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值乙巳中伏将至,将士丰采书画院理事张冠群先生以九帧书法精品,为我们构建了一个横跨唐宋至近代的消夏诗学空间。这些作品不仅承载着徐玑“石边清泉”的幽静、杨万里“接天莲叶”的壮阔,更以墨色浓淡再现了左河水笔下"旱涝分天"的气候张力与葛绍体诗中"生晚凉"的生命渴望。
张冠群先生运笔如刀,在宣纸上镌刻出季节的辩证美学——杜荀鹤“灭得心中火”的禅意以枯笔飞白呈现,李白“裸袒青林”的狂放则化作连绵草书。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对宋伯仁“十里荷塘”的诗性转化:通过涨墨技法使"数点沙鸥"在墨晕中若隐若现,恰与现代视觉艺术中的负空间理论形成跨时空对话。
这组作品最珍贵的学术价值,在于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温度叙事”。当“地煮天蒸”的焦渴笔触与“松风露顶”的润泽线条并置时,观众能清晰感知到艺术家对“暑”这一自然现象的哲学思考:既是物理温度的记载,更是文化记忆的编码。
今夏特别展出这组作品,既是对传统节气文化的当代诠释,亦为探讨书法媒介如何承载生态意识提供典型案例。愿读者能通过这些墨迹触摸到古人“安度炎夏”的生命智慧。
作品欣赏

内容:蝉鸣夏日长,风动荷花香。

书录宋·徐玑诗《夏日闲坐》
内容:
无数山蝉噪夕阳,高峰影裹坐阴凉。
石边偶看清泉滴,风过微闻松叶香。

书录宋·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二首(其二)》
内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书录近代·左河水诗《小暑》
内容:
地煮天蒸盼雨风,偶得雷暴半圆虹。
旱南涝北分天壤,总有荷塘色味同。

书录宋·葛绍林诗《暑雨》
内容:
连日霏霏湿夕阳,洒衣沾席碎声长。
暑天不是苦多雨,爱与人间生晚凉。

书录宋·宋伯仁诗《夏日》
内容:
数点沙鸥掠野塘,雨声初歇水微茫。
桥边十里荷花荡,输与渔人卧晚凉。

书录唐·杜荀鹤诗《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内容:
三伏闭门披一衲,兼无松竹荫房廊。
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书录唐·李白诗《夏日山中》
内容: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内容:安度炎夏,静待秋风。
艺术简介

张冠群,男,江苏徐州人,1953年5月出生。1969年12月入伍,在陆军第65军服役。1986年转业到北京市,就职于北京市政法系统,2013年退休。现为中国民俗协会书画院会员,北京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会员,将士丰采书画院理事、会员书法家。

本期专栏
藏品艺术网《节气诗书画》专栏
本期艺术顾问
姚振普、刘智辉、韩山林、张成银、任麟、赵俊生、刘泽群
人物推荐
将士丰采书画院行草书创作组
校对:马艳华
审编:李德金
审定:王景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