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剑影录》
《水调歌头·明光剑影》
孤雁渡寒水,烛火照残经。
少年曾掬沧浪,肝胆两峥嵘。
纵使龙纹蚀骨,未改冰心雪魄,
剑气挑长庚。
梅魄绽新蕊,银链锁幽冥。
破轮回,燃寿数,逆天行。
四十八盏明灭,照见古今情。
莫道光微易逝,一点心灯不灭,
万世自荧荧。
回首昆仑月,犹映楚山青。
————
第一章 寒江烛影
残阳如血,将寒江渡口染成赤金色。十六岁的楚明澈蹲在青石板上搓洗渔网,江水在他指间流过,带着初春特有的刺骨寒意。
"阿澈!"对岸张老汉撑着竹篙喊道,"上游漂来个人!"
楚明澈猛然抬头,只见江心一抹玄色时沉时浮。他甩开渔网纵身入水,冰冷的江水顿时灌满口鼻。当他抓住那人衣领时,一柄青锋剑鞘重重撞在他肋骨上。
"咳咳...活着就好。"少年拖着昏迷的青衣人上岸,这才发现对方腰间玉牌刻着"孤雁"二字。张老汉倒吸凉气:"是'寒江孤雁'沈清泓!"
---
第二章 烛照心经
油灯在漏风的茅屋里摇曳。楚明澈拧干帕子,擦去床上人脸上的血污。剑眉入鬓,鼻若悬胆,只是苍白得可怕。他正要解开发带查看伤口,手腕突然被铁钳般扣住。
"小兄弟..."沈清泓眼中寒芒乍现,"这是何处?"
"寒江村。"楚明澈疼得咧嘴,"大侠肋下三寸有剑伤,再不敷药..."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竹枝爆裂声。沈清泓猛地将少年拽到身后,三枚透骨钉钉入床板,尾羽泛着幽蓝。"血手判官崔无常?"他冷笑间长剑已出鞘,剑尖在油灯火苗上一挑,竟带起三尺流火。
楚明澈瞪大眼睛。那火焰在剑锋流转,映得沈清泓眸若晨星。他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江湖传闻——"流光剑法,烛照九州"。
---
第三章 薪火相传
三个月后,桃林深处剑气纵横。楚明澈笨拙地模仿着沈清泓的剑招,竹枝在掌心磨出血泡。
"不对。"青衫剑客摇头,"流光剑意不在形,在心。"他忽然并指点向少年膻中穴。楚明澈只觉丹田涌起暖流,昨日背过的晦涩口诀突然明朗如镜。
"师父!我看到了!"少年欣喜若狂,竹枝划过处竟有星火迸溅。
沈清泓却神色骤变:"你体内怎会有烛照心经根基?"他猛地扯开少年衣襟,胸口赫然浮现赤红龙纹。远处突然传来鸦群惊飞之声,剑客按在剑柄上的手微微发抖:"原来...这就是天意。"
---
第四章 孤雁绝响
秋雨潇潇,破庙残灯。沈清泓靠在斑驳的佛像前,白衣浸透鲜血。楚明澈哭着封他周身大穴,却被轻轻推开。
"听着。"剑客将一枚温润玉令塞进他手里,"烛龙令关系武林气运...不可落入..."话音被剧烈咳嗽打断。
庙门外传来崔无常的怪笑:"沈大侠何必顽抗?交出烛龙令,留你全尸!"
沈清泓突然长笑,剑锋划过掌心。鲜血滴在楚明澈眉心,竟如朱砂般渗入皮肤。"今日传你最后一式——"他纵身跃起时,整柄长剑燃起烈焰,"明光普照!"
刺目白光中,楚明澈看到师父化作流星撞向敌群。待他跌跌撞撞冲出庙门,只余满地焦土和一截断剑。
---
第五章 光耀江湖
次年清明,寒江渡口新立衣冠冢。楚明澈解下背后粗布包裹,一柄秋水长剑在晨光中清吟。剑锷处新刻二字:明光。
"师父,您说不知道谁会借着我的光走出黑暗。"少年将酒洒在碑前,"可我分明是借着您的光,才看清这江湖。"
江风骤起,吹动他腰间玉令红穗。对岸传来孩童惊呼,只见青衣少年踏浪而行,剑光过处,朝霞碎作万千金鳞。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