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梵文秘卷
晨钟响彻大觉寺时,凌无尘正在禅房为慧明换药。箭伤虽不致命,但老僧面色苍白如纸。
"大师何必为我挡箭?"凌无尘指尖沾着金疮药,小心翼翼涂抹在伤口周围。
慧明闭目微笑:"老衲布施的是'贪生之念'。"
窗外飘来早斋的粥香。凌无尘忽然发现昨夜那本金刚经掉在榻边,捡起时瞥见扉页一行小字:"梵文译本,少林藏经阁"。
"这经书..."
"三十年前,老衲从少林带出的。"慧明睁开眼,"与《易筋经》同出一源。"
凌无尘手一抖。江湖传闻《易筋经》载有无上武学,百年前就已失传。
"大师是说..."
"不是武功。"慧明摇头,"是比武功更重要的东西。"
正说话间,小沙弥慌慌张张跑来:"师叔祖!山下来了好多官兵,说要搜查朝廷钦犯!"
凌无尘眉头一皱。慧明却神色自若:"施主且去后山暂避。"
"我凌无尘行事光明磊落,何须躲避?"
"不是为你。"慧明指向经书,"为此物。"
凌无尘还欲再问,寺外已传来喝骂声。他抄起经书翻窗而出,几个起落隐入后山竹林。
竹叶沙响中,他隐约听见官兵头领的吼声:"搜!那叛贼偷走的密函一定藏在寺里!"
第六章 无常之悔
凌无尘在竹林中静坐至午后。金刚经摊在膝上,他反复咀嚼"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句。忽然,不远处传来枯枝断裂声。
"谁?"他并未起身,手指轻按地面。
崔无常从竹丛中踉跄走出,左肩一片血红。"凌...凌大侠..."
凌无尘抬眼:"你受伤了。"
"官兵...是西厂番子。"崔无常跌坐在地,"他们...要灭口..."
原来崔无常早年曾为西厂效力,参与过一桩宫廷秘案。昨夜他败走后,西厂突然派人追杀。
"为何告诉我这些?"
崔无常从怀中掏出一块碎玉:"你师父...不是我们杀的。"
碎玉上半个徽记与凌无尘记忆中的师父剑柄完全吻合。他呼吸一滞:"说清楚。"
"二十年前那晚,我们到的时候...玄真子已经死了。"崔无常咳出血沫,"有人...嫁祸..."
凌无尘脑中嗡鸣。二十年血仇,竟是一场误会?
竹林外传来脚步声。崔无常突然抓住凌无尘的手:"小心...青袍..."话未说完,一支弩箭穿透他的咽喉。
凌无尘闪电般拔起竹枝,"叮"地击落第二支箭。透过竹影,他看见三个青袍人正收起弩机。
"西厂办事,闲人退避!"
凌无尘看着崔无常的尸体,想起昨夜老僧的话:布施妄念。此刻他心中没有仇恨,只有一片澄明。
"滚。"他轻声道。
青袍人冷笑:"找死!"三人同时扑来。
凌无尘手中竹枝划出半圆。没有杀气,没有招式,只是随心而动。三声闷响,青袍人齐齐倒地,每人眉心一点红痕。
他低头看着竹枝,若有所思。这才是真正的"无尘剑"——不染尘埃,不执杀念。
远处钟声又响。凌无尘收起碎玉和经书,向寺庙方向深深一揖,转身隐入竹林深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