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绮有灵应识汝
——王闿运玄孙王子容回乡记
赵志超
晚清国学大师王闿运(1833—1916)
春分刚过,春光明媚,油菜花香漫过湘潭的原野,像一封封泛黄的家书,在风里轻轻翻动。2025年3月19日,王闿运的第五世孙王子容踏着花香归来,为高祖扫墓,访祖宅,会乡邻,慰思乡之情。这趟风尘仆仆的归乡路,不仅是一次血脉的回溯,更让人在他身上读懂了一个家族跨越百年的风骨与乡愁。
王子容,本名王子荣,生于1973年农历二月二十日,生辰里藏着与故土最初的牵连。他是沈阳华科电气、新方向物流的董事长,地道的北方人,却总说自己“骨子里是湖南人”。他五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高大,衣着朴素,头戴太阳帽,古铜色的国字脸上,浓眉大眼,棱角分明,活脱脱是高祖王闿运“广额、修眉、方颐、后耳”的模样——那是刻在基因里的印记,让初见他的人都忍不住惊叹:王氏血脉,果然强劲。
王子容乃湘潭移风乡王氏后裔,王氏祠堂在今湘潭县云湖桥镇古湖村刘家组。考诸家族世系,清晰可辨:王闿运—王代舆—王齐陶—王扬式—王子容—王嘉亿,一脉相承的血脉里,流淌着湘中望族移风乡王氏的基因。
王子容的祖父王齐陶与祖母刘瑞芬
王子容的曾祖父王代舆,是王闿运的第三个儿子,擅长诗文、经学,民国初年续修过移风王氏族谱。王代舆生有两儿一女,长子即王子容的祖父王齐陶,次子王赣生(有女儿王扬邵,远嫁贵阳),女儿王名章,情况不详。
王齐陶(1899—1962),字宜生,教师出身,身材高大,风度翩翩;夫人刘瑞芬(1909—1993),亦为教师,曾在长沙担任小学校长,温婉知性。伉俪情深,在火红的岁月里书写着教书育人的新篇章。二人生有一子一女:儿子王扬式,女儿王扬久。
王扬式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湘潭电专(今湖南工程学院),远赴辽宁从事技术工作,现年九十高龄,仍精神矍铄,举止优雅,颇具绅士风度;夫人李培珠83岁,身体尚健,与丈夫相伴左右,银发间都是相濡以沫的温柔。前些年,这对老人曾悄悄回乡寻根,云湖桥老街的石板路和山塘湾的田埂记得他们的脚步,却未留下半句张扬的话语,低调之风尤见王氏家风。
王子容的父亲王扬式与母亲李培珠
王子容生有儿子王嘉亿,现年16岁,在沈阳读高中,品学兼优,英俊帅气,是王氏家族新一代的希望。王子容一门“瓜瓞绵延”,从祖上的诗礼传家到祖辈的教书育人,到父辈的技术钻研,再到晚辈的勤勉向学,无不透着踏实厚重的家风。
在商海打拼多年的王子容,身上没有半分商人的倨傲与张扬,反而显得低调、寡言少语,倒是有几分文人的冲淡。他是商界里的实力派,曾在沈阳、长沙、广州开过好几家公司,当疫情来袭时,生意受挫,有的亏了本,便干脆利落地关掉,留下两家踏实经营,继续坚守他的事业。
归乡的脚步,比三月的风更急切。3月19日一大早,王子容借来锄头、铁铲、扫帚等工具,在房侄、湖南闿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阿公剁辣椒”创始人王新湘的陪同伴下,驱车前往杨嘉桥白鹿冲,为高祖王闿运扫墓。墓前的杂草要亲手拔除,墓茔上落叶要仔细扫掉,墓碑上的字迹要擦拭干净,指尖触到泥土的那一刻,仿佛百年光阴在掌心流转。一上午,他们锄草不止、铲土不停,汗水浸湿了内衣,心里却感到十分的慰藉。
从白鹿冲下来,叔侄二人风尘仆仆,驱车烟山冲杉树塘拜见房兄王家模,并为祖坟上香,再赶往云湖桥镇向红村。
得知王子容这位老乡兼“老朋友”回来了,先天我便通过王新湘与他约好今日见面,并请他吃午饭,为他接风洗尘。上午,我邀上文友唐启文、黎青松等提前赶往云湖桥,与镇上领导和文化站同志,还有良湖企业家韩建国汇合,在向红大酒店等候他。待他和王新湘到后,乡亲们围坐一桌,乡音混着菜香,让“回家”两个字变得格外醇厚。
