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青袍之谜
暮色四合时,凌无尘在溪边洗净手上血迹。三个青袍人的尸体被他藏在岩缝中,只留下一件青袍仔细查看。
月光下,袍袖内侧绣着一朵青莲,莲心处是个古怪符号——这符号他见过,在梦中。
凌无尘猛然按住太阳穴。破碎的记忆浮现:冲天火光...妇人凄厉的喊声...还有这个青莲符号...
"青莲宗..."他脱口而出,自己也不明白这名字从何而来。
翻开金刚经,他借着月光发现经书边缘有些极细的刻痕。将经书倾斜,刻痕竟在月光下投射出线条,在溪水上形成一幅简图——似是某处建筑的平面。
"藏经阁?"图中塔形建筑与少林藏经阁颇为相似。
忽然,身后传来枯枝断裂声。凌无尘合拢经书,竹枝已在手。
"施主好身手。"慧明拄着禅杖从树后走出,肩上箭伤已包扎妥当。
"大师伤势未愈,不该出来走动。"
慧明目光落在青袍上,瞳孔微缩:"青莲现,江湖变...没想到他们还活着。"
"大师知道这组织?"
"四十年前,魔教分支。"慧明叹息,"专盗各派武学秘籍,后被武林盟剿灭。"他指向青莲中心的符号,"这是'无相印',据说能开启西域某处秘藏。"
凌无尘脑中又是一阵刺痛。那符号在他记忆中与某种灼热的金属气息相连...
"施主眉间疤痕,"慧明忽然道,"可否让老衲一观?"
凌无尘撩开额发。月光下,那道旧伤竟隐隐泛出青芒,细看是由无数微小符文组成!
慧明倒退半步:"果然...你是当年那个孩子..."
第八章 身世如谜
大觉寺后山有个隐蔽山洞。慧明点燃火折子,照亮洞壁上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与凌无尘疤痕相同的符文。
"三十年前,玄真子带你来找我。"慧明抚过刻痕,"你当时高烧不退,眉间这枚'无相印'时隐时现。"
凌无尘心跳加速:"我父母是谁?"
"玄真子没说。只道你是他从青莲宗祭坛救出的。"慧明指向洞壁一角,"这些符文是他留下的,说等你长大自会明白。"
凌无尘凑近查看。那些符文在火光中竟开始游动,重组为一首诗:
"无相非相亦非空,
青莲深处锁蛟龙。
三十年尘缘未了,
九重天外觅真踪。"
最后一个"踪"字突然迸发强光!凌无尘眉间疤痕灼热难当,眼前浮现奇异景象:
青铜大殿中,九盏青灯环绕祭坛。坛上悬浮着一柄透明短剑,剑身内似有星河流动...
幻象消失时,他发现自己跪在地上,手中金刚经自动翻到某一页。这页边缘的刻痕比其他页更密。
慧明神色凝重:"看来玄真子早知道会有今日。"
洞外突然传来尖啸声。凌无尘扑倒慧明的瞬间,三枚透骨钉钉入洞壁,通体幽蓝。
"青莲宗办事,闲人退避!"沙哑女声在洞外响起。
凌无尘冷笑:"这话白天那三人也说过。"他拾起青袍抛向洞口,同时竹枝点地,借力飞掠而出。
月光下,七个青袍人呈北斗阵型站立。为首是个蒙面女子,手中短剑竟与幻象中一模一样!
"凌公子,"女子轻笑,"宗主等你二十年了。"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