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1
《子弟兵的光辉》
【主歌1】
草鞋踏碎千里霜,红星照亮夜茫茫
你从炊烟中走来,带着泥土的芬芳
肩扛老农的期盼,手捧孩子的梦想
一身迷彩染朝霞,脚步震响大地上!
【副歌1】
啊~子弟兵的光辉!
是地震废墟里托起生命的手掌
是洪峰浪尖上不垮的人墙
你像春风吹散阴霾
你像繁星守护梦乡
千万声呼唤在回响:
“有你在,就有希望!”
【主歌2】
钢枪挑起明月光,界碑刻满誓言烫
喀喇昆仑风雪狂,你站成山的脊梁
田埂变作新沙场,战机划过云海浪
科技强军谋打赢,初心依旧滚烫!
【副歌2】
啊~子弟兵的光辉!
是边关哨所不灭的灯火
是维和蓝盔下的担当
你像大树扎根土壤
你像江河奔向远方
亿万颗心同声唱:
“好战士,祖国荣光!”
【桥段】
爷爷说:那年的半条被子还暖在心上
孩子说:兵哥哥的笑容像太阳
你从人民中来,热血为人民淌
九十八载风雨路,本色永不忘!
【尾声】
看!复兴路上号角吹响
你步伐铿锵势不可挡
听!山河在呼应,时代在鼓掌——
“人民子弟兵,万岁光芒!”
(童声合唱渐弱)
“光~辉~万~丈~”
D.S2
《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以往的旧军队的不同特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下简称“解放军”)自1927年南昌起义诞生以来,其本质属性、组织原则和使命任务与旧中国军队(如军阀武装、国民党军、封建王朝军队等)形成根本性区别。其核心特征可概括为以下五大维度:
一、政治灵魂: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魂所在)
枪杆子听党指挥
旧军队:效忠个人(如军阀效忠首领)或利益集团(如国民党军为地主资产阶级服务)。
解放军: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军队最高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古田会议确立原则,2017年写入宪法),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三位一体制度。
政治建军
支部建在连上(三湾改编首创),确保党的意志直达基层。旧军队无系统化政治工作,思想涣散。
二、人民属性:来自人民、服务人民(根本宗旨)
军民鱼水关系
旧军队:欺压百姓(如北洋军阀“抓壮丁”、国民党军“拉夫征粮”)。
解放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塑造人民子弟兵形象;汶川地震中15勇士空降盲区、抗疫时“解放军来了”即民心所向。
双重使命
既是战斗队,也是工作队、生产队:延安大生产运动(南泥湾垦荒)、扶贫攻坚、抗疫救灾皆为民而战。
三、组织原则:民主与集中统一(制度优势)
内部民主制度
旧军队:等级森严,军官特权(如克扣军饷、体罚士兵)。
解放军:官兵平等(朱德扁担挑粮)、军事民主(战前“诸葛亮会”集思广益)、经济民主(士兵参与伙食管理)。
战斗力生成模式
政治教育+军事训练+科学管理(如郭兴福教学法),旧军队依赖宗派关系或金钱激励。
四、精神内核:革命英雄主义与集体主义(精神密码)
信仰驱动的牺牲精神
旧军队:为饷而战,溃败即降(如淮海战役国民党军成建制投降)。
解放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精神),上甘岭战役坚守坑道43昼夜、喀喇昆仑戍边烈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集体至上原则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为全局胜利,旧军队罕有此类自觉献身。
五、历史使命:为民族复兴而战(时代担当)
从“救国”到“强国”的升华
旧军队:维护腐朽政权(如清军护清廷、国民党军保独裁)。
解放军:
革命年代:“打碎旧世界”求解放(推翻三座大山);
建设年代:“抗美援朝”立国威、“两弹一星”铸盾牌;
新时代:强军目标支撑民族复兴(航母巡海、太空筑盾、海外维和)。
核心区别总结表
| 维度 | 旧军队 | 中国人民解放军 |
| 领导核心 | 效忠个人/利益集团 | 党的绝对领导(军委主席负责制) |
| 军队性质 | 压迫人民的工具 | 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组织原则 | 等级压迫、涣散腐败 | 官兵平等+民主集中 |
| 战斗精神 | 为饷而战、畏战溃逃 | 信仰驱动、向死而生 |
| 历史使命 | 维护旧秩序 | 捍卫人民政权→支撑民族复兴 |
本质结论: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用革命理想重塑的新型人民军队,其“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根本立场,彻底颠覆了旧军队与人民对立的阶级本质。正如国家领导人所言:“我军之所以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 这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大之地的基因密码。
D.S3
戊子之夏,岁在乙巳;八一旌旗,猎猎九十八载。忆铁血征程,铸山河脊梁;念忠魂浩荡,书盛世华章。遂作斯赋,其辞曰:
开篇·星火燎原
夜沉沉兮赣水寒,枪鸣南昌破晓天。
石破天惊第一枪,赤帜卷残烟。
井冈会师聚薪火,罗霄山脉筑雄关。
红米饭,南瓜汤,充辘辘饥肠。
金丝被,稻草裳,裹凛凛风霜。
五剿围堵裂重峦,铁流两万五千里。
湘江血染战旗残,乌江飞渡鬼神泣。
岷山雪埋忠骨冷,六盘风啸战马疾。
会师陕甘三军笑,革命火种永不熄!
