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剑影照禅心
第一节 血染僧袍
净觉在嵩山密林间狂奔,怀中的金钵烫得像块火炭。他右肩的箭伤不断渗出鲜血,将灰色僧袍染成绛紫色。身后追兵的呼哨声此起彼伏,惊起满山寒鸦。
"小和尚,把东西交出来!"树梢突然掠下三道黑影,绣春刀在月光下泛着青芒。净觉认得这制式——是锦衣卫的夜不收!他急刹脚步,左脚在湿滑的苔藓上划出半尺,后背重重撞上千年银杏。
为首的刀疤脸咧嘴一笑:"少林和尚都死绝了,你..."话音未落,净觉突然将金钵往空中一抛。三人本能地抬头,却见年轻僧人双掌合十,指尖迸出七点寒星——正是达摩院秘传的"七星渡劫指"!
最前方的锦衣卫喉结碎裂时,净觉已经接住下落的金钵。剩下两人刀势刚起,忽觉手腕剧痛。定睛看去,腕间各钉着一片银杏叶,叶缘竟泛着金属光泽。
"拈花摘叶?"左侧的锦衣卫骇然倒退,"你不过是个知客僧..."话音戛然而止。净觉的右掌已按在他膻中穴上,大金刚轮印的劲力透体而过,那人后背的飞鱼服突然炸开,露出个碗口大的血洞。
最后一人转身欲逃,忽见金钵在眼前放大。"咚"的一声闷响,他天灵盖凹陷下去,双眼凸出如金鱼。净觉看着自己染血的双手,胃里突然翻江倒海——这是他第一次杀人。
第二节 铸剑遗孤
汜水关的晨雾中,净觉跌跌撞撞闯进一家铁匠铺。他眼前阵阵发黑,最后印象是炉火旁一抹水红色身影。
再醒来时,金钵正悬在头顶三尺处自行旋转。少女背对着他鼓捣药碾,乌发用红绳随意挽着,露出后颈新月状的胎记。
"云...云家的人?"净觉嘶声问道。少女猛地转身,药杵"当啷"落地。她约莫十八九岁,眉眼如画,右手却布满老茧,腕间套着十二枚精钢镯子。
"和尚好眼力。"她拾起药杵,钢镯相撞发出清越声响,"云无心,铸剑山庄最后的活口。"说着突然掀开地砖,露出个暗格。净觉瞳孔骤缩——里面静静躺着一面青铜古镜,镜钮正是莲花座造型。
金钵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镜面浮现密密麻麻的梵文。云无心手指轻颤:"天工镜认主了...难怪曹玉楼要灭我满门。"
第三节 楞严剑影
深夜油灯下,镜钵辉映的光影在墙上投出连绵剑招。净觉盯着那些动作,发现竟与少林疯僧留下的《残心剑谱》暗合。
"这不是武功。"云无心突然用钢镯敲击镜缘,梵文顿时重组,"你看这段——'剑者,戒也。以杀止杀,虽杀亦慈'。"
净觉突然想起师叔祖圆寂前的话。他试着按光影所示运功,体内真气竟如百川归海,在丹田形成漩涡。金钵"嗡"地浮空,映照出他眉心一点金芒。
"禅剑一如!"云无心钢镯尽碎,化作十二道银虹环绕净觉,"这是楞严剑阵的起手式!"
突然,窗外传来机括声响。净觉本能地扑倒云无心,三支弩箭擦着发梢钉入墙壁。箭杆上绑着的火折子"嗤"地燃起,映亮窗外曹玉楼阴鸷的面容。
"小师父好俊的身手。"东厂督主的声音像毒蛇游过耳畔,"可惜这丫头没告诉你,云家灭门那晚,是她亲生父亲带的路..."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