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说洛阳(130)——三马同槽
——洛阳白江永撰文
《晋书·宣帝纪》:“帝(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有一天,曹操作了一个梦,梦见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为是马腾、马超、马岱一家便杀了马腾的父亲。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西凉羌族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马腾身长八尺馀,身体洪大,面鼻雄异,性格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历任州郡军从事、偏将军、征西将军、征南将军、前将军,封槐里侯,屯槐里。马腾听从张既的建议,入朝担任卫尉。建安十六年(211年),其子马超起兵抗拒曹操。次年,马腾与其二子皆为曹操所杀,夷灭三族。
马超(176年—223年),字孟起,扶风茂陵西凉羌族人,汉末卫尉马腾之子,东汉末年及蜀汉开国名将,汉末群雄之一。早年随父征战,马腾入京后,马超留驻割据三辅。潼关之战被曹操击败后,又割据陇上诸郡。先投靠张鲁,又转投刘备。刘备建立蜀汉后,马超官至骠骑将军、斄乡侯、凉州牧。于章武二年十二月病逝(223年1月),终年47岁,追谥威侯。 马超因俊秀容貌与狮盔兽带、白袍银甲的非凡装束而得名“锦马超”,有“不减吕布之勇”。
马岱,扶风茂陵西凉羌族人,手握“紫杉落雷弓”,胆识过人,勇猛无双,为百姓称道。马岱偶获惊雷之力,可射出落雷之矢,令人身躯麻痹无法动弹;其天眼清澈,可透视周围一切,叫人无处遁形;他流有紫电之血,兴奋之时血液翻滚,行动可如。马岱入蜀后,南征蛮夷北伐魔魏,多获战功,被人族百姓称为“紫电豪侠”。马岱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蜀汉中后期的重要将领。马腾之侄,马超的堂弟。早年他曾经从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随马超大战曹操。建安十九年,马岱随马超归附刘备,马超临终前将马岱托付刘备。跟随丞相诸葛亮南征孟获和北伐曹魏,马岱久经沙场、多负辛劳,作战冷静而勇猛,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授命于马岱,袭斩魏延,马岱成功的完成任务。
据《晋书·宣帝纪》载:司马懿还在做曹操的谋臣时,曹操就发现他颇有雄心壮志,对他极不放心。早朝后,众人散去,曹操突然叫住司马懿,司马懿身不转,而头却能转过来面对曹操,曹操心惊:此乃恶狼反顾之相。愈加防备司马懿父子。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正好也是三马,而“槽”谐音“曹”,“三马同槽”不正意味着司马氏要吃掉曹氏吗?曹操感到这是一个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来,对他说:“司马懿不是个甘做人臣的人,将来必定会干预我们的朝政家事,切记不可委以重任。”但曹丕后来并没有把父亲的话放在心上,却十分信任司马懿。后来,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继专嬗曹魏朝政,而且最终还灭掉了曹魏,建立了西晋王朝。
司马懿(公元179年—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