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会仙
★秦春晓★
7月24号,阴转晴。我与桂林出版界的专家于泽和,李清誉、李奈霜二位老师,来到临桂区会仙镇参观学习。我们在四益村秦善康先生的引领下,第一次实地参访了会仙镇。
历史美
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
首先,我们来到了相思埭运河,又称桂柳古运河。该运河始建于唐代长寿元年,常被称之“北灵渠,南陡河”,是自治区文物保护项目(单位),它还有个名字叫“河流上的堰坝”。桂柳古运河——全程24陡,有“上七、下八,中间九”之说。我们零距离接触了鲢鱼陡、高桥(唐家)陡,感受到了唐风宋韵的风采。据老先生考证:运河不仅能从桂林直通柳州,还能达红水河,前往越南。
运河上,有建于乾隆16年的龙门桥,此桥因种种原因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在道光18年重修了此龙门桥。桥头码头上、河边老树下,风景独秀,浣衣的、垂钓的,阳光下倒影中,一幅活的水墨画……
老先生对会仙的古桥有研究,他考查出建于绍兴26年、该镇目前发现最古老的雷桥,他对镇外的古桥颇有兴趣,根据自己所学所研撰写出了一本关于古桥建筑方面的书籍……
在下庄村的大塘,我们似乎听到了先民在“捕鱼节”时众人的欢呼!
三义村首次发现光绪13年刻有官印的“奉县遵照”碑。
清代,狮口岩30亩分水塘的奇事,至今未解。
漫步在青石板官道上,迎面吹来了一股清爽的风……
(左:秦善康,右:于泽和)
劳动美
这里有勤劳的人们。
有145个自然村,凡我们到过的村庄,都是一村一品,独具特色,已成规模,很少看到闲置的水田、旱地。田地里都长满了西瓜、香瓜、黑皮冬瓜、葛根、黄皮果等作物,因此,也成就了以莫家为代表的新村;还有旧村的板鸭、铁匠村的刀具等……
诗云:
梦里山川梦里天,千秋风雨万年田;
人文湿地芳华境,日夜相思到会仙!
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该镇喀斯特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也被誉为“漓江之肾”。2017年12月,这里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境内有白鹭、黑水鸡、野生稻、席子草、苹婆树。站在冯家村的村头放眼望去,象鼻山、三义旅游码头、大树下纳凉的村民、大片紫花水葫芦,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
龙山上,不仅有“万里江山万里云”,也有临桂体育界“唐灵生、肖建刚、李婷、石智勇”的豪情,更有眼前八旬长辈和我们一同登攀的壮志……
诗云:
风吹湖水皱,夜静笛声悠;月影朦胧处,相思載满舟。
本期编辑:黄才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