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4995 陪伴我近六十年的军用搪瓷缸(纪念“八一”建军节)吴熙禄(莱芜)主播║沈水之北

陪伴我近六十年的军用搪瓷缸
(纪念“八一”建军节)
作者║吴熙禄(莱芜)
主播║沈水之北

1965年12月19日,我们这批体检合格的农村青年,到莱芜县党校报到入伍。伴随穿上空军制服,这只豆(绿豆)绿色搪瓷缸便与我结缘,成为我刷牙、饮水的器具。退役数年后,搪瓷缸不再用来饮水,专用于刷牙,到今年12月,相伴我整整六十年!
六十年,一个甲子!端详搪瓷缸,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新兵集合点,搪瓷缸第一次盛上的是家乡汶河的水,先入为主,从此跟定了我这个喝汶河水长大的农村青年。
新兵集训在兰州,进驻防地到包头,搪瓷缸里盛的是黄河的水;部队南下天津军粮城军垦,搪瓷缸里盛的是芦苇滩的盐碱水;返包头接装后换防核基地,搪瓷缸里盛的是祁连山的雪水;到军区学习,邂逅古城,搪瓷缸里换成了渭河的水。退伍返乡,搪瓷缸再次盛上汶河的水!晚年搬迁到金鼎花园南区,也就是现在的汶河社区,搪瓷缸盛的是汶河源头的水,随我归根。人生大圆。搪瓷缸印记着我十八岁后的六十年乃至更多的年轮!
端搪瓷缸的手,由稚嫩到粗糙。一个甲子过去,在搪瓷缸面前,用掉了多少牙膏和牙刷,没法记忆;当年的衣食住行用品,走马灯似的消失,唯独这只搪瓷缸,一直陪到现在。牙大多变成了假的,而搪瓷缸依然是原装正品,照常服务,而且还因老年口腔卫生需要,增加了服务次数。

多少年多少万次的碰磨,缸底掉瓷的地方逐渐锈蚀。有时使用中突然漏水,我就用手指堵住,继续刷牙。暂时找不到人修补,我就塞上点东西凑合着用,等机会找人修补;几年前,我端着它来到学雷锋公益活动现场。感动于我的这份军旅情结,给我焊补搪瓷缸的青年志愿者,与我庄重合影,而且把搪瓷缸“安排在”C位!
家中用来盛水的杯子有的是,有的精致漂亮,但都撼动不了搪瓷缸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因为它们与我的军旅生涯没有关系。

搪瓷缸破了,我老了,环境一变再变,然凝结在豆绿色搪瓷缸的军旅情结不但未变,而且更浓。现在每每端起它,我都心生感动。近六十年的缘分,年轻时心目中的“用具”,现在情同“挚友”!
搪瓷缸用了将近六十年,而且还能继续用,应该首先归功于当年的产品尤其是军用品的质量过硬,但使我不离不弃的,除了它印记着我的军旅经历外,更重要的是曾为军人的光荣。“全国人民学解放军”是那时的口号!更何况服役期间,作为空军高射炮兵,守望者祖国的蓝天,保卫着护国重器!正是因为职守的自豪,所以我对当兵时保存下来的物品极为珍惜。每每端起这只搪瓷缸,犹如重返军营,阵地、战友,历历在目!
如今,退伍军人的荣誉—“光荣之家”金属牌,我高挂客厅门楣之上,然能在我眼前展示军人元素的实物而且一直用着的,就这只搪瓷缸了,能不珍重!为了弥补旧服装的缺失,在八一节前我让孩子给我网购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空军制服,虽然与这只搪瓷缸不是“原配”,但形式上的“团圆”,还是使我“找回”了当年!
如果问,我与搪瓷缸还能相伴多少年?我的回答是:生命不息,陪伴不止。只要搪瓷缸能修补,就继续使用。实在没法修了,就存放起来,作为家庭的实物档案。只要心中的军旅情结不灭,搪瓷缸不烂,相伴永远!
忘不了,在搪瓷缸和脸盆的“打击乐”中,我们曾阔步昂首高歌“向前、向前、向前……”
2025年7月26日于文源街道汶河社区



【主播简介】沈水之北,一个从小到老都一直热爱朗诵艺术,而却未能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者。学校示范教学的课堂;军营欢庆节日的舞台;企业万人聚会的礼堂等都曾留下过我的影音。退休后, 才有了全身心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时间与空间, 秉承自娱自乐,陶冶情操, 以诗会友, 玩出品位之宗旨踊跃参加各种朗诵活动并获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
【诗与大地·驼铃】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诗评】
【诗与大地·红枫】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