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旭临,男,1937年生于河北省盐山县。历任山西省书协副主席、山西省美术研究会理事、太原市书协主席、太原画院副院长。现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文史馆馆员、山西省书协顾问、山西省诗词学会顾问、太原市书协名誉主席等职。
作品曾参加第一、三届国展,全国首届中青书展,北京国际书展,中日书展等。曾参加中国文联第一届“百名文艺家万里采风”和中国书协第四次全国书代会。参加全国“兰亭书法笔会”。创作毛泽东诗词百米长卷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电视台展播。曾两次赴日本、德国进行书法讲学。曾先后五次举办个人书法展, 其中,2013年太原美术馆新开馆之际,举办了开馆首个个人展览——“袁旭临书画捐赠展”;2019年于太原市图书馆举办“岁老根弥壮——袁旭临从艺70年暨捐赠作品展”;2021年于山西博物院举办“砚池笔耕——袁旭临书画捐赠展”。
编辑出版《袁旭临书法》、《袁旭临书法篆刻选》、《楷书历代名人咏晋阳》、《草书历代名人咏晋祠》、《旭临墨痕》系列卷(篆刻、国画、砚边随想)、《袁旭临碑刻选》等,以及合编《宝贤堂集古法帖》、《晋阳古刻选》、《北朝墓志》、《隋唐五代墓志》、《上海豫园记》、《白雪石画集序言》等著述二十余种。
砚边笔记·谈艺录
十
搞艺术要靠艺术品位获得生命,无须攀附。只要把艺术搞好,那就是力量,就是感召力,就是最强的,无力可摧的。难道有了本领还怕无本领的吗?!(二○一三年八月)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明·徐渭《孤山玩月》
十一
书法需要净化,书法界需要净化。净化“野性”,净化“虚伪”,净化“不正之风”,使它的民族性、传统性及真正的艺术性恢复起来,书法界应该进行一次清理和扫除。在书法界,装腔作势、不学无术、投机钻营,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借势造势的人太多。无本领的人全凭折腾,真正有本领的人并不折腾。(二○一三年八月)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十二
学院派的东西,多是从理论到理论,乏于书法实践。非学院派的东西,往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谁能结合得好,谁就可以称得上书法高手。不仅书法如此,大凡艺术方面的东西,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状况。(二○一三年九月三十日)

袁旭临《书声琴韵自在鸣》
回归静舍赋新声 烟云散尽仍从容 曾经长夜编梦好 醒来方觉万事空 古纸沉墨心事了 书声琴韵自在鸣 夕阳无限千般好 岁月悠闲爱陶公
十三
才情是什么?就是接受能力、消化能力、理解能力、融化能力、举一反三能力。这种能力,不是人人都有,而是在少数人身上。这种人的才情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与勤奋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出一般人不具有的能量,创造出超乎寻常的生命之花。(二○一三年十月)

《书谱》录句
十四
艺术,达到最高境界处,往往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清楚,只能是慢慢体会、意会,慢慢品尝它的滋味。这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深层次的获知。(二○一三年十月十二一日)

宋·欧阳修《秋声赋》
十五
赋诗,都是有背景的。不了解背景很难理解、读懂。诗都是有感情的。字句拼凑的,也是诗,但那是编的诗,是死诗,不是自然的,没有味道。(二○一三年十二月)

明·张岱《湖心亭看雪》
清·袁枚《续诗品·神悟》
十六
有人说我作字的功夫深。何为作字功夫?我体会,不是完全在纸上的操练,主要是心熟。何谓心熟?就是内心对字的整合能力。对书写功夫,书者都各有一套办法、一套体系。办法和体系,只有合用才能为妙。何为合用,就是手、眼、心交相为用,融合为一。这样才能达到运笔纯熟,达到随心所欲,心由笔出,奔放中寓迟留,秀美中涵浩荡,方圆曲直、长短横斜交相并用,达到运转自由的境界。书家的功夫全表现在这里了。(二○一三年十二月)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十七
作字,小楷靠指,大中楷靠指腕结合,榜书靠腕肘结合。结合得好,运笔就会自如,使点画、线条出现变化。点画、线条呆板、僵硬,就是在指、腕、肘的结合上缺功夫,这需要在实践中细心体会才能明白。(二○一三年十二月)

唐·杜甫《秋兴八首》
十八
中国画,讲风骨。骨是什么?就是墨。墨是用笔来表现的,笔墨加上人在作画时的情感就产生了艺术生命力。
你画画的情感是什么?就是“心意”。作画称之为“写心”,就是指情感而言的。笔墨是功夫,功夫加上情感就成了“写心”,或者是“心画”。有了“心”和“骨”,便成了中国画的“风骨”。(二○一四年五月)

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十九
书法,光靠功夫,易于僵化;不靠功夫,易于江湖。靠功夫,就是要有规矩;不靠功夫,就是不守规矩。现在是靠功夫写字的人少,不靠功夫写字的人多。不是规矩过剩,而是规矩不足。所需要的是既见功夫又见情性的书家。(二○一四年六月)

唐·杜甫《江汉》

唐·刘禹锡《秋词》

灯火夜深书有味 墨花晨湛字生光 轻鸿白鹭定吾友 绿树高松无俗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