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千灯照碧云,骑楼旧街客纷纷”。
每一座城市都有老街,每一条老街都铭刻着过往的故事,也孕育着未来的希望。
昨夜,沉寂许久的赣州市阳明路骑楼街(清末时此街东侧有座牌坊楼,故坊间曾称其为“牌楼街”。
它连接瓦市街(又名府学前街,曾名针巷子,即现章贡区公安局位置);上世纪三十年代牌坊楼被拆,街道改名为阳明路。它与赣州老城棉布街(解放路)、北平街(北京路)、瓷器街(中山路)等老街,共同构成了古城重要的商业区域):阳明路标准钟终于“复活”了……
时空穿越,沧海桑田。
在赣州市章贡区,有一古朴的阳明路骑楼老街是岁月的见证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沧桑变迁;它更是时光遗落的旧匣子,写满了往昔商贾如云、行人熙攘的繁华盛景与寂寥落寞。
而昨日的人间烟火,既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更唤醒了众多老城原住民儿时的记忆——那些夏日里每日必至的身影,那穿着木板拖鞋在青石板上敲出的清脆“哒哒”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
经典的故事传说……
对赣州老街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已发酵。这条古朴而渗透着浓郁商业气息的骑楼老街,尽是岁月的痕迹,人间爱恨情仇的记叙,商业版图变迁的时代背景。
据清末民初就在阳明路上,
创设《刘聚茂》商号(位于东北路至阳明路丁字路口)的刘筱云(1863—1935,江西泰和县千秋乡人氏,吉、泰商帮首领,老城民国时期四大名商之一,主要经营棉、麻、布匹、土特产等。因世代经商,家境富裕且赋性慷慨,凡兴塾、修宗、建桥等善举无不慨捐巨资,并不时周济贫乏灾民)的重孙刘长龄先生回忆:民国时期阳明路骑楼街上深宅大院林立(均为前店后厅、三门四柱格局),民初年间,街道两头原有栅栏门,由打更人按时启闭。彼时商铺鳞次栉比,汇聚近百家商号,四方商贾辐辏,尤以吉安泰和商帮人士和南昌籍人士为盛,他们共同书写了赣州古城的商贸传奇,门庭若市,盛极一时,遐迩闻名……
如:
• 绸布百货:《刘聚茂》商号(招牌为蓝底白字、搪瓷繁体字,店主为吉安泰和人,住南市街);
安昌绸布商号(吉、泰彭氏);
南新绸布店(南昌熊、雷氏股东)、华丰绸布店(吉、泰人士);锡记绸布店(南昌人士);裕福源百货、金茂伯商号;
周记丝线店(吉、泰人士);
惠和百货店;惠民百货店;
黄氏百货店;
蒋记针织品店……
• 金融医药:裕民银行(抚州人士);
福民药房(吉、泰人士);
亚洲大药房、九洲药房(唐江卢屋村人);
民生药房(南昌人士)……
• 餐饮娱乐:东北面馆;
鸿宾酒楼(老城五大茶酒楼之一,与“张万盛”(九曲巷口)、国民茶社(解放路)、胜利茶楼(东北路)、章贡酒楼(阳明路至建国路口)等遐迩闻名);
金鱼池茶楼戏院;
胡生记面馆;
华工饭店;
升隆糕饼店……
• 钟表金饰:亨得利钟表店(上海人士);亨得顺钟表店(南昌人士);亨达利钟表行(南昌人士);老同昇金店……
• 文化服务:普育书社(与上海商务印书馆统购城区所有教科书业务);
新新照相馆;
赣华文具店;
联谊文具店;
肖家文具店;
四丝线店;
宋记丝线店;
童记钢笔行;
上海老一大洗衣店;
邮政所……
• 特色手艺:胡记眼镜店(南昌人);
李记牙齿店;
姚记帽子店;
打锡店;
刘记刊刻店;
上雅斋钟记茶叶店;
龚记无线电修理铺(南昌人士)……
以及一些理发、修理、雕木、木匠、裁缝、餐饮小商贩等,沿街、骑楼处行人如织,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较长一段时间里,这里有着“虔城一片月、千户捣衣声”的繁华景象。
解放后,位于老城区商业中心区域的阳明路,其繁华并未褪色。
赣州市人民政府、公安局、法院在西头办公;
国营赣州服装厂、二轻鞋帽厂、新华书店、南新布店、华工饭店、小乐天饮食店、东北面馆、建设旅社、邮政所、嵯峨寺小学、金鱼池采茶剧院、钟表器材商店、土产公司门市部、皮革厂门市部、赣华文具店、中央理发店、三八理发店、胜利照相馆、百货商场、赣州人民银行、红旗副食品商店以及诸多手工业服务行业者,均沿着骑楼两边“安营扎寨”,从事各种商务经营,极大地便利了老城区居民的日常生活及商业交易需求,成为市民永恒的记忆……
“商贾云集市井喧,街道繁华夜未央”。市井长街,聚拢来是温暖的烟火气,摊开来是鲜活的人间百态。
阳明路老街这座千年宋城重要的历史文化载体,其魅力远不止于承载回忆,更应成为梦想绽放的舞台。
留住并激活数十年前繁华的商贸老街,便守住了老城原住民的乡愁根脉;用活宋城骑楼与标准钟这一赣州人的标志性商业载体,必将为整个宋城的商贸繁荣与文旅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此街文旅项目的落地与重启,是对赣州历史文脉的深情传承与追寻,实乃一大盛事。市场的复苏,是民众生活愿景的重新点燃,更是城市经济活力的生动彰显。
惟愿:开发团队能把握机遇,克服困难、迎难而上,多措并举、向阳而生。让历史底蕴与当代气息在此融汇贯通、相得益彰,赋予老街持久的时尚与活力,使沉寂已久的人气、商气、烟火气重焕生机,欣欣向荣、历久弥新!
2025年7月26日
(作者近照)
(编辑:卢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