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悠悠岁月》读后感
陶玉山

安妮·埃尔诺的作品极具现实色彩。无论是从文学叙事的技巧、叙述的角度、叙事的心态,还是对生活的理解上,在当今世界的著名作家中,是独树一帜的。
在谈到创作时,安妮·埃尔诺这样说:“生活并不能支配什么,它不会自己书写自己。它是沉默的,无形的。书写生活,就是要尽可能地接近现实,而不是发明或创造。就是要把它镌刻在形式里,镌刻在句子里,镌刻在词语里。”阅读完《悠悠岁月》,对这段话感触颇深,心绪总是难以平静下来。“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无限的感慨涌在心头,起伏不定,如同一团乱麻,理不出头绪,更不知从何说起。
时间好不经用,转眼已过半生。在个人的生活过程里,历史是最无意义的。我们只是根据日子的不同而感到幸福或者不幸福。忙活了大半辈子,没有获得什么,却弄得从里到外遍体鳞伤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偶尔扒开纱布,让伤口呼吸。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虽然没有因为懂事而过得更好,却因为懂事看清看透看淡了好多事;无能为力的事情,都在慢慢接受。我们只有自己的经历,而它不属于我们。人生没有奇迹,只有努力的痕迹。由此,活在记忆里的自己切实认识到唯有读书,可抵岁月漫长。读懂《悠悠岁月》,需要历经岁月。
卡夫卡说:“一本书必须是一把可以劈开我们内心冰封大海力斧。”只有记忆,才会公正地去对待过去。安妮·埃尔诺被公认为是最会“写自己”的诺奖作家。《悠悠岁月》就是最好的证明。一经出版,好评如潮,获得了当年法国著名的“杜拉斯文学”大奖,并斩获“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文学奖”,力助她一举拿下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诺奖最大的意义在于给普通读者提供了值得信任的阅读。
这是一部作者历经二十余年思考和推敲的佳作。以14张从1941年到2006年各个历史时期关于主人公的照片起兴,犹如一本照片集,回忆她一生的悠悠岁月。随着岁月的逝去,所有印象会消失,但充满荆棘与鲜花的人生永驻心里。着重强调拍摄时间的意义,以此衍生出看似并不寻常时间之后作者对个体、人生、社会以及历史的深度思考。小说并不存在一个准确具体的人称,时而是“她”,时而是“我们”,时而是作为第三人称的作者,又时而是作为第一人称的作者。不知是岁月见证了她,还是她见证了岁月。实际上是在自己回忆的同时也促使别人回忆,以人们共有的经历反映出时代的演变,从而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所以被称为“无人称自传小说”。
《悠悠岁月》是安妮·埃尔诺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她以独特的“无人称自传”的形式,将个人记忆与集体记忆交织在一起,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法国社会的变迁,涵盖了日常生活、流行文化、社会风尚等诸多方面。“所有的印象都会消失。”作者以这样一句话开头,以一种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的写作方式展开了叙述。小说的时间跨度有六十年,因此无论那个年龄段的读者,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和最清晰的记忆。安妮·埃尔诺过滤了一切修辞,用很白很平的语言,冷静而克制的文字,揭开了记忆的面纱,让我们看到了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的起伏,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与体验。书中那些关于童年、家庭、爱情的片段,看似平常琐碎,却充满了真实的力量。无论是社会上的大事小情,家庭的聚会,还是个人的隐私,小说以简明生动的文笔勾勒而成,通过个人经历的讲述,展现出了集体记忆。她笔下的岁月,不仅仅是法国社会的缩影,更让我看到了生活最本质的模样。那些被时光掩盖的记忆碎片,在书中重新拼合,使人意识到原来平凡的日子里的点滴,都藏着岁月赋予的珍贵意义,充分认识到被你记在心里的人,永远不会离去。同时引导我们读者对自己的成长与时代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感悟。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也跟着作者一起穿越了悠悠岁月,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与时代的印记。不管是否亲历,我们都会从这样的文字里感受到时间的流淌,和某个瞬间下记忆的重叠。它太碎片化了,太意识流,没有我们通常熟悉且习惯、喜闻乐见的跌宕起伏的所谓主线。阅读完了,像是经历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之旅。由此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经历,而是反思。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永远不要拎着垃圾走路。仔细想想,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过程。