中章·砥柱中流
卢沟月碎山河碎,黄河怒涛洗国耻。
平型关前破倭甲,百团鏖兵震晋冀。
青纱帐藏神兵影,地雷阵碎东瀛蹄。
小米步枪定乾坤,独轮推出新纪元?
辽沈炮吼乾坤转,淮海民桨送征帆。
平津城门换日月,长江千帆裂蒋幡。
天安门上惊雷起,敢教日月换新天!
新篇·钢铁长城
鸭绿江畔烽烟急,异域青山埋烈骨。
长津冰雕铸忠魂,上甘焦土屹战旗。
一拳开得百拳避,血沃金达莱香溢。
“两弹惊雷镇魑魅,一星耀宇破长夜”
戈壁风沙掩功名,大漠深处写传奇。
“巨舰劈波向深蓝,战鹰凌霄卫苍穹”
山东舰劈浪镇海,歼-20裂云巡天。
东风列阵慑豺虎,天眼巡疆护桑田。
“抗震抗疫固金瓯,洪峰火海见赤诚”
汶川废墟托生命,长江堤坝筑人墙。
非典新冠逆行处,迷彩背影即希望。
礼赞·精神永续
“九十八载非终点,强军号角震玄黄”
听党指挥熔军魂,能打胜仗砺锋芒。
作风优良承传统,薪火相传向复兴。
变者器也,不变者魂——
魂是“半条被子”的鱼水情,
魂是“冰雕连”的钢铁志,
尾声·千秋浩气
望寰宇风云激荡,念先辈筚路蓝缕。
护我疆土寸寸血,守我黎民夜夜心。
愿以今日之长剑,慰当年星火之微光;
愿以盛世之安康,酬昔日英魂之所望!
壮哉!九十八载军魂不灭,
巍巍乎如昆仑立东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式军歌,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凝聚了军队的精神内核。以下是关于这首进行曲的详细解析:
一、历史沿革与创作背景
1. 起源与创作
该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由诗人公木(张松如)作词、作曲家郑律成谱曲,创作于1939年延安时期,是《八路军大合唱》组歌的核心曲目。
创作条件艰苦:郑律成无乐器辅助,靠敲击石头、桌面打节奏,在窑洞外的山野间反复哼唱完成谱曲。
2. 更名与定型
解放战争时期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歌词微调以适配新时代任务(如“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等表述)。
1988年7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正式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国家领导人签署命令确认。
二、歌词内容与精神内核
核心主题:强调军队的使命感(“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战斗意志(“从无畏惧,绝不屈服”)和胜利信念(“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经典段落: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听!风在呼啸军号响!
听!革命歌声多嘹亮!
修改历程:歌词历经多次调整,如“自由的旗帜”改为“毛泽东的旗帜”,“争取民主自由”改为“向全国的解放”,反映不同时期的政治语境。
三、音乐特色与艺术价值
1. 作曲与编曲
郑律成的旋律雄壮激昂,以进行曲节奏突出行军气势;1949年开国大典前,军乐团团长罗浪将其改编为军乐版,强化管乐合奏的恢弘效果,成为阅兵标准曲目。
分列式改编版:罗浪另创《分列式进行曲》,基于原曲加速节奏,更适配部队分列行进。
2. 乐器运用
前奏:乐队全奏营造磅礴开场;
主旋律:长号奏出低沉刚毅的主题,与小军鼓的持续行进节奏呼应;
高潮:大镲强化力度,推动情绪至顶峰。
四、重要地位与社会影响
1. 国家仪式象征
自1949年开国大典起,成为历次阅兵式核心演奏曲目(如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
2025年建军98周年文艺汇演中,作为压轴曲目引发全场合唱。
2. 教育与传播
2014年纳入七年级音乐教材,普及青少年国防教育。
民间广泛演绎:退休职工乐团、口琴社团、社区合唱团等常以此曲致敬军人。
五、精神传承
创作初心:公木曾言,歌词刻意塑造“大兵团形象”,预见人民军队从游击战向正规化发展的趋势,彰显前瞻性。
时代回响:90年来,从抗战烽火到和平年代,它始终是“不可战胜的力量”的听觉图腾,唤醒军民对使命与荣光的共同记忆。
此曲不仅是一支军歌,更是镌刻于民族血脉中的精神号角——向前!向前!向前!
D.S5
义勇军进行曲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以下是关于它的关键信息:
1. 创作背景与起源:
创作于1935年,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原是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旨在唤醒民众,鼓舞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志。
2. 成为国歌: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曾通过修改歌词的国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即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原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写入宪法。
2017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于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国歌的奏唱、使用等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规范。
3. 歌词与意义:
歌词简短有力,充满战斗性和号召力,反映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团结一心、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精神。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开篇即发出强烈的呐喊。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体现了用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警醒国人不忘历史,居安思危。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是全曲高潮,表达了勇往直前、争取胜利的坚定信念。
4. 地位与使用: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之一,与国旗、国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在重要的庆典、政治集会、外交场合、国际体育赛事(如奥运会颁奖仪式上升中国国旗时)、以及每日的学校升旗仪式等场合奏唱。
奏唱国歌时,要求在场人员肃立、举止庄重,表达对国家的尊重。
总结来说,《义勇军进行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它是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发出的怒吼和誓言,凝聚了民族精神,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意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