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祁连深处养狼人
引子:
我是第一次见到养狼人,也是第一次近距离看着一群可怕的狼,更是第一次目睹狼在驯狼人面前如此听话乖顺懂事的样子。非亲眼所见,实不敢妄言,与我从小到大对狼的认识有着云泥之别。

“西北犬王”“狼爸”朱永胜
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跨界采写,写狼、写驯狼人、写驯狼人的女儿。他,中国西北犬王˙狼爸--朱永胜;他的女儿,朱琳,中国第一“狼女”。父女让狼与人搭界,将狼推向银屏,演绎了奇葩而又惊险的人生。
在我的人生阅历中,虽然小时候曾读过《小羊吃水》《狼来了》的童话,多年前读过《狼图腾》《与狼共舞》的小说,近年来读过《狼道》《天地狼心》的哲理著作,但从未直面狼及狼的世界与生活。
2025年夏日,因朋友介绍,驱车赴天祝藏族自治县与凉州区交界处的南部山区,在一个叫“小脑皮沟”的深山村落里,我见到了“养狼人”朱永胜。
一袭红衣,长发白须飘逸,垂垂老矣,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这位嵌藏在祁连山深处的养狼人,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且有了写他与狼的故事的冲动。

朱永胜赤身与狼在一起
走进狼的世界
开言便说狼、驯狼、主演狼的影视剧,嘶哑的声调,异常兴奋;再讲他的经历以及选择驯狼的传奇故事;进而学狼叫,霎时一群狼便跟着嚎叫了起来,震动了山岗,附近村庄的鸡犬牛羊也叫唤了起来,令人顿生毛骨悚然之感。之后,我们在他的带领下进入了“狼院”。30多匹狼,分居在4个居室,在铁网笼罩着的空间里“居住”着。
打开“狼屋”的铁锁,只见一匹匹眼里泛着蓝光的狼,夹着尾巴纷纷出笼了。在朱永胜一声声的口令与指挥下,一群狼先是“放便”,之后便是溜边“表演”。朱永胜喊着一个个狼的名字,“雪狼”“黑煞”“老黄”“狼外婆”“白雪公主”……喊“谁”,谁就出来,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也有个别不听话的几只狼,在朱永胜手中棍棒的挥舞中,乖乖地顺从了。这时候,忌惮害怕的心情放松了,我进入了狼的活动场所,便开始了我的拍摄取镜。
当我战战兢兢走进狼群的“圈子”,进入它们的势力范围,面对曾经意识中凶神恶煞的各色各等狼,镜头下狼的阴森獠牙可恶的面目没有了,似乎眼前的狼不是那么恐怕可憎了,开始狂跳的心脏渐渐地恢复了平静,发颤的双腿不再抖动了,拿镜头的双手也平稳了。毕竟进入了狼的世界,哪有不害怕之人之道理。
不知是被人类驯服了,还是狼性潜移默化了,抑或是人与狼本来是可以和谐相处的,让我对眼前的狼有了一种新的认知--狼的本性也有另一面,就看人类如何对待它了。
那些精灵一般的草原狼、森林狼,还有东北狼、西北狼、南方狼,乃至非洲狼,好像从我早已读过的书中呼啸而出:狼的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的高超战术;狼对自然气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视死如归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狼族中的友爱亲情与群体中的团结合作;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倔强可爱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后艰难的成长过程--无不使我对狼“另眼相看”了。
狼在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中承载着丰富而多元的象征意义,既因野性与力量被敬畏,也因传说与偏见被赋予复杂的内涵,更有蒙古族人将狼视为精神图腾。
狼永远不会攻击养它的人。驯服的狼不会攻击自己的主人、与主人一起的生物、拥有相同主人的狼、以及驯服的猫、鸡、猪、马、驴、骡、骷髅马、僵尸马、牛羊、骆驼等。狼是最受玩家欢迎的可驯服动物之一。它们不仅拥有敏捷的反应与灵活机动的战斗能力,游走草原捕食而生存;还可以通过驯服成为寻找捕捉犯罪的“快手”,亦成为人类最忠诚的伙伴与得力助手。
人生选择了狼
