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殉国的最高将领/张自忠(1891——1940)/陈昌华朗诵诗选
——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杰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四十三
作者 陈昌华 诵读 李晓军
音乐合成 李晓军 制作 一方文化
该不是对关云长岳武穆
秦叔宝从小迷恋
他们的浩然之气忠义侠行
整整影响了他的一生
该不是少年丧父孤儿寡母
早早结婚传宗接代
16岁就挑起大丈夫的重任
该不是生性刚烈崇尚习武
25岁就追随冯玉祥投笔从戎
枪和刀成为终身喜爱之物
血与火淬炼出铁骨钢筋
从中尉差遣到一师之长
恰好步入40不惑的年龄

1933年3月4日承德失陷
日军长驱直入大兵压境
他率领38师全力阻击
第一次同日寇正面交锋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打出了中国军人的民族血性
可惜蒋介石还在攘外必先安内
29军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不得不放弃了喜峰口
他被迫撤退泪洒长城
国民政府谋求停战
签订了耻辱的《塘沽协定》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
他奉命与日本周旋忍辱负重
一顶汉奸的帽子扣上头顶
一盆脏水玷污了一世英名
他留守北平左右为难
处在夹缝中苦苦支撑
1938年8月8日北平沦陷
他羞愧难当悲愤万分
军人只能在战场上战死
岂能在大厦将倾时偷生
他重新出山请缨出战
血战到底是天职和本能

他率部参加了临泝战役
七个昼夜杀得难解难分
死伤无数拖住了日寇增援
确保了台儿庄大获全胜
之后的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
他都舍生忘死冲锋陷阵
为了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
日寇集结了30万大军
枣宜会战他身为总司令
却带领两个团率先北进
风萧萧兮东渡襄河
以1500人迎战6000人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日军一昼夜发动了九次冲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他战至只剩下数百官兵
他将自己的卫队全部打光
身边只跟随最后八个人
身中数枪后又冲上前去
子弹和刺刀落滿全身
他壮烈殉国全军覆没
残阳如血笼罩着哭泣的山峰
当晚38师师长帶领敢死队
把他的遗体抢回自己的阵中

经检视他遍体鳞伤八处伤口
将士们个个个痛哭失声
路经宜昌十万军民恭送灵柩
运至重庆蒋介石登船“抚棺大恸”
国民政府下令国葬
将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夫人李敏慧惊闻恶耗
绝食七日而亡追随夫君
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夫唱妇随于暮鼓晨钟
李先念悼念“高风亮节气壮山河”
周恩来赞叹“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他殉国的山头竖立起一座纪念碑
而在山下的公墓安葬着他手下的官兵
1500个共患难的战友
1500个同生死的弟兄
朝朝暮暮,相邻为伴
永远永远,难舍难分
2020年5月22日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陈昌华,曾任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会长、中国宝安集团品牌部部长。现任深圳市文学学会诗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名誉主任,《湾区诗歌》社长。出版诗文集《印象与烙印》《旗帜咏叹调》《深圳编年诗》《企业常青藤》等五部。主编《诗路花语——洛阳七十年诗歌选》《绽放的簕杜鹃——深圳新诗选》等四部。打进好莱坞的第一部中国电影《砚床》制片主任、电视剧《贴廓巷56号》编剧、制片主任,《白居易》制片。
诵读、音乐合成 :李晓军,洛阳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业务指导委员会原主任,资深播音员主持人。,河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河南朗诵艺术团洛阳团艺术总监,九州风雅颂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多次担任洛阳市牡丹文化节和洛阳市重大活动的主持播音工作。2004年担任前中央军委主席阅兵现场解说。一位致力于朗诵、表演艺术的传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