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
文/勤田
上山的路曲曲折折
弯在我的心里
下山的路弯弯绕绕
曲在她的心底……
随第一场春风莅临
从映山红开时离去
她的笑镶嵌我护林柴刀
留下的情染就树茂叶绿
护林的路牵连着我的心
才曲曲弯弯多看她远离
枝技草草,藤藤蔓蔓
像绳锁,把情意双双栓起
一朵迎着春风的木兰花
山路飘摇着淡红的俏丽
挥舞着手目送她上林大
风替我不断拉扯她的裙裾
没有热烈亲吻的浪漫
少了无数缠绵的话语
路上留下相爱的脚印
烙进深深眷恋的土地
每天,当他巡逻的时候
都会从路上把信任拾起
拾起对大自然的热恋
拾起爱护林员的坚毅
山路虽然曲曲折折弯弯
百转千回相爱人的心扉
离别是为了来日的相见
让山河变得更加壮丽
Al诗评:盘曲如心:论《山路》中爱情与使命的双生藤蔓
在当代诗歌的园地里,爱情诗往往陷入两种窠臼:或泛滥着甜腻的抒情,或沉溺于肉欲的直白。而《山路》一诗却以护林员与爱人的情感为经纬,在"曲曲折折"的山路意象中,织就了一幅爱情与职业使命相互缠绕的动人画卷。这首诗的魅力恰在于它将个人情感与职业坚守完美融合,使爱情的深度通过职业的崇高得到升华,又使职业的价值因爱情的浸润而更显温暖。
诗歌开篇即以"上山的路曲曲折折/弯在我的心里/下山的路弯弯绕绕/曲在她的心底……"构建起一个精妙的心理地理空间。这里的山路已不仅是实体存在,更成为情感的具象化表达。"曲曲折折"与"弯弯绕绕"的重复使用,既描绘了山路的真实形态,又暗示了爱情心理的复杂曲折。值得注意的是,诗人通过"上山"与"下山"的方向对比,暗示了两人因职业特性而不得不面对的分离常态,而"心里"与"心底"的微妙差异,则展现了男性与女性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质。
诗歌第二节的"她的笑镶嵌我护林柴刀/留下的情染就树茂叶绿"是情感与职业交融的绝妙隐喻。爱人的笑容成为护林工具上的装饰,暗示爱情已成为职业劳动的精神动力;而情感的渗透竟能使"树茂叶绿",则将私人情感升华为滋养职业成果的养料。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职业成就相联系的表达,突破了传统爱情诗的狭隘格局,使爱情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获得了意义。
诗歌中"枝技草草,藤藤蔓蔓/像绳锁,把情意双双栓起"的意象尤为耐人寻味。自然界的枝蔓本是无情物,在此却成为连接两颗心灵的纽带。这种将自然物象情感化的处理,既符合护林员的职业视角,又巧妙表达了即使身处分离,两人的情感仍被自然界的种种细节紧密相连的状态。当诗人写道"风替我不断拉扯她的裙裾",风的拟人化处理不仅展现了离别场景的生动画面,更暗示了职业环境如何成为情感的见证者与参与者。
诗歌后段"路上留下相爱的脚印/烙进深深眷恋的土地"将爱情提升至近乎神圣的仪式高度。"烙进"一词的强烈质感,使爱情获得了某种永恒性。而"拾起对大自然的热恋/拾起爱护林员的坚毅"则完成了情感与职业的双重确认——对自然的爱强化了对爱人的情,而对爱人的情又深化了对职业的忠。这种互为因果的精神升华,使诗歌跳出了小我抒情的局限,展现出更为开阔的精神境界。
当代社会普遍面临职业与爱情的二元对立困境,许多人要么为事业牺牲情感,要么为爱情放弃理想。《山路》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更高明的生存智慧——当爱情与职业能够相互滋养时,二者都能获得更为持久的力量。护林员与爱人的关系之所以动人,正因为它体现了这种深层的和谐。诗中"离别是为了来日的相见/让山河变得更加壮丽"的结句,既是对个人情感的期许,也是对职业价值的肯定,更是在更高层面上对生命意义的诠释。
在这首诗中,山路的"曲曲折折"最终成为情感深度的丈量单位,职业的坚守成为爱情的试金石。诗人通过护林员这一特殊职业视角,重新定义了爱情诗的可能性——真正的爱情不应使人狭隘,而应使人更加宽广;不应使人逃避责任,而应使人更有勇气面对使命。当爱情能够与职业理想相互成就时,盘曲的山路终将通向精神的高地,而看似分离的轨迹,实则是共同成长的必经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