在小脑皮沟的山风中,朱永胜的人生故事带着泥土与狼啸的气息向我们娓娓道来。这位被称为“狼爸”的汉子,并非生来就与狼为伍。青年时,他曾是新疆塔城地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场的一名职工,体制改革后,下海经商,成了功成名就的企业家。只因企业两次遭遇欺骗,几近倾家荡产,他变卖了剩余资产,选择了“另类”人生。
养人--养犬--养狼,与犬狼共舞,是他人生的“三大段”。
新疆--北京--甘肃,以养狼为业,是他事业的“三个点”。
1957年2月,朱永胜出生于武威民勤县东湖镇一个农民家庭。在他2岁的时候,因家境贫困,父亲携全家移居塔城地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农牧团场,他在那里长大、上学、当兵;办企、养犬、驯狼,直至古稀之年。
朱永胜的驯狼之路始于养犬。都说狗通人性,不会欺骗它的主人。企业辉煌时,他曾成为千万富翁;因为办企用人失误,被骗,他跌入了人生谷底。42岁那年,他幡然醒悟,在人与犬之间,他选择了犬,个中缘由只有他知道。
强者都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反弹力,跌倒了会跃身而起。他放弃了稳定的收入与优渥的生活,离开妻女,拿出半生积蓄,购置田亩,建造犬舍,四处买狼崽,正式开启了养犬生涯。
因为痴爱,他特别买了几只德国大丹犬参与训练,养了七八十只不同品种的犬,采取特训,想提高犬的整体技能,效果大进,虽然不是军犬,但胜似军犬。因他训练的犬机智勇敢,曾在新疆中苏边境跟随边防部队巡逻放哨,并立下许多战功,他为此也给部队训练贡献了许多只警犬。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豢养的警犬走上了边防部队“反恐”演习的影视,演出了精彩的剧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好评。他因此一举成名,成了一代“犬王”。
数年的养犬、驯犬和边防巡逻中,他在阿尔泰山中常常会遇见狼,他想到狼在执行巡逻抓捕任务会比犬更胜一筹。突发奇想,剑走偏锋,他转而走进了狼的世界,开始买狼、养狼,并成为了一名驯狼人。
从开始养犬时,家庭、同事、社会的不理解、不支持,又到了养狼,这时候,亲戚朋友乃至社会一片反对声,他成了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狼“瘟神”。为此,他的妻子深知其个性,难以忍受,离开了他,大女儿与他断绝了父女关系,许多亲戚朋友远离了他,孤身一人,只有与狼为伴,只因他是“狼人”,但他的小女儿始终跟随着他,不离不弃到如今。

女儿朱琳与狼在一起
“家人骂我疯了,同事们说我迟早会喂狼,社会向我投入异样的目光,但我总觉得狼身上有股子劲儿,比人还卖力,对人也实在。”他对任何人都这样说。
他又指着画册里泛黄的照片,画面里年轻的他正在给幼狼喂奶,手腕上还留有抓痕。又撩起裤子,大腿上也有不久前被狼咬的几处新鲜伤疤。
我在担心他有生命之虞的同时,也苦苦地寻思着,这样的人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是爱的动力,还是精神反常的作用? 抑或是非常之人?
狼为肉食动物,投入大,收益小,甚至无收益。曾有好多时候,他陷入了身无分文的窘境,没有资金购买肉食,是好友的接济帮助,让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救活了一只又一只狼。
但凡奇人,必干奇事,必成奇业。
早年饲养的藏獒让他掌握了犬科动物的行为逻辑,但当他第一次将三只狼崽抱回家时,才发现狼与狗有着天壤之别。“狼崽出生三天就会睁眼睛,满月就能跳上窗台,眼神里的警惕性是狗永远学不会的。”他由此独创了“以狼驯狼”的方法,让成年狼担任“教官”,自己则扮演“族群成员”的角色,形成了一套驯狼的体系。
每日天未亮,朱永胜就会模仿狼嚎唤醒整个狼群,这声长啸要精准控制音调与时长--低沉绵长表示安全,短促尖利则是警报。同时,在“狼屋”的铁网间,他能叫出每只狼的名字,并对每一只狼的特性了如指掌:“灰背”擅长攀爬,“雪眉”听觉灵敏,“白雪”狡猾多端,“独眼”曾在捕猎中救过同伴……
喂食时他坚持亲手投喂生肉,让狼在进食时闻到他的气息,逐渐消除戒备。最惊险的一次,一只发情期的公狼“黑煞”冲破栅栏扑向他,他没有后退,反而迎上去按住狼头低声嘶吼,最终让野性勃发的猛兽安静了下来。
这样的危险经历难以枚举。
狼的世界可怕乎?可敬乎?
