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写作路 累并心快乐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在时光长河的淘洗下,那些或深或浅的足迹,构成了我人生独特的纹理。回首往昔,从八十年代的军营生活,到九十年代南下汕头的拼搏岁月,直至今日在全国军内外报刊及网络平台上,我已留下两千余篇上稿作品的痕迹,这一路,累并快乐着。
一:军营初写作,在艰苦中奠基
八十年代的军营生活,条件艰苦,但那是我写作的起点。每每训练之余或节假日,我总是喜欢翻阅各种文学书籍以报刋杂志。那些文字仿佛有一种魔力,我如饥似渴地汲取,并在心中埋下了一颗写作的种子。
记得有一次,部队执行紧急任务,连续几天几夜的高强度工作让大家疲惫不堪。任务结束后,我顾不上休息,趴在简陋的书桌前,将任务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了下来。那时候没有电脑,只有一支笔和一摞稿纸,每一个字都写得工工整整,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当我的第一篇稿件在军区的前线报上发表时,那种喜悦简直无法形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
在军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常利用送稿到政治处审核的时候,便会去团宣传报道组向那里的战友请教写作技巧,利用一切机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虽然训练和工作很辛苦,但写作带来的快乐让我坚持了下来。部队的训练既繁忙又紧张,我只有利用每一个夜晚或假日的时间。夜晚,月光洒在营房的窗户上,像是给这严肃的军营披上了一层温柔的薄纱。我时而坐在书桌前,或躺在被窝里,记录下一天的训练感悟、战友间的深厚情谊。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岁月的车轮在缓缓前行。每一篇文字都是我对军营生活的深情告白,尽管累,但当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那种快乐便如绽放的花朵,弥漫在心底的每一个角落。
二:南下广东,在挑战中成长
九十年代,我来到了广东汕头。这座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城市,宛如一片浩瀚的海洋,而我则是那勇敢的弄潮儿。初到汕头,一切都是陌生的。高楼大厦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车水马龙的街道像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我在工作的浪潮中奋力拼搏,白天,穿梭于公司各个办公室之间,为力求工作中的完美而忙碌;夜晚,在灯火通明的写字楼里,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痴迷于文字当中,眼睛酸痛得几乎要流泪。
但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开放,也给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我将自己在汕头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篇篇生动的文章。从繁华的商业街到宁静的渔村,从拼搏的创业者到善良的普通市民,每一个人物、每一处风景都成为了我笔下的素材。当我的文章不断在当地报刊电台上发表,得到读者的认可和好评时,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成就感和快乐。
三:如今的坚持,在快乐中收获
至今,我依然坚持写作,虽然工作依然繁忙,但写作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迄今为止,我已在军内外报刊及平台上发表二千余篇稿件。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我始终认为,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传递正能量的方式。我希望通过我的文字,能够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励他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在写作的道路上,我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有时候,我会因为灵感枯竭而感到焦虑和沮丧;有时候,我会因为寄出去的稿件,如石沉大海而感到失落和失望。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回顾过去的几十年,写作的路上虽然充满了艰辛和疲惫,但也充满了快乐和收获。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坚持写作,用文字记录生活,传递正能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写作的魅力。
累,是生活的常态;快乐,是坚持的馈赠。在这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将继续用手中的笔,书写着生活的酸甜苦辣,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每一滴汗水都会浇灌出梦想的花朵。而这累并快乐着的人生,才是最真实、最精彩的人生。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