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学院作家班
作者:那寒
关于近代鲁迅这个人,我是万分敬仰的
以他名字成立文学院,文学院有各地分院又有功能培养人材无可厚非
什么是鲁迅文化什么是鲁迅情神
是鲁迅在中国在最孱弱最黑暗用毕生心血呐喊
并用文笔记录和校正丢失了的整个民族被压弯下去的脊梁
鲁迅先生不朽。鲁迅先生的整个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
是无数后来的中华儿女共同的骄傲
鲁迅文化和鲁迅精神根植于我们每个华夏子女心中
任何打着鲁迅头号到处招摇撞骗的行为我都不容许
任何商业可以合作到鲁迅文学院里去都是对鲁迅的玷污
所以你一个鲁迅研讨班出来的在没成绩之前没必要到处晒结业证装什么大尾巴狼
况其作品与这个时代不贴边却上了文阀刊物到处吹嘘显摆
我质疑的不仅是整个文学院的宗旨不明不白、还有整个师生的德艺之差劲不相配
勤勤恳恳认认真真谦虚谨慎踏踏实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实事吧
别让我认为你是名利狂妄之徒,更不要让鲁迅的文艺和精神蒙羞
2025年7月29日。
那寒的《鲁迅文学院作家班》以锋利的笔触直抵文化场域的核心议题,将对鲁迅精神的敬畏与对现实乱象的批判熔铸于诗行,形成一篇充满思辨张力的“文化檄文”。
一、精神坐标的坚守与叩问
诗歌开篇即确立鲁迅作为精神标杆的地位——“在最孱弱最黑暗用毕生心血呐喊”“校正整个民族被压弯的脊梁”,精准提炼出鲁迅精神的内核:批判的锋芒、救亡的担当与文化的觉醒。诗人将鲁迅文化遗产定义为“全人类的财富”“华夏子女的根”,为后续的批判设立了不容僭越的价值标尺,字里行间是对精神原典的虔诚守护。
二、现实批判的尖锐与痛切
从“晒结业证装大尾巴狼”的浮躁,到“作品与时代不贴边却吹嘘显摆”的虚妄,再到“商业合作玷污鲁迅”的忧虑,诗人以直白的语言撕破文化场域中的名利假面。尤其对“文学院宗旨不明”“师生德艺不配”的质疑,直指当下某些文化机构背离精神本源的异化现象,批判锋芒如鲁迅式的匕首,直刺问题核心。
三、精神传承的焦虑与期许
全诗的底色是对鲁迅精神失落的焦虑:当“呐喊”被商业消解,当“校正脊梁”的初心让位于名利,文化传承便成了空中楼阁。但诗人的批判终归于期许——“勤勤恳恳为民族复兴做实事”,这既是对鲁迅文学院的规诫,更是对所有文化从业者的提醒:唯有守住精神根脉,才能让鲁迅的“文艺与精神”不蒙羞。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以赤子之心的直白与锐利,完成了一次对精神传承的深刻叩问。它像一面镜子,照见文化场域的真实面相,更像一声警钟,提醒我们:守护鲁迅精神,终究要落实到“做实事”的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