“狼女”朱琳
家庭离异后,小女儿朱琳一直跟着他,从新疆到北京,一边上学,一边养犬、养狼,在犬狼群中锻炼成长。
女儿从小在犬舍里长大,3岁起就跟着他学习训犬,曾经训过10余条犬、4只狼,6岁就能独自给幼狼换垫草、喂成年狼,8岁就与狼亲近了。
朱琳9岁就被父亲关进狼笼,在众目睽睽之下表演与狼嬉戏打闹,众人都言,如此心狠的父亲,真是一个“狼爸”。
朱琳从此开始了与狼相伴的生活,毕竟狼的野性与狗相比,更难驯服。在整个驯狼的过程中,朱琳几乎每天都在受伤,最多的时候,一天被狼咬过上百次。
“第一次被狼舔手时吓得我哇哇大哭,但爸爸说这是狼表达信任的方式。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朱琳回忆说。
更为奇特的是,朱永胜以养狼的方式“养女”。
上小学时,朱永胜就给予了女儿狼的“待遇”,独立谋生,学费自己挣,衣服自己洗,家务自己做,向狼一样自强自立,自谋其食;也给予了女儿狼的生存训练,蹦极,飞扑,夜寻,蹲守,在山林中嚎叫,在草原上打滚……
朱琳曾在接受影视拍摄和电台记者采访时说:“狼有时候会很凶,咬我手,咬我胳膊,咬我腿。爸爸刚开始把狼拿回来的时候,我特别害怕,我刚抱第一只狼的时候,就被它咬了一口。但爸爸却对我说,不要怕,你越怕,它就越咬你。”
如此的特殊教育,是常人很难接受的。
爸爸是在刻意锻炼女儿的勇气、胆量和生存意志与能力。
朱永胜说:“他们说我太凶、太残忍,其实我也疼爱我的女儿,就是想把她锻炼得更坚强些,从心理是不怕狼,从意志上战胜狼。”这是“狼”的教育方式,一种独特的“爱”的方式,也由此培育出了一代“狼女”。
狼父乎?狼女乎?狼女就是这样炼成的。
父女与狼共舞
在《天狼》影视剧的拍摄中,朱永胜父女的表演震惊了整个剧组与现场观众。当导演喊出“狼群突袭”的指令时,朱永胜匍匐在地发出短促的嗥叫声,三十匹狼立刻呈扇形包抄过来,凶猛地扑向目标,獠牙闪着寒光却精准停在距演员一米处。这场戏一次性过镜,取得了良好效果,监视器前的导演忍不住起身鼓掌,观众欢呼雀跃,现场一片沸腾。
从编著剧本到演场策划,再到演出《雪狼犬》到《忠犬杰克》,朱永胜父女带着狼群参演了多部影视剧作品。最难忘的是在零下四十度的青藏高原可可西里拍摄夜戏,为了让狼配合“月光捕猎”的场景,他和女儿在雪地里守了三个夜晚,最终用冻僵的手指比划出精准的指令,完美无缺地展现了狼在父女的指挥下最强的执行力、最佳的表现力。
“狼不理解镜头,只认人的眼神。你心里发慌,它们就敢撒野;你稳如泰山,它们就服服帖帖。”朱永胜的表演并非模仿,而是真正融入了狼的状态,他饰演的狼王角色真实感人,被影评人称为“带着野性体温的表演”。

狼爸狼女与狼“明星”
朱琳则在《狼女传奇》中本色出演,剧中她与狼共眠、同饮山泉的镜头全是真实拍摄。“有场戏需要狼叼来草药,‘灰背’练了一个月,每次成功都要我挠它的下巴当奖励。”这些充满灵性的互动让影片斩获国际自然电影节大奖,也让更多人看到狼温情的一面。
父女俩不仅与一支西北狼队演绎出了动人的故事,还把它们驯养成了出镜率极高的“狼明星”,在《骆驼客》《狼图腾》《野马滩的故事》等影片中出演了许多重要角色。
从2010年开始,这位曾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年轻驯犬师”的女孩,又随父亲一起踏上了“驯狼路”。

朱琳在雪地驯狼
朱琳13岁领衔主演影视剧《天狼》,身着迷彩服,英俊潇洒,与狼爬卧滚打,配合默契,出奇制胜,由此获得了“中国狼女”之称。之后,再次担纲院线电影《血狼犬》,获得了较高的声誉。朱琳在“狼兄”“狼弟”中还出演过《野马滩的故事》《沙塔尔》《骆驼客》等多部影视片,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狼女”演员。
如今23岁的朱琳已能够独立指挥狼群完成影视拍摄动作,她独创的“狼语指令”将人类语言与狼的肢体信号结合,能让狼群在三分钟内完成伏击、进攻、撤退等复杂战术动作。
凭借深厚的驯狼造诣与特别影响力,朱永胜父女在影视领域得到了多重认可,他们与狼共舞的剧目曾多次受到观众热捧,先后荣获第26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新片展映奖,北京第五届国际微电影节(评委会提名)奖,加拿大第41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银奖,西安第3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
