,生动地再现了长征的全过程,展现了红军战士们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理想。
《长征组歌》一经问世,便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国音乐和文学的舞台上。它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生动的革命教材。它让无数人感受到了长征的艰难险阻,也让无数人看到了红军战士们的钢铁意志。肖华将军通过这部作品,将长征精神传递给了每一个中国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为了理想和信念奋勇前行。
肖华将军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艺术家。他的诗词作品,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对人民的深情。除了《长征组歌》,他还创作了《铁流之歌》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如同他生命中的火种,点燃了无数人对革命事业的热情。
肖华将军的一生,是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抗日战争时期,他率先遣部队进入东北辽东地区,开辟南满根据地。解放战争中,他率部参加辽沈、平津等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等重要职务,参与领导制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等重要文件。他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肖华将军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他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是他一生的座右铭。无论是在长征途中,还是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工作中,他都始终坚守着这份信念,矢志不渝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他的这种精神,如同一座不朽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前进吧!青年一代》是上世纪八十年初将军应团中央之约,为全国青年朋友写的一首歌的歌词,饱含着将军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精神,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他的一生,是对“前进”二字的最好诠释。
肖华将军因病于一九八五年八月十二日在北京逝世,享年七十周岁。在军委警卫处的组织下,我作为警卫三团的战士代表参加了吊唁活动。虽然将军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中。从《长征组歌》到《前进吧!青年一代》,我们看到了肖华将军那伟大的一生,也看到了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5年7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