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母就诊记
苏庆松
母亲已年过八旬,但耳聪目明,精神矍铄,很少染病,只是脊背生理性微驼。她虽年迈,却依旧勤劳,起早贪黑,春耕夏耘。每当凝望故乡、遥寄思念之情的时候,慈母那布满老茧、龟裂、僵硬的双手便鲜活的凸现在我的眼前。
可是前一段时间,母亲偶感身体不适,主要症状是前额阵发性微微胀痛,听左邻右舍的人对这种症候的莫衷一是的介绍,她心里也曾像阴暗的天空一样,掠过团团飘忽的疑云,但联想到自己大半生和药无缘,轻易不头疼脑热,于是就漫不经心,随意服用了几粒止痛药。
我问母亲药物的疗效如何,她说有所缓解,只是时轻时重,迁延不愈,我奉劝母亲立即去医院就诊,她说再服用两天看看,或许是感冒了。我心知肚明,老人是借故推宕,她讳疾忌医,更放心不下那正在成熟的樱桃与玉米地里的土豆。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她才去村卫生室取了些药,母亲知晓服药后肯定能够着手成春,药到病除,可事与愿违,她时隐时现的前额胀痛越来越加重了。
从发病到每况愈下已经五、六天了,我意识到病情的复杂性,于是当机立断,回到老家,和母亲说明来意,接着从手机上,预约了省内一家最权威医院的专家号,见我心意已决,母亲默然点头,那面容中掺杂着感动与一丝不安。
我们一大早便启程,提前赶到那家医院,由于未雨绸缪,我带母亲就诊的流程十分顺利,我们登记了医保信息,就来到三楼神经外科诊室,在候诊处等了几分钟就听到叫号。就诊时,接诊医师先听了母亲的主诉,接着体检,他为母亲测量了血压、把了脉、撑起眼皮看瞳孔,然后示意我,扶母亲躺到诊疗床上,他让老人伸腿、蜷曲右膝呈直角,最后医生仔细捋母亲的头发,当扒拉到右侧耳朵上方时,接诊医师特意低了低头,他拿过手术剪,把此处的头发铰了。体检完毕后,医生接着耐心问诊,他了解了发病日期、服药情况、有无发热呕吐、视物模糊、一时昏厥、以往病史等详尽情况后沉稳地说:“通过体检和问诊综合分析,身体应无大碍,估计头痛是因为头皮的感染所致,为保险起见,需做头颅磁共振检查,以排除颅内病变。”我拿过申请单,便搀扶母亲去做这一检查,刚迈出几步,还没有完全想妥当如何圆滑地和母亲说莫名其妙铰头发的事,母亲便指着头皮凑了过来:“为啥还剪去一撮子头发呢?”我微笑着说:“头皮上长了个疖子,等做完检查回来后医生要给敷点药。”老人略带狐疑地点了点头之后,“磁共振室”的醒目标志牌,已赫然映入眼帘。
快进机房的时候,母亲紧紧握住我的手,那双饱经风霜的手分明在微微颤抖。我和一名工作人员说,患者长年不进医院看病,难免担心、紧张,那位值班大夫详细询问了有没有镶牙、镶的是何种材料的牙,听到答复后便给了我一张“磁共振检查知情书”,母亲仔细看了一遍,脸上稍稍放松,正思量,走出一位受检者,她迎上去问检查情况,那位患者说:“不难受,只听到绕耳的噪音,护士会给防护的。金属物不能随身携带,半小时左右就做完。”母亲听完后,才进了检查室。
刚刚站定,传来护士的喊声:“李红梅的家属过来一下,检查做完了。”我急忙跑过去架着母亲慢慢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不到十分钟,工作人员就送来了装片袋并交代,里面是胶片和影像诊断报告,要妥善保管。我迫不及待地取出医学文书,逐字逐句默读起来,检查结果的大体意思是:颅脑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我指着报告单上的字对母亲说:“一切正常,咱们再去找那位专家。”母亲一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专家拿出胶片瞄了几眼,他又支派我让母亲躺到诊床上,在剪去头发的部位上做了伤口处理,包扎固定后医生说:“磁共振扫描排除了脑实质器质性病变,你们回当地医院换药,服用头孢类消炎药,几天就恢复好了,期间注意休息。”
走在医院的过道里,母亲和我说,前额的胀痛明显减轻了,她如释重负。老人这才和我吐露心声,她之所以推三阻四拒绝到大医院看病,一来是顾念到无形之中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麻烦、负担,二来是慈母自小晕针、晕血,三来是揪心去那个人地生疏的地方,肯定要经过一系列庞杂的手续,她听说做医学辅助检查排不上号,既使做了,结果也音信渺茫。母亲又似有所悟地问道:“孩子,今天来看病,怎么跟若干年前一家人陪你姥姥看病时不一样呢?怎么没见你跑前跑后、忙忙碌碌的呢?咱们一晌午的时间就看了医生、做了检查、处理了病根,难道这医院里你有熟人?”
见母亲身心明朗起来,我精神为之一振,于是说道:“妈妈,今天您可是适逢其会、身临其境了,现在到大医院看病都能从网络上办理,今天咱们预约的专家号排在第二,院方严格按照顺序叫号,咱们提前做了攻略……您刚做的磁共振,这家医院有多个窗口。”为了分散母亲外伤治疗后的丝丝不适症状,我陪老人在医院的门诊大楼里溜达,告诉她,这是导医台;当她看到自动打印机里生成的医学报告,不由得咂了咂嘴;在人工智能挂号系统跟前,母亲想保留这次看病的挂号纸质凭证,当发觉电子凭条无法撕扯时,她不禁会心地笑了……我又拿出手机,给她操作了一遍网上缴费、挂号、查看结果、医保报销、远程诊疗等相关的就医流程,并告知老人,以前非常烦琐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用手机办理不费吹灰之力。我幽默地对母亲说:“这比找熟人还近水楼台。”
母亲不由自主地抚摩了一下前额,笑了,她感奋地说:“‘网络强国’,当下的高端科技,真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变化。俗语说,生命不息,学无止境;树怕空心,人怕无学。看来,在我的有生之年,这智能手机不能光娱乐消磨时间,还要让它成为家人的健康指南、有力助手啊!”说完,母亲便拿出手机,让我点拨着,添加了那位专家的微信,关注了这家省级权威医院的公众号。
走出医院大门,天空已从晨时的铅灰变幻成灿然一新的宝蓝色,一抹色彩艳丽的光辉恰好跳跃在她佝偻的脊背上。我们按专家的医嘱在当地医院换药时,母亲把伤口的恢复情况拍照发送,过了一会儿,手机便横在我脸前,母亲笑吟吟地说:“专家刚回话,伤口长势挺好,可以拆线了。”
母亲的病缓解了,心却敞亮了。原来,这不仅是一场就诊的旅程,更是一次爱的回响:爱是劝说,是陪伴,是一次次轻轻的牵手,也是教她打开智能手机,接入新时代的生活脉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