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里的暖痕
阳台上的幸福树又抽出了新叶,黑黝黝的嫩绿,嫩得能掐出水来。记得去年此时,它的枝丫才刚够着窗框,如今已悄悄超过了晾衣绳,在风里荡出细碎的绿影。光阴就是这样,从不会敲着钟提醒你它来过,只在叶尖的舒展里、在檐角的蛛网里、在鬓角悄悄漫上来的霜色里,留下些温柔的印痕。
春末的雨总带着三分缠绵,打湿了院角的玉兰花瓣,也打湿了檐下悬挂的风铃。叮咚声里,有穿堂风卷着清新的香气掠过书桌,砚台里的墨还未干,笔尖便洇开了“春深”二字。那时总爱搬把竹椅坐在廊下,看燕子衔泥筑巢,看邻家阿姨晒在竹竿上的蓝印花布,在风里轻轻摇晃,像极了流动的春山。这些细碎的暖,都随着落英埋进了时光的褶皱里,待来年惊蛰,又会顺着新抽的柳丝,悄悄探出头来。
转眼便是盛夏。老槐树的浓荫铺满了半条街巷,蝉鸣从清晨吵到日暮,却吵不散卖冰淇淋和雪糕的单车铃。竹床搬到院里,浸了井水的西瓜剖开时,咔嚓一声脆响,甜津津的汁水顺着指缝往下淌。晚饭后,乘凉的人搬出小马扎,摇着小扇说些家长里短,月光透过叶隙落在青石板上,碎成一片银斑。那时的热烈从不是灼人的,是雪糕纸撕开的瞬间,是井水湃过的黄瓜,是夜风里混着的茉莉香,把日子酿成了一杯微甜的蜜。
秋来的时候,桂花香会不请自来。晾在晾衣架上的白衬衫,收下来时总带着三分甜香,叠进衣柜,连冬衣都沾了清润。母亲在檐下晒着南瓜干,金黄金黄的条儿,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我趴在书桌上写作业,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混着远处麦田里的收割机声,倒像是秋神在哼着小调。那些被阳光晒得温热的日子,像被细心收进陶罐的桂花糖,等寒风吹起时,揭开盖子,便是满室暖香。
冬日的暖藏得最深。晨雾里,烟囱冒出的白烟是直的,很快便与天空融成一片。炉火上炖着的萝卜排骨汤,咕嘟咕嘟地吐着泡,香气从厨房门缝里钻出来,勾得人频频回头。雪落时最是安静,整个世界都裹在素白的毯子里,只有屋檐的冰棱在阳光下闪着光,偶尔掉在地上,碎成一地清凉。这时便爱蜷在藤椅里,看窗外的雪,读一本旧书,书页间夹着的干枯杏叶,还留着秋末的红,像是时光特意留下的邮戳。
原来岁月从不是单薄的流水,是春的风铃、夏的蝉鸣、秋的花香、冬的炉火,是无数个寻常日子里,那些被阳光晒暖的瞬间。它们像水墨画上的淡彩,一层叠着一层,晕染出生命的底色;又像锦缎上的针脚,一针连着一线,绣出日子的纹路。当我们在某个清晨或黄昏,忽然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个片段——或许是一片落进粥碗的花瓣,或许是一句冬夜里的叮咛,或许是夏日午后的一阵凉风——便会懂得,那些细碎的暖,早已在光阴里长成了茂密的森林,替我们挡住了岁月的风寒,也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闪着温柔的光。
这大概就是时光的慷慨吧,它从不说“珍惜”,却把最珍贵的暖,都藏在了四季的更迭里,藏在了朝朝暮暮的烟火里,让我们在回望时,总能捡拾起满捧的星光。
————————————————
作者简介:王护君 、笔名山乡村夫。宁夏彭阳县人 ,中国散文协会、中国诗歌协会、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国乡村、都市头条认证作家,文字爱好者,一个行走在墨香里的性情男子,喜欢在温暖的文字中寻找一种倾心的诗意生活,常有感性文字散见于网络平台和地方报刊并多次获奖。
详细住址: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和平小区
电话微信同号:15909548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