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一民简介:晁一民,本名晁佃荣,笔名晁一民、大上,1968年生,山东临沂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华诗书画派成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临沂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沂市传承书画艺术中心主任、蒙山国画院院长,青年文学家理事会鲁南文学社社长,艺术传承网总编,民间作家网主编,《当代作家书画家》(民刊)总编,《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主编,《名家百科》(mingjiabk.cn)网站站长。著有诗歌理论专著《新诗艺术创作初探》、书画创作随笔集《学书杂谈》、收藏鉴赏随笔集《书画与古玩收藏杂谈》、长篇小说《大上圣尊》等十余部图书。国内外多家出版社组稿人。
晁一民部分诗作介绍
现代诗
- 《八月一日的南昌》:这首诗生动地重现了南昌起义那伟大而壮烈的历史时刻。诗中,“在黑暗中/举起了一杆杆枪”,简洁有力地描绘出在那黑暗笼罩的时刻,革命队伍毅然决然地举起武器,开启了反抗的征程。他们的脚步犹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枪炮声震耳欲聋,与流淌的鲜血交织在一起,仿佛一道璀璨的光,照亮了整个南昌城。这不仅是对一场战斗的描写,更是对南昌起义伟大意义的深刻诠释,它宛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蔓延,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为中国革命的道路点燃了希望之光,引领着中国走向新的未来。
- 《孤雁》:诗人以孤雁自比,赋予了孤雁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内涵。“那是我展翅飞翔的影子/寻找队伍的迫切心情/穿过即将陷入黑暗的天空”,形象地刻画了孤雁在天色渐暗的天空中奋力飞翔的画面,它带着无比迫切的心情,急切地寻找着自己的同伴。这里的孤雁,不仅仅是一只鸟,更是诗人内心孤独、迷茫的写照,表达出诗人在人生道路上孤独前行,渴望找到归属感和情感共鸣的心境。孤雁在黑暗将至的天空中独自飞行,那种孤独无依和对未知的迷茫,被诗人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对理解、陪伴的渴望。
- 《人生之路何处寻》:此诗围绕着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渴望展开。诗人开篇便发出“不在天堂/不在地狱/让我魂牵梦绕的人生之路”的疑问,直接将核心问题抛给读者,引发人们对人生方向的深入思考,也体现出诗人自身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执着探寻。接着,诗人通过“在高山/我会像树一样挺拔;在田野/我会像庄稼一样绿;在大海/我会像乘风破浪的帆船;在空中,在风里/我会像展翅飞翔的鸟,拍打阳光,拍打雨滴”等句,列举了在不同场景下的人生态度,无论身处高山、田野、大海还是天空,诗人都积极向上,努力展现着自我价值,用这些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坚韧与活力,反映出对人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诗人还表明“我不喜欢任何虚假的道路,只要让我实实在在地生存,我就会沿着那条路走下去”,体现了对真实人生的追求,哪怕面对茫茫草原或没有边际的沙漠,也坚定前行,然而“总想自己踩出一条路,却又感到身单力薄”,又揭示了诗人内心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使诗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遥寄一轮圆月给你》:这首诗的构思极为新颖独特,诗人巧妙地借助“遥寄圆月”这一浪漫之举,将对远方爱人的深深思念与绵绵深情融入其中。“今晚,我把一轮圆月/遥寄给远方的你/让匆忙的秋风/踏上季节的列车/给你送去我的快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秋风和季节列车赋予了人的行为,让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与温情,仿佛能看到秋风匆忙地带着圆月踏上旅程,生动地表达出诗人迫不及待想要传递情感的心情。“请你小心翼翼地打开,不要让乡村的宁静和丛林的诱惑,从邮件上突然消失”,细腻地描绘出诗人对这份情感传递的担忧,害怕在传递过程中失去那份蕴含其中的美好与真挚。诗人还写道“所以,我写下这首诗歌,同那轮圆月一起遥寄给你”,将诗歌与圆月一同作为情感的载体,丰富了情感表达的层次,最后“期盼你签收后小心翼翼地打开,泄露的月光,让你的山河都遍布诗意,让我的心思盘绕着你,让你沉浸在中秋节的幸福里,满心欢喜地赏月”,对爱人收到这份“礼物”后的美好期许跃然纸上,营造出了浪漫、温馨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诗意的情境中,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与温暖。
