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正值著名画家李方玉先生八十岁寿辰。在与先生谈及八十寿辰的愿望时,李方玉先生说:“我准备在这一年举办一次书画大展,对自己一生的艺术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先生谈笑间,充满了自信和期待。《李方玉先生八秩书画艺术大展》将在2025年十月前后举办,届时,李方玉先生将一生中创作的100余幅书画精品呈现给大家,这将是先生一生中最完整、最圆满的一场文化艺术视觉盛宴。其力作扛鼎,令人期待。
期待之余,我们不妨从四个方面,重新回顾一下耄耋之年的李方玉先生的书画艺术。

——山东一枝竹。李方玉先生1969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学院(现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1974年在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国画系深造学习,师从诸乐三、吴茀之、李震坚、舒传熹、周沧米诸先生。李方玉先生曾在山东省博物馆工作十余年,摹读了大量的馆藏和历代名家真迹。期间,他整理和研究传统绘画及历代画论著述,并为山东省博物馆征集李苦禅、刘海粟、方增先、陈大雨、孙其峰、刘继卣等全国书画大家书画精品70余幅。李方玉先生早期从事人物画创作,后主攻花鸟画,尤爱画竹。为画好竹子,他曾七次南下,去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云南西双版纳等地,攀山崖、走河湾,寻竹林或村宅农舍有竹子生长的地方,观察写生,以开阔视野,感悟自然。亦曾于风雪雨雾天气去竹林及有竹子的地方感受体验,以使自己产生新的感悟。其笔下的墨竹,以书入画,十分注重笔法,讲求水法墨韵,善以真草隶篆的笔势入画。李方玉先生常说:“画中国画如果没有书法的功底,画就不可能画好。中国画的关键在于线条,线条的关键在于书法,两者相辅相成。”他笔下的晴竹、雨竹、风竹、雪竹等墨竹作品尽显空灵清逸,浑朴,笔墨多变,洒脱隽雅,具有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被画坛誉为“山东一枝竹”。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先生(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看到李方玉出版的墨竹画集后即题写“为竹子传神”赞语。著名画家孙其峰先生题赞李方玉画竹“师物学古,不为所囿,善法心源,自成格调”。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周沧米先生发文称赞李方玉画竹“近窥方玉所画之竹,是曲中求直、圆中求方、不慕秀美、但求奇拙,有一种独特的感怀,奇异的格趣。苏东波有诗云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我想画家到了这一步已脱樊篱,迈开大步,前景无穷了”。周沧米先生在谈及李方玉先生的画竹艺术时,曾竖起大拇指说:“山东画竹有个李方玉”。

——巨作见功夫。对于一名花鸟画大家来说,一生中能有几幅巨制大作的确是难能可贵的。李方玉先生一生中的三幅墨竹巨制,都是在聊城创作完成的,当时,我找朋友借了个大礼堂并陪伴在先生的左右,从构思到作品完成前后历经了两年之久。
《竹林晨曦图》,长8米,高1.78米;创作于1995年春;
《竹林风雪图》,长7.5米,高1.5米;创作于1995年秋;
《竹林鸣泉图》,长15米,高1.68米,创作于1995年夏。
这三幅巨作现均藏于河南省濮阳市“李方玉艺术馆”。
一名花鸟画大家一生中能有如此巨幅墨竹精品艺术力作者,实属罕见,非李方玉先生莫属也,堪称为“中国画墨竹艺术之吉尼斯纪录”。
——书画本同源。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标志性成分就是书法,书法水平涵盖了一名书画家的全面修养和水准。李方玉先生的书法扎根传统,深研汉隶、汉简、北碑,又习二王,尤爱杨维桢、王铎、伊秉绶等大家书作,日临夜思,使其书作浑厚而灵动,独有风貌,大家风范。先生曾在丈二匹的大条幅生宣上一气呵成了斗大的六个大字“南无阿弥陀佛”,字字端庄沉稳,前呼后应,妙趣横生。原中国书协副主席、山东省书协主席张业法先生赞评李方玉书法“他的书法出规入矩,收放自如,既能书温文尔雅大气磅礴的隶书,又能书写气势飞扬、激荡跳跃的行草书,无论哪种风格都能做到狂而不怪、纵而不乱,可称得上是书画双臻了”
李方玉先生也很注意研究画史、画论,亦擅长于花鸟画的章法布局。曾出版过《中国画的题款艺术》(知识出版社)、《画兰新技法》(大百科出版社)、《画竹技法新探》(山东美术出版社)、《写意花鸟画技法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李方玉写意竹作品精选》(天津杨柳青画社)《李方玉书法集》(中国文化出版社)《画竹研究》(天津杨柳青画社)等多种版本的关于花鸟画技法和综合性画册等专业书籍。在《艺苑掇英》《江苏画刊》《文物》《中国书画报》《山东画报》《大众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书画评论文章百余篇。

——捐赠寄乡情。李方玉先生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是难以用文字表达的,他曾经带着我走在村头的河堤上,重温了小时候放羊、去学堂的场景。先生出于对故乡的情怀和对书画艺术事业的责任感,他选择了将毕生收藏的书画艺术精品无偿地捐赠给家乡,旨在丰富地方文化资源、提升濮阳市博物馆品位。
2007年至2019年,李方玉先生累计向家乡濮阳市博物馆分两次无偿捐赠了他收藏的书画艺术作品及个人书画精品共1000余幅(包括2007年的700余幅及后续多次追加的拓片、书画等),这些藏品中包括186件国家珍贵文物(二级珍品15件、三级品171件)。
2024年11月,李方玉先生为范县郑板桥纪念馆捐献书画作品20余件。

在自媒体流量时代的今天,高效的节奏和透明的网络,正在快速地吹散那些五彩缤纷的泡沫,一是冠以各类头衔的“假、大、空”的所谓书画大家,二是资本运作下的所谓书画大师们,正在人民群众雪亮的眼睛面前纷纷塌方退场,原形毕露。历史、时间和现实最终会告诉我们,中国画艺术本是严谨的学问,容不得半点儿马虎。
期待着在《李方玉先生八秩书画艺术大展》这场盛大的文化视觉宴会上,广大观众朋友们,能够再次飨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和精神家园的升华。
我们,期待着。
李月振
2025年7月30日夜于青草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