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四军在如皋的战斗故事
作者:程安林
“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烧饼慰劳忙哎,烧饼要用热火烤哎,军队要靠老百姓帮。同志们呀吃个饱,多打胜仗多缴枪……”
黄桥古镇制作烧饼的历史也许很长,但让黄桥烧饼名声大噪的,还是1940年新四军开辟苏北解放区在黄桥进行的一场伟大的战役。
1938年3月17日,日寇板垣师团饭冢旅团2000多人在南通姚港登陆,驻南通的国民党军不战而逃,南通当天沦陷。这一天,日寇派飞机在如城上空扫射,并在北门丢了炸弹。国民党军政人员一片恐慌,纷纷弃城逃跑。县长李承霖席卷他的“行囊”、雇了四部小车推回他泰兴老家去了。全城居民面临陷敌之祸,人心惶惶,好多人家连门都来不及锁,就逃离了如城,全城十室九空。
3月19,日寇在飞机大炮掩护下,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进了如皋城。他们一进城就到处搜索抢劫,西、北门典当和恒大、恒昌、春生福、郭子记、福和等10家南货店、京货店损失惨重,泰来面粉厂堆栈的面粉被抢劫一空。日寇如城宣抚班横山震和内田等人,一次抢走公裕栈面粉4万多袋、豆饼20多万斤、火腿两万多只。北门公裕钱庄被抢走银元5000 多块。
接着,日军以南通城、如皋城为基地相继派兵出犯茅镇、掘港、汇龙、金沙、西亭等城镇。日军大肆烧杀抢掠,给南通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38年4月5日夜,日军在启东遭到地方武装攻击,次日便在汇龙镇疯狂烧杀,大火持续三天三夜,700多间房屋化为灰烬,2000多名市民无家可归,30多名无辜百姓被杀死。
日军还先后多次出动飞机轰炸南通县的石港镇、如皋东乡的掘港镇、启东县的吕四镇,将大生二厂彻底炸毁。
面对日本鬼子在江苏如皋的暴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抗日武装新四军展开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素有“北分淮委,南接江潮”之称的黄桥古镇,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1940年新四军和国民党顽固势力便在黄桥展开了斗争。
1940年,陈毅司令率新四军东进黄桥,在如皋东乡、西乡分别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8月下旬,陈毅、粟裕、陈丕显、管文蔚等在丁家花园办公,成立苏北区党委,建立通(南通)如(如皋)靖(靖江)泰(泰兴)临时行政委员会。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执掌江苏以来,苟且偷安,与日寇狼狈为奸。在他的统治下,贪官污吏腐化成风,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土匪流氓横行乡里,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广大群众以及稍有爱国心和正义感的社会上层人士,无不反对韩德勤而盼望真正抗日的军队来改造苏北。鉴于当时国内抗日形式,新四军也急需和八路军汇合,让华北平原的正义力量综合在一起,共同抗日。在这种形势下,黄桥战役爆发。
自新四军攻占黄桥后,韩德勤先是派人与新四军谈判,拟定防区,继又破坏协议,向新四军进攻。新四军击退韩部进攻,井乘势攻占姜堰。
攻占姜堰后,为保持政治上的主动,新四军联络各界绅民代表向韩德勤发出呼吁,要求重开谈判,解决争端,并于9 月30日退出姜堰,满足了韩德勤提出的谈判条件。然而,韩德勤却视新四军和平解决争端为软弱,于当日向新四军发起进攻。
1940年9月30日,国民党顽固势力韩德勤纠集了26个团共三万多兵力分三路进攻黄桥。反观我军,那时候仅有7000 多人,其中战斗人员不过5000 多人,新四军面临着生死考验。面对数倍于我军的顽军势力,陈毅、粟裕同志精心筹划,决定以黄桥为轴心,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针。
战斗中,新四军一方面积极实施军事斗争准备,一方面紧密结合当时的复杂情况,展开有力的政治攻势,这场战役的胜利离不开黄桥人民的支持,在黄桥战役前两三天,就有几千名群众日夜帮助新四军赶修工事,其中不仅有劳苦群众,还有学校师生、商店店员等,战事爆发后,群众又踊跃参加抬伤兵,送烧饼、猪肉进行慰劳。当时,据统计全镇13家磨坊、66家烧饼店和80辆小车为支前通宵忙碌。黄桥人民把黄桥特产“黄桥烧饼”等支前物资集中起来,冒着被顽军炮火封锁从致富桥将物资送到前线,—曲传颂军民鱼水深情的《黄桥烧饼歌》也就这样诞生了,黄桥烧饼的名声自此也享誉全国。
新四军首先争取了李明扬、李长江的苏鲁皖游击总队、陈泰运的税警团等国民党军队保持中立,然后集中兵力,在运动中歼击顽军。战斗打响后、第一纵队经过3小时激战,全歼了韩德勤部主力独立六旅,斩断了韩德勤进攻的右翼。接着,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又围歼了其第三十三师主力,并向东全力围攻野屋基一带的第八十九军军部及第三四九旅。
经过一夜激战,6日晨,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军部被彻底歼灭,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落水而死,第三四九旅也大部被歼,韩德勤率千余人向兴化逃窜。为扩大战果,新四军猛追韩德勤余部,占领海安。在到达东台后,新四军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于当日停止了追击、主动结束了这场决战。
黄桥决战,共歼国民党军1.1万余人,俘团长以上军官10余名,其中包括其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等,缴获长短枪3800余支,轻重机枪189挺,山炮3门,迫击炮59门,还有大量弹药和军需物资。
在如皋进行的黄桥之战,新四军争取了中间势力,以集中力量对付顽固派,为我军在军事斗争中开展政治攻势积累了丰富经验。黄桥决战的胜利,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狠狠地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实现了新四军与八路军的胜利会师,奠定了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经过五年的浴血抗战,1945年,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先后开展了春季攻势和夏季攻势作战,对日伪发起战略反攻,收复了大片失地,锋芒直指伪军盘踞的如皋城。
9月21日天明后,在新四军的强大攻势下,城内工事被逐个击破,守敌纷纷举手投降。南通等地的国民党军派出援军,企图给如皋城伪军解围,但慑于新四军和苏中人民群众的威势,或远远观望,或干脆掉头撤走。战斗进行到9月21日下午1时,新四军苏中军区部队完全消灭守敌,胜利光复了如皋城。同日解放丁堰、白蒲、结束了这些集镇人民的悲惨生活。
程安林,男,74岁。退休后定居河南省濮阳市。有多篇文章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网络平台上并获各类奖。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