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洞庭烟波
岳阳楼头,暮鼓声声。楚明澈按剑独坐西南角,青衫已换成江湖常见的褐色短打,唯有腰间玉令用粗布层层包裹。邻桌几个趟子手正高声谈论:
"听说了吗?青城派昨夜遭了火灾,藏经阁烧得只剩梁柱!"
"哪是什么火灾!"络腮汉子压低声音,"墙上留着血手印,分明是崔无常..."
酒碗突然炸裂。众人惊愕回首,只见角落少年指缝间渗出鲜血。楚明澈闭目压制翻腾的内息,师父临终的景象与那夜破庙火光重叠。忽闻环佩叮当,一缕幽香袭来。
"小郎君好重的杀气。"绛纱女子斜倚桌边,金步摇在夕阳下晃得人眼花,"可是与血手判官有旧?"
楚明澈抬眼望去,女子眉间一点朱砂如血,右手小指套着精钢指套。他暗中运起烛照心经,竟看不透对方内力深浅。
"璇玑阁苏挽晴。"女子忽然正色,"少侠若想找崔无常,明日辰时洞庭码头见。"说罢掷来一物。楚明澈接住,是半枚青铜卦钱,边缘刻着星斗纹路。
---
第七章 星槎夜话
画舫在芦苇荡中随波起伏。苏挽晴掀开舱板:"沈大侠当年追查的,可不止烛龙令。"
舱底整面墙钉满线索:北邙山古墓群地图、七具尸体临摹的伤口图谱、还有幅令楚明澈呼吸停滞的画像——师父与十二名黑衣人战于绝壁,题款"甲戌年重阳"。
"三年前各派高手接连暴毙,伤口皆带霜痕。"苏挽晴递来茶盏,"沈大侠发现他们在查同一件事..."
窗外突然传来裂帛之声。楚明澈剑随心动,明光剑穿透舱壁时正抵住一枚柳叶镖。苏挽晴翻腕射出钢指套,岸边顿时惨叫倒地。
"是唐门探子。"她冷笑,"看来有人不想少侠知道,烛龙令本是打开《黄泉经》的钥匙。"
楚明澈抚过画像中师父的侧脸。甲戌年重阳,正是他胸口龙纹显现那日。
---
第八章 古寺疑云
衡山祝融峰残雪未消。楚明澈跟着卦钱暗记找到荒废的祝融观,正殿地面竟以黑白石铺成太极图。当他将玉令放入供桌凹槽时,整座大殿突然震动。
地砖裂开,露出向下的石阶。幽深处传来铁链曳地之声,楚明澈剑锋燃起火光,照见壁上密密麻麻的刻字——全是"甲戌年重阳"的日期,最早竟追溯到百年前!
"你终于来了。"沙哑声音在黑暗中响起。铁链尽头锁着枯瘦老者,双眼早被挖去,"沈清泓那孩子...终究没能逃过轮回。"
楚明澈剑尖微颤:"前辈认得家师?"
老者突然暴起,铁链寸断!枯爪扣向少年天灵盖时,他胸口龙纹骤然发烫。老者触电般缩手,空洞眼窝流下血泪:"果然...你才是真正的守灯人..."
---
第九章 金戈映月
长沙郡外的官道上,楚明澈策马疾驰。苏挽晴昨夜传来的密信让他如坠冰窟:七大门派已结盟讨伐"烛龙魔君",而画像中十二名黑衣人竟全是当今掌门!
马匹突然人立而起。前方树林掠出数十人影,为首者白须飘飘:"老朽华山派掌门穆天青,请楚少侠交出魔教圣物!"
楚明澈握紧剑柄。这些人的声音与破庙那夜重叠——正是他们逼得师父使出同归于尽的招式。明光剑突然自行嗡鸣,剑身浮现血色纹路。
"不是要烛龙令吗?"少年长啸拔剑,剑气激得道旁古松针叶纷飞,"先问过这柄饮过十二派鲜血的剑!"
混战中,楚明澈后背突然一凉。回首见苏挽晴钢指套滴血,她唇边笑意妖异:"好弟弟,你师父没说过吗?璇玑阁最擅长的...就是补天浴日啊。"指套尖端,一点幽蓝正是当年透骨钉上的剧毒。
---
第十章 薪尽火传
楚明澈坠入湘江时,怀中玉令发出灼目红光。江水在周身形成漩涡,隐约可见水下巨大石门正在开启。意识模糊间,有人握住他手腕。
"守灯人代代单传。"地牢老者的声音在脑海响起,"点灯需以血为引,传灯需以命为继。"
胸口龙纹游动起来,化作流光涌入剑身。明光剑挣脱掌握,悬在江面大放光明,竟照得两岸追兵掩目跌退。楚明澈感到生命力随波流逝,最后看见的是师父幻影抚顶微笑:
"明澈,光之所以为光,因其可碎不可灭。"
三日后的清晨,樵夫在下游沙滩发现昏迷少年。他身边斜插的长剑已无光华,剑锷处却多了道龙纹。更奇的是,方圆十里的枯木皆抽新芽,仿佛被某种力量唤醒生机。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