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机械多了势必就需要一个专门的负责人,跟随胡兵从普通矿工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杨万忠走马上任了。杨万忠是地道农民出身,早在2002年就和胡兵相识于矿山,找矿挖矿的日月里被这位“老大哥”身上散发的魅力牢牢黏住,凡事以他马首是瞻,成功掘到了黄金,就此走出贫瘠的山区在酒泉城里安了家。胡兵治沙,他依旧是最忠实的追随者,又从城里走进了荒漠里。二十多年相处,彼此信赖相互扶持,胡兵在他心目当中既是老板还是兄弟,长久下来早已处成了亲人,也习惯了跟着胡兵的脚步做事。当年一个召唤,杨万忠毫不犹豫就下了矿山直奔沙漠,没别人那么多想法和担忧,让他干啥就干啥。“就认准了我们胡老板是有想法、有本事的人,只要他想干就没有干不成的事。那么难找的矿都找到了,种个树能有多难?”他憨厚地笑着说起自己眼里的胡兵,眼神里满满的都是骄傲。其他员工的认知里胡兵是他们叱咤风云的老板,但在杨万忠的描述里,胡兵还是个心思细腻周到体贴的伙伴,他有一手好厨艺,能变着花样给大家做好吃的饭菜,几十上百员工的家庭情况都了如指掌,谁家遇上困难还没等张嘴他就主动提出了解决方案,要钱给钱、要人派人,事情永远想在别人前头。包括治沙造林这十二年里,在胡兵的关照下任何一个员工都没有家庭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大家全副身心投入到工作上来才打造了荒漠种树的神话。正因为把胡兵当亲人,杨万忠毫不讳言地总结:“治沙基地壮大了,老板的家底子也掏空了。”他说出了其他员工心知肚明却不敢宣之于口的事实,不考虑说真话是否会让老板没面子,也完全不担心因此担责,初衷只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胡兵治沙的不易和付出。淳朴的汉子一直都保有一份单纯的心性,为大漠农林取得的成绩自豪,笑容后面又默默心疼他的兄弟,因为这些苦,胡兵原本不必去吃,而他选择治沙不啻于“没苦硬吃。”两吨黄金存进银行有源源不断的利息,投资其他产业收益能够立竿见影,可扔进荒漠里十年愣是连个响都没听见,胡兵不急他都急了。
当所有人都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有人却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胡兵爱人金彩霞对丈夫的心疼与“老兵”杨万忠相比更上一层楼。面对采访,她腼腆地笑了笑,结果还没开始说话眼泪已情不自禁奔涌而出,连续湿透了几张纸巾才堪堪敛住。相伴三十年,她是胡兵的枕边人,也是他的财务主管,还兼任后勤部长。回想走过的那些艰难困苦,以及眼下公司里繁杂琐碎的各种事务,这个温婉内秀的女性忍不住吐槽了两句,所言听着是抱怨丈夫只顾公司不顾家,潜台词却句句都在为胡兵的身体担忧。年轻时做买卖胡兵受伤一条腿落下了毛病,那些年吃过太多苦身体各方面状况都需要保养,可他就是听不进妻子的话,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注到治沙基地里,两季种树长达半年的时间里索性搬进沙漠里住,和工人们一块儿起早贪黑地干,把身体根本不当回事。“在沙漠里待得时间比在家多,和工人们处的日子比和老婆孩子还多。”金彩霞苦笑着说。有时候她其实很嫉妒那些员工,胡兵把他的所有爱和耐心全都给了公司,给了员工,回到家里夫妻之间倒没什么话,从来都没跟她说过爱啊情啊。同为男性的一份子,我听了下意识分辩,咱们西北男人天生不擅长煽情,一辈子都说不出个“爱”来,只会用行动体现。金彩霞笑笑不置可否,看得出来她心里比谁都明白,这么说大约只是借此倾诉发泄而已。
对丈夫不满,花钱是一方面,最让金彩霞生气的还是他拿命治沙不顾一切的势头。问及两吨黄金,她深深感慨,这世上哪来的一夜暴富啊!年轻时家里头日子艰难,所得都是拼死拼活的血汗钱,还记得有一年胡兵从矿山回家两只耳朵都失聪了,一点声音听不见,差点没把金彩霞吓死,以为丈夫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连忙去市医院检查被告知是常年下矿,外耳道被矿井里的粉尘给堵塞了,不用开刀也有办法治。金彩霞听了悲喜交集,望着黑炭似的丈夫嚎啕大哭。看她这样,胡兵也以为自己没救了,夫妻俩相顾无言各自垂泪,一个在懊恼只顾奔忙没能好好陪伴妻儿就要告别世界;一个泣不成声则是心疼丈夫为小家庭的劳碌辛苦,发誓再也不让他去矿山奔命……