身材魁梧的王子容,言谈举止十分随和,平易近人,不拘小节,颇有几分高祖的风骨。他走南闯北,奔波多年,却始终带着家乡的烙印——身为北方的湖南人,嗜爱湘菜,不怕辣。当红辣椒入口,他面不改色,连夸“湘菜好吃”,“还是家乡味对胃”。我特意掏出一本新著《吃在湘潭》,签名送给他。他连连称谢,说,这可寄托他对家乡的念想。
因为招待远方的客人,午餐特意备了酒水。但由于亲自驾车,王子容滴酒未沾,那份自律,是湖南人“霸蛮”之外的稳重。席间,他总说自己“不善客套”,言谈间却句句实在,聊起祖辈故事,眼晴却一阵阵发亮;说起乡愁时,却又带点怅然——那是走得再远,也卸不下的牵挂。
谈到前些年回乡的情况,王子容记忆犹新。他记得2017年冬我们在长沙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次,我们应邀前往长沙参加时务学堂学术研讨会,不期而遇,承著名学者陈书良先生作伐而相互认识,从此建立联系。不久,王子容由沈阳回到湘潭寻根祭祖,踏访湘绮楼,我在湘潭接待了他,在锦源食府同他一边小酌一边探讨王氏家世。在后来的疫情期间,他亦曾匆匆返乡,仍不忘寻觅祖迹。这份对根的眷恋,正是家风中“不忘根本”的体现。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山塘湾,湘绮楼的遗址虽已模糊,老邻居周名扬的遗孀王杏芳还记得王家的旧事。在众人的陪同下,王子容来到山塘湾,寻访湘绮楼遗址,察看故园风貌。他走进乡邻周家的住宅,看到房内还有一堵残存的湘绮楼墙壁,便走上前去仔细察看,轻轻抚摸着断墙上斑驳的影子,兴奋而激动。
2025年3月19日,作者(右)与王子容(中)、王新湘在湘绮楼遗址。
来到后山的菜地,看到湘绮楼遗址残存的墙基,王子容怅然若失,喃喃地说:“要是能恢复湘绮楼就好了!”回到坪中,王杏芳老人热情地端上茶水,向他讲述湘绮楼的变迁。王子容用心聆听,然后高兴地与我、与乡邻合影留念,笑容里有疲惫,更有释然。他说,这次回来,是想在祖宗面前“定定神”,商务再忙,也不能忘了来处。我知道,他这次回乡正是在事业调整期,需要重拾初心、寻找慰藉。他悄声对我说:“回乡祭祖,是重拾孝道,很有必要!”简单的话语里,蕴藏着游子对根的依赖。
告别时,王子容握住我的手,眼神里满是乡愁:“后会有期!”然后独自驾车前往岳阳,去看望年已89岁的姑妈王扬久。车轮碾过故乡的通村公路,后视镜里的云湖桥渐渐远去,可那份牵挂,却像车窗外的油菜花香,一路跟随着他。望着渐渐远去的车影,我忽然心中一动,吟出一首七律:
王孙骏发向昭潭,仆仆风尘驭晓骖。
白鹿冲承三径露,云峰庵接九天蓝。
一杯春茗新愁绕,几炷炉香旧梦谙。
湘绮有灵应识汝,陶朱再世证奇男。
诗中既有对王子容归乡的欣喜,也暗含对王氏家风的赞叹。末句“湘绮有灵应识汝”,写王闿运倘若九泉有灵,见到这位玄孙能承继家风、思念故土,坚守本心,定会颔首认可,护佑这个有孝心的后人。
风,掠过白鹿冲的坟茔,吹过湘绮楼的壕基,也吹向沈阳的窗棂。王闿运,作为近代湖湘文化大家,其治学与为人影响深远。他的玄孙王子容,一位转战南北的企业家,却始终以“湘绮后人”自居,对家族历史心怀敬畏。从王闿运到王嘉亿,六世传承,变的是时代境遇,不变的是血脉里的乡恋与风骨。王子容的乙已回乡,不仅是一次祭祖之旅,更是一场家风的接力,让湘绮楼的文脉与乡愁继续流淌。
写于2025年3月21日,修改于7月24日,7日30日再改)
2025年3月19日,作者(左)与王子容在湘绮楼邻居周家小憩。
作者简介:赵志超,湖南湘潭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湘潭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曾任湘潭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副主任,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市委副秘书长、二级巡视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