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编辑社成员
特约顾问:张振林 孟祥忠 岳新华
顾问:清廉宇 李秀德 岳新华 王世元
主编:润牙子
常务负责人:中秋明月 渝香居士 阿莲 神剑大侠 书香 王世元
诗评:渝香居士 热血兵团 书香
本公众号微信: Ryz98416
《鹧鸪天·观〈以杯为镜,见鹿见心〉》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一捧青瓷载岁华,星子摇落溅湖花。
鹿蹄踏碎千年月,燕波驮起半阙《诗》。
甜有迹,意无涯,禄随芦影上杯芽。
何须苦觅长生诀?已把光阴酿成茶。
2025年7月28日长沙
《贺新郎·抗美援朝感赋》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北地烟尘起。
正虎狼窥伺,妖气弥于穹昊,赤日遭蒙翳。
欲越鸭江吞半岛,唇齿相依怎弃?
看我志愿军前驱,浴火河山重奋翼,
一声啸、雷霆惊万宇。
终落得、仓惶避。
悠悠往事犹堪记。
想当年、炮轰云阵,血殷战地。
扫尽凶顽清壁垒,铸就金汤边障。
七十载、边尘不起。
国运军威今胜昔,赖擎天柱石奠宏基。
乾坤定,江山丽。
2025年7月26日长沙
《苏泉记》
文/刘永平/梅蛮
梅山的晨雾漫过稻茬时
他正弯腰拾起一粒谷种
指腹碾过谷壳的纹路——
那是农民的儿子
最熟稔的掌纹
十六载村头的月光
比公章更沉。他在沟渠图纸上
圈出的果树行距
已长成新屋窗前的绿荫
省人代表证里夹着的提案
总沾着早露,墨迹洇着
“引水”“修路”的笔画
中央台的镜头曾追着他
在刚修通的山路上
他指给镜头看远处的梯田
像展开一张未写完的宣纸
“先让水过来,再让书声过来”
声音混着泥土气,却比镜头
更亮
读书时,他让书页接住山风
练字时,笔锋压过宣纸的褶皱
像压平村民眉间的沟壑
墨色漫开时,有人说像溪流
我说更像他掌心的纹路
从田埂出发,终能漫成海
如今梅山的晒谷场边
新栽的银杏已能遮阳
有人临摹他写的“归园”
墨香里飘着他没说的话——
那个把谷种埋进泥土的人
早被土地认作了自己人
连风经过时,都带着
他走过的脚印的形状
宽宽的,能盛下整座梅山
2025年7月28日长沙
《以杯为镜,见鹿见心》
文/刘永平/梅蛮
青瓷碗是只小船
载着七月的体温
也载着——
从唐代鹿鸣宴飘来的
半阙《诗经》
(“小船”托住现实与典故,像把古今都放进石燕湖的浪里晃荡,开篇就定下“流动”的调子)
这杯里没有说明书
没有“补虚益精”的铅字
只有鹿刚交出的星子
在瓷壁上晃啊晃
晃成石燕湖的波光
(筛掉生硬术语,让鹿血化作“星子”与“波光”——杯成了诗意的转换器,连晃动都带着湖水的节奏)
你看那杯沿凝的水汽
多像千年苍鹿的呼吸
玄鹿的影子还没沉底
二千年的光阴就顺着杯壁漫成了湖
“禄”字已顺着杯纹
长出芦苇的形状
(加了“二千年光阴漫成湖”,玄鹿的传说突然有了形态:影子未沉,光阴已漫成湖,既扣原诗“二千年玄鹿”的寿数,又让“寿”的意象顺着杯壁流进石燕湖的实景里,像传说自己长了脚,走到了眼前)
若说缺憾
是杯底没盛下栅栏的月光
——但鹿群踏过围栏时
蹄尖早把月光溅进了杯里
有什么关系呢
当鹿血漫过舌尖时
所有典故都成了
杯沿滚落的甜
是鹿血混着石燕湖水汽的甜
是芦苇丛里“禄”字没说出口的甜
是七月的风刚吹过鹿毛的甜
2025年7月28日长沙
《回望》
文/刘永平/笔名/梅蛮
初时总以为,
生命是晨光镀过的金线。
指尖触到丝缕时,
能看见纤维里流动的光——
带暖的乳色,
像棉絮裹着初醒的蝉。
我们攥着线,在人间织:
遇见的人是经纬,
纹路嵌着发梢的香;
经历的事是结扣,
松紧藏着当时的心跳。
笑与泪晕开光谱时,
真以为这网能兜住星辰,
连月光都滤成碎银,
在网眼晃出细碎的响。
后来在人群里撞了撞,
指腹磨出薄茧才看清自己的网。
有些结松了,是“永远”成了“有空”;
有些线断了,是站台没抓住的衣袖。
风一吹,漏下的光比碎银轻——
漏走的何止是风,
是年少攥网角说“为热爱活”的气,
是笔记本“理想”洇开的墨。
旁人的网果然是金线:
经纬嵌着烫金名片,
结扣挂着带锁木盒,
风绕着走,
雨落上去成了串珍珠。
忽然懂了,
金线磨成草绳从不可惜,
是我们偏要用它捆带刺的玫瑰,
捞深潭里的月亮——
扎进掌心的刺,
原是玫瑰递来的回信。
老了坐在檐下,
阳光把影子拉得很长,像未收的网。
原来网织到最后,
都成了指腹磨软的旧纸。
洇开的色,都是当年漏下的光:
刺目的黄是汗,
是田埂弯腰的弧度
(网没松,正兜着“稻穗垂着露”的盼);
橙红的斑是泪,
是产房外听啼哭的哽咽
(网眼漏风,却接住了“你好”);
深紫的痕是血,
是挡碎玻璃时磨破的掌
(攥着断线头,把网扯成能裹住他的形状)。
这些颜色搅成一团时,
比任何金丝网都暖——
像晒透的棉被掀开,
抖落的全是日子的碎光。
风过,竹椅晃了晃,
想起年少的风筝。
线攥了一辈子,
指节磨出网结似的印,
原以为能攥到线轴空,
却在某阵风雨里松了手。
它跌进群山时我没追,
看断竹卡在石缝,
半片褪色的纸粘在竹骨上——
那模样,比在云端时更像它自己。
春草漫过竹骨后,
倒像它在青山里
又长出了新的翅膀。
风再吹,竹节响里,
像有句“别急”。
回望这一路,
金线也好,草绳也罢;
完整也好,破碎也罢,
不过是从蝉鸣里来,
到草色里去。
那些漏过网眼的光,
洇在纸上的色,
都是我们把日子
织成“活着”的形状——
哪怕最后散了,
也散得像朵花。
2025年7月27日
创作于长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