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双峰并立辨真伪 一念执着现魔障
诗曰:
"金刚殿前狮子吼,菩提树下野狐禅。
若论西来真实意,青砖原是磨镜砖。"
话说师徒四人破了三界迷障,眼前忽现奇景:但见祥云深处两座灵山并立,左侧山峰佛光中坐着个瘦骨嶙峋的老僧,右侧宝刹里却是金身巍峨的如来法相。悟贪揉眼道:"怪哉!怎有两位佛祖?"
正疑惑间,悟贪包袱里忽然传出铮铮琴声——正是痴云峰偷藏的魔弦!那声音化作个彩衣婆子笑道:"乖孙儿,右边才是真佛哩!"悟空急展无嗔心镜照去,镜中右峰佛祖竟变作三眼妖道,手持的佛珠串分明是骷髅所制。
"好个相由心生!"悟空将禅杖往地上一顿,两峰之间现出万丈深渊。只见左侧老僧咳嗽着站起,脚下生出七宝莲台;右侧"佛祖"却暴怒呵斥,金身簌簌掉下金粉,露出青面獠牙本相。悟嗔抡起降魔杵就要打,被悟空拦住:"你这一打,反坐实了分别心!"
第七回 无影桥下照因果 真如境里证菩提
那魔相见被识破,化作黑烟遁去。四人面前忽现白玉长桥,桥头石碑刻着"无影桥"三字。悟痴抚琴试探,桥下竟无倒影!悟空合掌道:"善哉!此桥专照本来面目。"
行至桥心,忽见水中现出奇景:
悟贪照见自己原是财神座下散财童子,因私藏一粒金沙被贬;
悟嗔现出阿修罗王本相,正与帝释天争夺如意树;
悟痴水中倒影竟是妙音天女,为寻"无声音律"自碎天琴。
三人正看得入神,忽闻桥下传来讥笑:"既知前尘,何不跳下来寻旧梦?"话音未落,水中伸出无数手臂拉扯。悟空大喝:"过去心不可得!"挥杖击水,幻象顿消。却见桥面浮现达摩偈语:"心如镜台本清净,何处惹得尘埃来?"
第八回 贝叶经显无字义 莲花台开不二门
过桥行至真经阁,但见阁前立着无字碑,碑顶停着只七彩孔雀。四人礼拜时,碑面突然显出"应无所住"四字,随即隐去。阁门无风自开,里面空荡荡唯余一面铜镜。
悟贪急道:"千辛万苦来取经,怎生空空如也?"说着就要闯入。忽听轰隆巨响,那经阁竟如沙塔般崩塌!三人慌乱间,唯悟空静立原地不动,脚下生出九品莲台。怀中包袱自动解开,达摩所赠的贝叶经飞旋空中,每片叶子都映出山河大地。
空中传来梵唱:"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那贝叶经忽化作金雨洒落,触地即生菩提幼苗。孔雀长鸣一声,衔来段焦尾桐木——正是痴云峰魔琴残骸,此刻却发出微妙天籁。
第九回 归途金雨润苍生 少林面壁续心灯
归途中奇异事接连发生:
行至旱灾处,悟贪口袋里的佛前灯油竟变作甘霖;
途经战场,悟嗔的降魔杵点地成莲,敌军丢盔卸甲;
夜宿破庙,悟痴的琴弦自鸣,梁上落下"诸法空相"匾额。
这日回到长安,太宗率百官亲迎。悟空献上贝叶经,皇帝展开却见白纸一张。正惊疑间,忽有微风拂过,那纸上现出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再眨眼时,连字迹也消散无踪。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