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战友情
多么直白而率真的题目,一望而知。
如一股清澈而飞湍的激流,奔腾着,交融着;似一炉炽热而火红的钢水,飞溅着,融合着;像一曲雄浑而激昂的乐曲,飞旋着,震撼着。
几十年前,一个个英俊潇洒的热血青年,怀揣报国之志,来到这陌生而无限向往的营房,开始了人生的军旅生涯。稚嫩的脸庞,纯净的眼眸,闪过希望,有过迷茫,几经风雨,走向成熟。
几十年后,一个个华发似雪的垂暮老者,凭着一腔浓浓的战友之情,来到这虚拟的网络构建的“独立连”,倾诉着几十年的相思之苦,离别之情。其心殷殷,其情痴痴,非兄弟之所及。虽来至五湖四海,却胜似骨肉血亲。
昔日的独立连,虽在开发建设中了无踪迹,但战友们心中,依然梦回到那个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大幅标语的绿色世界,梦回到那个操场上雄壮的军阵和震天的刺杀、格斗的训练声中,梦回到开饭前一首又一首铿锵有力的拉歌场景,梦回到每周一次的净化心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班务会之中,梦回到一排排营房后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和潺潺流动的渠水中。
这里,曾经有一扫六合统一中国大业的历史辉煌,曾经是秦皇汉武指点江山大展宏图的古战场,曾经响彻过人民解放军与蒋家王朝激战的隆隆炮声。而当年,就在这神圣的地方,有独立连指战员的汗水和热血,那铁打的营盘,融入了无数战友火红的青春,播洒着他们的希望和梦想,以及离开连队时恋恋不舍的热泪和深情地拥抱。
这里,战友们同样创造过辉煌,当年的《解放军报》头版,有他们在历史大潮中独领风骚的报道,《解放军画报》有他们学习训练的英姿。当年的球队,曾多少次代表部队“南征百战”而鲜有对手。虽然,如今许多人已过了耳顺之年,有的已经年逾古稀,甚至个别战友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历史不会忘记,鲜红的军旗,也有他们血染的风采。
部队,是座熔炉,这里,不仅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忠诚的卫士,而且锻造出了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几年后,他们有的留在了部队,少数人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在地方继续发光发热。据我熟知的几位战友,曾经是部队的骨干,在地方短短的几年里,就成了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还有自学成才在文坛上耕耘数载终于摘取“作家”桂冠的战友,其实在部队时仅仅是一位开大车的司机。这正应了那句格言:“是金子在那里都会发光”,而部队就是锻造“金子”的熔炉。
清晨,当人们还沉浸在晓梦中,“独立连”群里“早晨好”的祝福已频频传来,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传递着无尽的思念和真情,这问候跨越千山万水,如涓涓细流,浸润着战友们的心田。继之,一曲曲怀念战友的歌曲,魂牵梦绕,直抵心扉。夜晚,夜深人静之际,无形中成了聊天的黄金时间,大家慢慢回忆,相互补充,细细地品味着昔日的岁月,咀嚼着欢乐与苦涩,幸福与坎坷。一次次队列操练,一回回射击、打靶,都成了津津乐道的话题,似乎从哪枪声和手榴弹的爆炸声中,引出一腔热血,几度豪情。
“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因为,正是部队这个平台,使他们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有了这血与火凝成的友谊和亲情,而欣逢这伟大的新时代,又借助这穿越时空的网络平台,再一次把大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从过去的独立连到如今的虚拟“独立连”,是一次感情的飞跃,心灵的悸动。也许,彼此将难得再次相见,但感情的纽带却将他们紧紧相连,直到永远。
作者:刘正义,祖籍陕西乾县,退休干部,咸阳市作协会员,秦都作协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