- 《旁观者》:诗歌开篇“有一辆火车/穿过万水千山/轰隆隆驶过中原/车上一辆辆崭新的坦克/都伸展着备战的炮管”,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紧张的战争画面,一辆火车载着崭新的坦克,穿过万水千山,轰隆隆地驶过中原大地,坦克的炮管伸展着,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浓浓的战争氛围扑面而来。诗人以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却在诗中表达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假如祖国需要我上前线/我最起码会消耗敌人的几发子弹”,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体现出一种朴素而真挚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在国家需要之时,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的决心,即使力量微薄,也愿意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古体诗
- 《大雨》:这是一组由五首诗构成的古体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为我们全方位地描绘了大雨前后的自然景象。雨前,“热浪翻滚惊天地,乌云密布压城低”,描绘出热浪滚滚,仿佛要惊动天地,乌云密密麻麻地聚集在一起,压低了天空,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雨中,“惊雷乍响裂长空,雨幕如川泻九重”,惊雷突然炸响,仿佛要撕裂长空,雨幕如同从九重天上倾泻而下的河流,气势磅礴,“银河倒泻倾盆注,天地苍茫似嚎哭”,进一步以夸张的手法,将大雨比作银河倒泻,突出雨势的凶猛,天地在雨幕中显得一片苍茫,仿佛在嚎哭,展现出大自然的强大力量。雨后,“雨歇云开天渐晴,清新空气润心庭”,雨过天晴,天空逐渐放晴,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情舒畅,蕴含着诗人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悟,从雨前的紧张到雨中的震撼,再到雨后的欣喜赞美,层层递进,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独特感悟,以及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 《问疫》:这组诗共四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疫情的关切和期盼。“疫情余几日?遍地桃花开。老树结青果,麦收黄杏摘”,诗人以问句开篇,直接表达了对疫情何时结束的关注,而遍地盛开的桃花、老树上结出的青果、麦收时节黄杏可摘等自然景象,既描绘了季节的更迭和自然的生机,又在某种程度上暗示着生活在继续,人们渴望疫情早日过去,回归正常生活,在自然的变化中,蕴含着诗人对疫情结束的期盼之情。
- 《晨诗一首》:“担心昨夜雨,摧折今日花。黎明乱思绪,曙光到我家”,诗人从担心昨夜的雨会摧残今日的花朵写起,展现出一种细腻的情感,在黎明时分,思绪也因此而纷乱。接着,曙光来到家中,给人带来一丝希望和慰藉。随后,窗外有啼鸟的叫声,街头传来喧哗声,诗人移步户外,看到花枝在风中潇洒摇曳,一幅雨后清晨的景象逐渐展开,也展现出诗人从担忧到看到曙光后的心境变化,从纷乱的思绪中逐渐感受到清晨的美好与生机。
- 《心山秘境入梦中》:这是一组富有奇幻色彩和深邃思考的组诗。诗人首先从梦中的心山秘境写起,“荒野现遗址/石器夺天工/残垣仍犹在/刻字耐品评”,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神秘而古朴的梦中世界,荒野中出现的遗址,石器仿佛有着夺天工之妙,残垣断壁依然矗立在那里,上面的刻字值得细细品味,充满了神秘的气息。“心山在何处?秘境向我开。不解其中意,百思出梦来”,表达了诗人对心山秘境的疑惑与思索,不知道心山究竟在何处,而秘境却向自己打开,却又不理解其中的含义,思考良久后从梦中醒来。组诗最后“我心怀天地,出没在人间。无论醒与睡,心胸自成山”,则将心境与山境相融合,展现出诗人一种豁达的胸怀,无论身处清醒还是梦境,心中都有一片广阔的天地,都能自成一座山,体现出一种超脱的精神境界。
- 《清明》:这组写于2022年清明时节的诗歌共二首。其一“疫情防控记在心,时逢清明泪粘襟。乡野青山吐新翠,待等疫魔向流云”,将疫情防控与清明时节的感伤情绪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清明这个本就容易让人思念亲人、感伤时光的节日里,又加上了疫情的因素,让人不禁泪湿衣襟,而乡野青山吐出的新翠,给人带来一丝生机和希望,诗人期盼着疫魔能像流云一样早日消散。其二中“孝河起波澜,春风过北城。只闻声呜咽,天下又清明”等句,通过对孝河、春风等景象的描写,“只闻声呜咽”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让人仿佛能听到清明时节那隐隐的哭泣声,感受到清明特有的那种凝重和哀伤。
- 《躬耕田园里》:全诗“啼鸟枝头瘦,大地绿如油。躬耕田园里,壮志仍未酬。独立朝阳下,春花解千愁”,开篇以“啼鸟枝头瘦,大地绿如油”描绘出春日田园的景象,枝头的啼鸟显得有些瘦弱,而大地却绿得像油一样浓郁,一“瘦”一“绿”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营造出一种清新又带着淡淡愁绪的氛围。“躬耕田园里,壮志仍未酬”直接点明了诗人躬耕田园的现状与自己未酬的壮志之间的冲突,体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诗思达天外,正气贯九州”则升华了精神境界,展现出诗人超凡的艺术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情怀。最后“独立朝阳下,春花解千愁”,诗人独自站在朝阳之下,看着盛开的春花,仿佛所有的忧愁都被化解,借朝阳与春花,传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田园生活中,虽然有着壮志未酬的遗憾,但依然能从自然中找到慰藉和力量。

编辑服务 特价出书

作家世界杯汉语文学大奖赛征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