人人都说胡兵运气好,挖到了金子成了有钱人。只有金彩霞知道,这中间丈夫付出了什么?多少回挣扎在生死线上侥幸捡回了一条命,多少次冒着生命危险往返于新疆通往内地的风口里胆战心惊……或许从那个时候胡兵的心里就谋算着有朝一日治沙种树吧!金彩霞叹口气,结婚这么多年,她都摸不透丈夫的心里装着什么,下一刻又有怎样惊世骇俗的主意?而她所能做的不多,唯有默默接受、紧紧跟随,嘴上埋怨着不管不理,实际却先于胡兵做好了该有的准备,哪个地方用多少钱,哪一项工作需要购置配套设施,工地上的一应开销,所有人的吃喝拉撒,千头万绪早都在她的计划里形成方案了。毫无疑问,她就是胡兵身后那个默默奉献的伟大女人,衬托红花的一枚绿叶,婉约含蓄不事张扬,身上有着浓浓地中式传统女性该有的一切优秀品质。没有女性陪伴的事业,男人再成功都不叫英雄。胡兵和他的大漠农林如果没有金彩霞统筹张罗,成长得肯定不会这么稳健快速,种金子的名单里她亦是光彩熠熠的那个。
五

要问胡兵对员工有多好,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丁丰龙了。他是公司行政部经理,和胡兵还是发小,光屁股长大的玩伴。2000年左右就和胡兵搭伴去打工,倒腾过不少行当,后来又跟他一起去了新疆挖矿,亲历了亿万财富积聚的全过程,也见证了两吨多黄金种进沙漠的点点滴滴。丁丰龙讲起胡兵的细心体贴说了一件趣事:有一年植树季,胡兵照例搬来基地一手包揽了员工食堂,他注意到有个工人不吃茄子,就在第二天做饭的时候特意为其炒了一份蘑菇,放在一旁等他下班来吃。结果饭点一到工人们涌进食堂吃饭,一不留心蘑菇菜被先到的同事端出去分了。以好脾气著称的胡兵发现生了好大的气,批评那几个工人自私不知道照顾别人,让他们当场给不吃茄子的同事道歉,加罚一人买30斤蘑菇给大家伙儿加菜,以便让他们记住教训懂得相互照顾。好家伙,那之后的几天顿顿吃蘑菇,别说误吃了菜的几个同事,所有员工都深刻地记住了这次经历,就此养成了吃饭谦让、人人都有的餐桌礼仪。植树的那两个月是基地用工量最多的时候,能够记得上百号工人里一二个人的口味喜恶,并给予他们特殊照顾,没有心细如发的性情和一视同仁的胸怀谁能做到?也就只有胡兵了。
类似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处处以人为先古道热肠,虽然话不多说但细腻周到仿佛刻在了他的骨头上,谦逊真诚,一点老板的架子都没有。对此,胡兵的女儿豆豆有所总结,她说:“我爸就是那种自己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打伞的人。”是啊!只有自己淋过雨才知道冰冷是什么感受,只有自己吃过苦才不愿意别人体尝同样的滋味。他把辛苦积攒的个人财富撒进沙漠,为的是让后人不必再领受风沙侵袭,让村庄不被湮灭,让天空有天空该有的清朗,让河水保持水流原本的澄澈,让家乡成为每个人难离的故土,让梦想不再苍白流浪。哪怕倾其所有,他也愿意。
好在黎明过去曙光来临,经过十年耕耘、十年坚守,十年艰辛所做的一切原来正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生动实践,大漠农林走的路真的是一条康庄大道啊!所有人再一次被胡兵的超前思维和行业先占性所折服。也是这一年,药食同源物质目录扩展,肉苁蓉的入选让大漠农林驶上快车道,苁蓉茶研发随机展开。新项目、新产业的上马再一次成了急需攻克的难关,肉苁蓉炖羊肉是胡兵的拿手好菜,可让他做茶就是难为人了。还是老办法,胡兵组织团队外出学习,带着员工去南方茶叶产区学习制茶技艺,回来后又成立实验室,邀请大学教授进行专业研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肉苁蓉和茶的融合做到了完美契合,做出了口感醇香的苁蓉茶。大漠农林出品的荒漠肉苁蓉茶一经上市就成了畅销产品,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时光从不辜负坚持梦想的人。