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十八盘:“龙腾”象征着公路像巨龙一样在山间腾飞穿梭,充满动感与气势,寓意着公路所连接的地区能够如巨龙腾飞般蓬勃发展,同时也体现出公路蜿蜒曲折、雄伟壮观的特点。
《龙腾十八盘》赵青峰 摄
偃师区府店镇的新、老十八盘公路位于轘辕山上,轘辕山与少室山、太室山等同属嵩山,处于偃师、登封、巩义三地交界地带,是洛阳东南门户以及中原通向南方的交通要道,其历史交通状况:
古代时期
轘辕道开凿:史料记载,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到中岳嵩山祭天,令人开凿了一条弯多坡陡的轘辕道,最初的通关之道窄而陡 ,非常险恶,但利于扼守关隘。在东汉设关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军事要地,后来的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建都洛阳,也都在轘辕关布防。例如晋怀帝永嘉二年(公元308 年),王弥等起兵反晋,过轘辕关进逼洛阳。
历代修缮:唐高宗曾开凿关道;后经宋朝登封知县马仲甫修凿;清乾隆十五年经再次凿修,并建关门洞、关楼及其他建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落,并竖《清开修轘辕关路碑记》碑记载此事。
民国时期
1936年,蒋介石在洛阳度过50寿辰后,经偃师过轘辕关到少林寺、中岳庙游历,觉得轘辕道行车艰难,便命河南省建设厅从黄河北征用民工对鄂岭口路段进行扩修。因山高道险,施工难度大,民工伤亡颇多。扩建后,路面因石多土少,仍坎坷崎岖,形成18弯盘旋上下的公路,即当时中原地区有名的“嵩山十八盘”,也就是老十八盘公路的雏形。当时偃登公路已初具规模,从偃师到登封计31公里 。
新中国成立后 - 新十八盘修建前
新中国成立后,曾数次维修轘辕道。但随着形势发展,客货运输量增多,尤其是从洛阳到少林寺、中岳庙的游客与日俱增,大型客车行驶老十八盘公路时上下艰难,为了安全多绕道龙门、临汝,增加了旅程。
新十八盘修建后
建成通车:1982年5月,洛阳地区公路总段和偃师县交通局联合兴修十八盘改线、扩建工程,时任偃师县交通局局长的高献中负责该项工程,工程于1983年12月竣工,结束了古轘辕坂山高道险的历史。新十八盘建成后,207国道通过此路,纵穿偃师境内。
后续发展:新十八盘修建后,老十八盘公路逐渐废弃 ,年久失修,山路崎岖。而新十八盘近年来经过洛阳市公路部门的拓宽改建工程,道路更加宽阔平坦,例如2021年,207国道偃师境参驾店至登封交界段(十八盘所在路段)经过大修后通车,按照三级公路标准设计建设,并对11处临崖急弯路段进行加宽 ,有利于打造洛阳至登封的文化旅游黄金线,对解决沿线居民出行、发展地域经济具有重大意义。(马 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