2012年4月1日,在第二届新疆精品藏獒展暨名犬宠物博览会上,女童朱琳与狼“亲密接触”的行为,引得参观者驻足观看,也成为此次展览的一大看点。
2017年9月21日,朱琳由西安电影制片厂邀请参加“血狼犬研讨会”,并被聘为特约演员。
朱琳从小在父亲的指引下就养成了勤俭自律的习惯,平时从不吃零食,购买衣服都是在网上买几十元的衣服,把节省下来的钱物捐给贫困人群和灾区人民。从12岁开始,一直坚持为贫困家庭和灾区捐款捐物。
2014年暑假,朱琳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岳甫湖县维吾尔族小朋友捐款500元人民币,购买书包笔袋;
2016年12月17日,朱永胜代朱琳在广东清源县某村为贫困家庭捐款500元人民币,因16号朱琳从深圳飞往新疆上课;
2018年8月16日,朱琳为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珠江路炉院街一位维吾尔族小朋友捐款人民币1000元;
2023年9月7日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泥石流洪灾,朱琳为灾区捐款3000元人民币;
2023年12月28日,朱琳为甘肃省临夏自治州积石山县地震灾区捐款2000人民币。
“朱琳今后捐款之路将会继续下去,她的爱心,也将随着她拍摄影视剧到哪里,就传递到哪里,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地方。”她的父亲如是说。
至今,已有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韩国MBC电视台、搜狐、北京电视台、北京卫视、上海电视台、上海卫视、上海东方卫视、广西卫视、深圳卫视、辽宁卫视、河北卫视、江西卫视、山东卫视、湖北卫视、湖南卫视、四川卫视、新疆电视台、新疆乌鲁木齐电视台、兵团卫视等50多家电视卫视台,以“与狼共舞的女孩”“狼爸朱永胜”“狼女是这样炼成的”“中国达人秀”“狼爸把女儿关进狼笼”“狼女是这样炼成的”“美女与野兽”等为题,在各种影视频道栏目采播了他们的传奇故事。
献身狼的事业
一种情怀,让他不远千里;一种使命,让他舍生忘死。从新疆到北京,至今到了甘肃,朱永胜最终隐居在了祁连山深处,专事养狼、驯狼、演狼剧,将此生献给了狼的事业。
夏日的祁连山一片幽静,林壑优美,风声鹤唳,满山翠绿,鸟语花香,朱永胜养狼的那个阔达校院里,亦是绿草萋萋,树影婆娑,一头牛和四只山羊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一只警犬守护着偌大的院落,一切显得那么的美好恬静,让人感到了田园牧歌式的惬意。我们就坐在草地的树荫下,一边吃着他做的薰腊肉炒菜,一边与他谈喧着……
为了研究狼的行为模式与生活习性,朱永胜曾在野狼洞旁搭帐篷住了整整半年,记录下狼群的出行时间、捕猎周期与繁殖规律。这些一手资料被他整理成《西北狼驯养手册》,成为国内首部系统的狼类驯养专著。如今他正着手筹建“狼类保护研究中心”,希望通过人工繁育改善野生狼的生存环境。“狼是自然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没有了狼,黄羊、鼠类就会泛滥,草原就会被毁坏退化。”朱永胜的话语里,藏着对自然的敬畏,对万物生灵的怜悯,对生态的呵护之情。
在北京景山区突发的一次山洪中,他附近的村庄被淹没了,有人落水了,急中生智的他,决然放出了群狼,在洪水中救出了多名落水群众,而他的最勇敢的几匹头狼却被洪水冲走了,朱永胜为此伤心了很久很久……

朱琳与狼
朱永胜给我讲了很多很多,因为脑海里一直萦绕着狼的影子,我只记住了三件事。一是他为什么到家乡来。他说,这几年每年都到民勤来,在腾格里沙漠义务植树育草,并与女儿为治理沙漠捐款,就是想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为家乡做点贡献;二是花费十几万元,将狼群养殖场训练基地搬到甘肃来,就是想在甘肃演一部狼的影视剧,让更多的人们知道甘肃,让甘肃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三是自己一近古稀,在临终前将以身伺狼,把自己的一切给予狼。
在钦佩感动之余,我发出了无限的慨叹:奇人也!
