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做一位读者
文/冯永东(江苏射阳)
在孩子们眼里,我是个打盹不择地,呼声常扰民的老爷子。不过,我有自知之明。这不,午饭后,我一收拾完残羹剩菜,就自觉地来到楼下宽敞的大厅。这里不仅有来自中央空调的凉风,有“今日已消毒”的舒适沙发,尤其是服务台上还有叠放整齐的报纸。这里简直成了我心中的“伊甸园”。
我虽来自小城,在儿女家住久了,熟人也自然多了。楼上楼下,大家虽叫不上名儿,因为朝夕相处,都有一种莫名的亲近感。见面时,彼此不是微笑就是点头,目光交流更是常有的事,反正大家总觉得远亲不如近邻嘛。至于每单元的服务台工作人员,更是礼貌待人,柔情贴心。有一次我遇雨打车回家。车在楼下刚停稳,前台大叔主动迎上来,打伞为我开车门,提行李。当时,我还真有点不适应,简直感动一地。
自我第一次忐忑不安地向工作人员提出借阅报刊时,没想到得到的回应是:“当然可以,您随便看!”从此,我便成了一楼大厅的常客。这里有温馨氛围,无聒噪的烦恼。可以刷手机,看报纸,赏花草,累了还可以倚在沙发背上小憩一会儿。一句话,大隐于市,怀佛自安。
这里吧台上报刊种类不多。报纸有《浦东时报》《上海老年报》《新民晚报》等;时尚杂志有《至品生活》等,它们有的在眉头上标着楼号,一看便知是住户或业主订的。有的则是公益宣传品。
读报是我识字以来的一大爱好,一直如影随行。就算在当下网络时代,也没弱化我对纸媒的兴致。私以为,沉浸于报纸杂志的字里行间,能让一个人的心态从浮躁中淡定下来。诸如从《浦东时报》中,我能及时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前沿报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要闻,感受新浦东高质量发展成就;从《新民晚报》中,我能学到“智能时代,同球共济”的新理念,关注申观察、沪新闻,目及新民印象,乐享文体新闻,感受都市脉动与气息,品读“夜光杯”版中的美文,陶冶情操;从《上海老年报》中,我能了解喜欢的生话.资讯,旅游信息,健康.养生知识,文史趣谈以及“红枫”版的作品分享。记得有一次,我从《上海老年报》中读到一篇题为《与夏天和解》的文章,作者吴建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读者,“与夏天和解,原来不过是与自己和解。接受不能改变的,欣赏曾被忽略的,在炎热中寻找清凉,在烦躁中发现宁静。”读报,充实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我也清楚地知道,很多娱乐消遣类纸刊在网络文学的大潮中风雨飘摇,但弘扬时代主旋律与充满正能量的强者依然坚挺劲舞,甚至犹如青海高原那株柳,成为一方独特的风景!它们依然拥有一批批忠实的读者,他们像我一样在日复一日默默追更。
风暖草木香,雨蕴夏诗情。夏日时光,书报中有画,有诗,有香,有情,这便是纸媒的勾魂魅力,也是“老报痴”们的心灵所向。在这炎热的季节,愿你也能寻得一份清凉,内心宁静,慢享夏日时光,细品生活韵味,好好生活,不负四季!
夏日,做一位读者,真好!
作者简介:冯永东,中共党员。小学教师,盐城市《小学家庭教育个案研究》课题主持人,射阳县首届“扎根教坛”奖获得者,业余写作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