没有不老的青春,没有永恒的生命。时间一到,该老的老,该走的走,百年一过,没有你我。人生就是一个渐行渐懂的过程,也是渐行渐远的过程。我们总是经历得太快,却总是领悟的太晚。流年就在弹指间,珍惜才会让一切都来得及。唯有阅读可以让人沉静心绪。当你认为自己还不够好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读书了。因为除了自己的身体和一丁点意志力,能属于我们的东西还真不多。通过书本去感受我们所不能触及的世界。如果你读开了,这本书就不只是这本书,有可能还是其它书。它是无数本书,无数本书也可能是一本书。我想读到一本好书,同时它又得是一本深刻的书。正所谓:好书多存书外意。就一般而言,情节琐碎的小说,必然要有绝佳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崭新的风格,出色的语言,表面看似随意散漫,实则密不透风、匠心独运的结构,使得《悠悠岁月》成为一部常看常新的杰作。
“我们属于所有的时代,却又不属于任何一个时代;属于我们的年代不在这里。”只有记忆才会公正地对待过去往事。《悠悠岁月》用真挚的感情,满腔的热血唤醒了一代人的记忆。就像萧红所说:“这以往的事,在梦里关不住了”,所以形成了文字。这样的写作,贵在两个字:真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慢慢回味,情至而生,感随而发。蓦然觉得作者她根本不是在写文字,而是在分发往事里吹来的情绪微风;用心的她把那些记忆中的感知打上烙印,记上标签,供人参展,共鸣由此自然产生了。坚信自己的阅读感受。由此让人感慨:风止意也平。生活给予的一切,都要付出代价。当生活没有惊喜和感动,你就会发现,其实孤独就是最大的自由。所以说,终有一天你会静下心来,像个局外人一样回首自己的故事,然后,笑着摇摇头。岁月老了,听故事的人成了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成了故事里的人。人生最痛的遗憾不是得不到,而是“本可以”……
正如书中所说:“时间不是一条线,而是一团缠绕的线,过去与现在交织在一起。”《悠悠岁月》如同一本老照片集,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苦恼、失望和改变。跟着作者一起穿越那荆棘与鲜花并存的生命之旅,你也许就会明白,什么才是我们这一生最好的活法。每个人一生最恼人的那一刻,也许就是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已经到了回忆比展望更多的年龄。
说到底,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而活着。你不能重新选择你的过去,但你可以选择如何去回忆它。前方的风景很好,我的意思是别回头。生活有千万种样子,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唯独不是我们想要的那样。所有的东西都抵不过时间和现实。浮生不过梦一场,能治愈你的,从来都不是时间,而是内心那份释怀和明白。生活不会因为你的软弱而会对你温柔,只有自己变强了,才有选择的权利,世界才会对你和颜悦色。想要被尊重,先让自己有价值,你的能力和成就,才是最硬的“社交名片”。最靠谱的靠山,还是日益强大起来的自己。不用看谁的脸色,不用等谁成全。
这年头,不是大家不愿意花钱,是花钱本身都成了一种风险。我们吞咽了好多意义,但生活其实只需要呼吸。我们在看起来拥有了一切的同时,却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能完全像正常人一样生活,那么至少应当尽一切努力,不要像动物那样生活。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有惊人的相似。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式。岁月带走了纯真,时光苍老了容颜,阅历成熟了心智,沉淀下来的是一份淡泊的心境。情一动心就痛,只有爱过的人才会懂。不知不觉,已经走进了盛夏。一想到我的生命消逝得这么迅速,而我并不是在真正地活着,我就受不了。生活琐碎,我也想记录下来。去阅读吧,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可能经历所有的可能,但读书给我们另一种方式去感知认识世界,理解他人,也理解自己。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当我们读懂了书中的人,也会更温柔地对待身边的世界。
人生本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穿行。那些在岁月里流走的瞬间,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告别,其实都是命运悄悄写好的答案。有些书,让你迫不及待地想读完,譬如这本《悠悠岁月》,它的文字拥有治愈人心的强大魔力。 而读完了,却感到这本书的魅力在于:有些片段读不懂,却非常想读下去……

作者简介:陶玉山,济南人,作家,藏书家,山东省作协会员。1981年2月在《济南日报》副刊发表文学处女作。迄今已在国内一百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等二百多万字,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文学征文中获奖,有多篇文章收入到文学作品集。荣获2023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