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徽州山水事(散文)
汪晓东
他第一次从沪上来踏访徽州,城里带来的手表在腕上闪着微光。雨滴敲打在伞面上,他举着双手匆匆躲雨,竟撞进一把小巧的太阳伞下。伞下站着一位女子,皂白衣衫极为素净,眼睛却似山泉清冽,带着徽州人特有的温润。他惶然退后一步,却因脚下青苔滑腻,他几乎跌倒,手腕上的表盘映出她淡然一笑——那抹笑容,竟像深山里微露的晨曦……
从此以后,他常流连于那片满目青翠的茶山之间。他笨拙地模仿着采茶姑娘的动作,指尖时常被茶叶的齿边刺得生疼。这女子在旁只轻轻指点,身影如蝶般穿梭于茶树丛中。他又常常坐在石阶上,看着那女子把采来的嫩叶,铺在竹匾上晾晒,茶香便如幽灵般缠绕于指尖与唇齿间,也悄然渗入他原本只知高楼大厦的胸襟里去了。他渐渐发觉,自己腕上那铮亮手表所标示的时间,已不再如昔日那样紧紧攥住他……而有了心不由己。
雨夜,他执意送她归家,两人一同伫立在她家祠堂廊下。他凝望着她,却忽然察觉她眼中悄然浮起一层薄薄的水雾。他伸手想拂去她的忧伤,她却后退一步,退入祠堂幽深的栅门内,留下他独自立在梯阶前。
“五级石阶,九步云泥。”他喃喃自语,声音淹没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望着祠堂那扇沉重的锚钉大门,门缝里侧漏出的微光,像一道隔断天河的星汉;阶石冷硬,在雨水的浸润下一直泛着寒光。雨水如丝如缕,在两人之间编织着冰凉又坚韧的栅栏。他蓦然懂得了那雨丝编织的栅栏,比祠堂的石阶更难攀越。
然而,他终究未曾离去。他脱下西装,换上了蓝布衣衫,学着挥锄翻土,在田埂上挥汗如雨。他笨拙的手,也慢慢学会了炒青的功夫。日子在茶香里悠悠流淌,他竟渐渐忘了城市里那些急促的时间刻度,也忘了自己过去在摩天楼宇间的形影。
成婚那日,他竟将西装、领带和手表尽数投入池塘之中。火焰舔舐着这些旧日繁华的象征,他蓝布衣衫的袖口上,却还沾染着几丁茶渍,像是徽州土地烙下的印记。他微笑着,亲手为新娘盖上锦绣的轿帘。太阳伞早已收起,此刻红轿顶盖在日光下灼灼生辉,似一朵倔强盛开的挴花……
他曾经属于都市的光亮,沉浸进入水底,化作了看不见的尘埃。从此,他脚踩的每一寸泥土都生长出根系;他腕间缠绕的,不再是冰冷的皮带,而是粗糙却温暖的草绳——那草绳编织的环,从此便绾紧了他的一生。
在马头墙与马头墙之间,私语着无数相似的悲欢故事。祠堂门前那那一级又级的石阶,如今只余下红烛泪痕,一层一层如同他的年轮一般,无声记录着倔强的攀援与婚礼之约。
时光流转,当年那轮隔开云泥的冷月,终于被徽州茶山升腾的暖雾彻底溶解:那些被火烧尽又被水淘洗过的,终归化成了山间清朗的晨曦,照着两个身影并肩于田垄之上——原来爱最终是退去华裳,赤足踏进泥土;纵使人生如阶,阶阶向上,也终于能于最高处,共看烟火人间……
原写于2021.5.3日合肥
改定于2025.7.27日黄山
作者简介:
汪晓东,男,汉族,笔名山岚,黄新,纪天等。1962年7月27日出生于安徽潜口,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原供职徽州区政府,任三级调研员。系中国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和黄山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兼徽州区会长;黄山市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多年来一直从事地方文史研究,并业余进行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累计有200多万字学术、文艺和新闻作品散见各地,有40余次获得各机构学术成果奖和作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