午饭后,我们走进了他的办公室兼宿舍。办公室墙上挂着两样东西:一张狼群分布图,一张医药费单据。多年来,他为伺养救治受伤的狼花光了所有积蓄,最困难时甚至卖掉了家里值钱的东西。“去年‘雪眉’误食毒饵,我连夜开车送它去附近县城兽医站,往返一百公里山路,车胎爆了三次。”他轻描淡写的讲述里,藏着无数与死神赛跑的日夜,也彰显着他的坚定意志与奉献精神。
2024年7月,女儿朱琳从武汉晴川新闻传媒学院已经毕业,因为“狼女”的声望,被一家外企无条件录用,且年薪不菲,但她放弃了在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机会,毅然决然奔赴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出国深造“狼道”,期望回来后接续父亲的事业--养狼、驯狼、演狼。
目前,朱琳已注册北京狼女郎朱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计划与父亲一起拍摄5部动物(30匹驯养的狼)题材的电影,让他们的狼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期望为唤醒建设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地球家园尽一份责任。
“每次看到小狼崽睁着蓝眼睛看我,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女儿朱琳如是说。父女俩的手机相册里,没有自拍美颜,全是狼的照片:晒太阳的老狼、嬉戏的幼崽、雪地里的狼群剪影,每一张都充满了生命的张力与特别的爱。
尾声:
夕阳为祁连山深处的“狼谷”镀上金边时,朱永胜再次发出悠长而浑厚的狼嚎声,群山回应着此起彼伏的狼啸--嗷呜、嗷呜、嗷呜……这声音里没有童话中的恐怖,只有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狼之性,并非传说中的凶残,而是生存的坚韧与族群的忠诚;狼之道,不是弱肉强食的冷酷,而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顺应;狼之业,则是朱永胜父女用生命书写的传奇--在人狼之间架起包容的桥梁,让野性与文明和谐共生。

作者与狼王朱永胜
狼道有云:狼若回头,必有缘由;不是报仇,就是报恩。我想,不是找谁报仇,因为那是朱一狼、朱二狼、朱三狼……一定是回头来向朱永胜报恩!
离开深山时,后视镜里的“狼屋”渐渐远去,但那些在镜头前温顺摆尾的狼、朱永胜布满伤痕的手掌、朱琳与狼嬉戏的笑脸,却在记忆中愈发清晰。或许正如《狼图腾》中所言“狼是草原的灵魂”,而朱永胜父女,正是这灵魂的守护者。他们父女的故事,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狼的世界与狼性,更读懂了生命最本真的力量。
这是深山里的人狼传奇。夕阳西下时分,我们离开了那个“狼谷”,离开了“狼王”朱永胜。

微信公众号平台《江南诗画艺术院》创建于2016年1月31日,《桃花艺苑》创建于2016年4月20日,《红月亮诗画艺术社》创建于2016年6月21日,《晓犁文化传媒》创建于2017年6月21日。今日头条《红月亮诗画艺苑》头条号创办于2018年6月18日(1月9日注册),百度《桃花艺苑》创办于2020年4月3日,都市头条《晓犁文化传媒》头条号创办于2020年10月5日。以文交友,文学之旅与您同行,美文美声与您共赏。
——总编:余禄珍(真真)
投稿邮箱:975310694@qq.com
投稿必须原创,凡参与投稿均为自愿形式,只做推广,文责自负,无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