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书法爱好者毕连昌
□毕于甫
在我家客厅里有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惠风和畅”的楷书大字,虽无落款,但来客大都夸赞这字更好点。其字古朴大方,遒劲有力,此出自已故老人毕连昌之手。我不仅佩服他的书法,也敬佩他的为人。
毕连昌兄弟三人,他排行老三,长兄毕业于南京某高等院校,次兄颖之毕业于北平美术学院,为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入室弟子。两兄在外,他读书几年后,便在家打理生活。诚实厚道,谦逊有礼,是他乃至全家共有的精神风貌。我高他一辈,尽管他大我四十多岁,但每次见我,都亲热地称我“小叔”。
毕连昌个子不高,微胖,古铜色的老脸上,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他劳动勤奋,生活节俭,不抽烟不喝酒,很少喝茶。唯一的爱好是书法。为省笔墨钱,他常用两手指在地上练字,当粗则粗,当细则细,字体端正大方,苍劲力足。不少户的“家堂”对子,是他所写。村里墙壁上的一些标语,是他的墨宝。他爱编诗和对联,他的诗,当属富有生活气息的古风诗。我不懂书法,但爱欣赏,请他写过春联、励志语,也写过毛主席的《沁园春·雪》。让他写字,无论贫穷富贵,不论农活多忙,他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怠慢。我们可以称作“忘年交”吧,他见了我,甚至登门问我是否写字。母亲对他说,跟别人求个字,挺难!而你亳无架子,真好!他笑着说,我没有别的才能,只会写字,能为乡亲服务,我就高兴!
他每次到我家写字,我总是为他沏上好茶。留他吃饭,他坚决不肯。他为我写过不少字,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次酒,没抽过一支烟。他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因为勤劳的他,又会背着粪筐拾粪,或忙别的事。
一族兄建房时,让我写几副对联,我自知笔力不行,便去找毕连昌帮忙。他正在铡青草,知我来意,立即放下手中的活,给写了几幅。
毕连昌既能写一米见方的大字,又能写蝇头小楷。他的楷书,凝重豪放,古朴大方,人见人夸。有人评曰:若说他的楷书全村第二,无人敢称第一。我曾撰诗如下:
赠毕连昌先生
勤劳称榜样,厚道誉村庄。
正楷千钧力,文章百里香。
挥亳赠客远,落墨溢芳长。
岁暮非停笔,荣登大雅堂。
毕连昌老先生还爱诵读,且记忆超人。他八十多岁,还能背诵柳宗元的巜捕蛇者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长文。通篇从不停顿,也无差错。通,似长河流水不断;疾,如快马加鞭;快,可与名嘴媲美!听者,无不佩服!
毕连昌的曾祖父的石碑上,刻有二百余字的文字,他常背诵,如行云流水。他说,常默读碑文,不光是学习文字,而且是学习先人的优良品德。
我外祖母的祖父,是清朝一贡生,故后官府立一石碑,以颂扬其功德。碑文字精句炼,颇见文采!毕连昌慕名前去拜读,步行往返十多里而乐此不疲,津津乐道。再次去时,他带着纸笔,抄录了近三百字的碑文。闲时默读,日久天长,背诵很流畅,让人佩服!
毕连昌先生忠厚、淳朴、诚实、勤俭,曾有人对他说:“都跟你似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社会祥和多了!”他嘿嘿一笑,却说:“那可不行!我不会打枪开炮,都跟我似的,不会打仗,怎么保卫国家?!”
毕连昌老先生于2005年去世,享年84岁。他热心为民服务的精神也影响了后人,几年前闹疫情时,他的孙子毕经纬捐献爱心菜,解决了全村四百多户吃菜难的问题,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