三年扎根,三年成长,2023年冬天第一批肉苁蓉终于和播种人见面了,在冰天雪地的荒漠里顶开沙土勾画“仙草”图鉴,一道道细微的裂缝下热烈怒放生机盎然,白胖鲜嫩的果肉在龙鳞次第的包裹里散发着诱人的清香,连荒漠都染上了新生命的喜气。当年,大漠农林实现了治沙以来的第一个开门红,鲜肉苁蓉和研发成功的肉苁蓉茶营收达到2000多万元。十年默默守护,终得喜获丰收。公司上下喜气洋洋,真正认识到了生态产业化带来的利好,年会上胡兵借酒宣告,来年继续扩大规模,市上领导倡导的百万亩产业园的宏大蓝图震得金塔县都抖了三抖。粗略合计,又是至少十几个亿的投入,员工们偷偷咋舌,不禁为他们老板的豪气干云高声喝彩。此时此刻,没有人再敢质疑胡兵的决策,当年暗暗笑他冒傻气的那些人听了也是点头叹服。种金子不再是一个笑话,沙漠里真的有矿啊!胡兵的梦想实现了,更多人参与治沙种树到荒漠掘金,大漠农林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金子,收获的必然就是财富。截稿前的2024年12月中旬,大漠农林本年度营收报表出炉,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荒漠肉苁蓉大幅度增产,鲜肉苁蓉和苁蓉茶的总销量突破了8000万元。胡兵用真实事例告诉世界治沙致富不是一句口号,有强大的国家和政府作后盾,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产业化发展必定前景光明未来可期,沙区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持不懈来治沙,每一个人都能过上靠沙吃沙的富裕生活。
2024年12月17日修改于兰州
作者简介:
陈玉福,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中国作家协会九大代表,甘肃省作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丝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研究员,河西学院河西文化翻译中心研究员,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研究员,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
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出版长中短篇作品50余部,1500多万字。理论《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入选国家部委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教材;长篇小说《西凉马超》、《劳模》入围茅盾文学奖。《张掖传》、《武威传》等作品进入国家文化输出工程,被翻译为英文、阿拉伯语等文字在境外发行。
作品曾获中国年度金榜长篇小说特别推荐奖,甘肃省突出成就荣誉奖,甘肃省第四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敦煌文艺奖,甘肃省第十三届优秀图书奖,广东省文艺精品工程奖,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杨升庵文学奖,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剧“飞天”“金鹰”双奖等奖项。
“都市头条”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头条选送的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文章。
《西部人文学》《河西头条》《兰州头条》
主编:杨成名
副主编:王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