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华欢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以文化教育引领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并涌出大批优秀的人才。
1986年9月大鳌镇成立“鳌江诗书画社”;今年值特沙小学创校百年之际,在校园内设立“卢乔根艺术馆”,这都充明表明了大鳌镇一直重视文化教育事业,无愧“岭南名镇”的美誉。
百年名校,平民教育的摇篮
有“百年名校”美誉的特沙小学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东升村永安路7号,此地原属中山县,1964年划入新会县,是一所平民教育的摇篮。
据记载,1925年(民国十四年),梁殿芬主政特沙乡,顺应乡民提出的“农家子弟”得到正规教育的要求,成立了由梁殿芬、黄发远、吴维德、吴善堂、卢广金(姜白)等13人组成的筹建特沙学校董事会,并向中山县教育局备案,当年年青的岭南画派大家林介如先生以《汉.封龙山颂碑》隶书笔意,题写:“特沙小学校”五字作校名;多少年以后,学校主人才从柳公权碑帖中选出了“特沙学校”四字,进行了更新。
1927年春,时任中山县县长的张惠长题写了两面镜屏:第一面是“博爱”二字;第二面是“诚朴、勇毅”四字,由中山县教育局派员送到特沙小学。第一幅是勉励教师热爱乡村教育事业,爱生如子;第二幅是校训。
当年招收小学1至4年级4个班。学生人数约80人,教师5人。正式开学时,除一级学生外,其余的学近60人,皆从原有的特沙学堂及附近的几家蒙馆招来的,也说明了1925年成立特沙学校之前,特沙乡已有学堂及多家蒙馆了。严格来说,特沙乡的私塾教育的源头可追溯到清朝初,开村时期。
卢姜白,字广金。是筹建特沙学校校董会成员之一;是岭南画派书画大家卢乔根的父亲,卢姜白积极推行平民教育,为本乡农家子弟得到正规的学校教育而鼓与呼,与孔夫子肇发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是相一致的,早在1925年,卢姜白便延请了晚清名画家居廉的弟子麦绮云任特沙学校美术教师,卢姜白这一开明的美术教育思想及举措,被美术界誉为广东乡村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通过卢姜白等13位校董会成员同仁的不懈努力,不仅为当地的教育事业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卢乔根等艺术家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13位校董会成员所创办的特沙小学及所倡导平民教育的理念,与我国著名教育家晏阳初(1890-1990)先生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践行的“平民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特沙小学自创校一百年来所坚持的平民教育、农家子弟要得正规教育的宗旨,在大鳌镇乃至在岭南更广泛的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咸水歌传承:大鳌镇冯长玲老书记及一众学者虽已考证了“大鳌人不是疍家人”。但大鳌人善于吸收外来的民俗文化,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创造性地演绎咸水歌的精神内涵,大鳌镇将咸水歌融入征兵、党建、抗疫等宣传工作中,发挥宣传教育功能。在大鳌中学开设兴趣班,注重原生态唱腔与当地传统服饰保护与传承,并尝试结合国语改编、民族舞蹈教学。同时,结合“笑虾虾”旅游节,将“水上迎亲”融入表演,推动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咸水歌表演成为旅游特色项目,以李凤连为代表的优秀民歌队,曾赴广西巡演及周边市县表演,促进跨区域文化交流。
水上婚礼民俗传承:水上婚礼虽不是大鳌本土民俗,但大鳌人善于吸纳外地民俗文化,以理想化程式编演,将咸水歌融入到水上婚礼的环节,水上婚礼全程在水上进行,“水上迎亲”环节最具特色。如今,大鳌镇将水上婚礼民俗与旅游相结合,通过举办水上婚礼表演等活动,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既传承了民俗文化,又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文化活动开展
文艺晚会:新联村开展“奋进‘百千万工程’,共建美丽乡村”主题文艺晚会活动,以“非遗传承+巾帼赋能+文化惠民”三位一体特色活动,生动展现本村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成果。晚会中,有非遗舞狮表演、活力四射的舞蹈表演等,为村民搭建了展示风采的舞台,凝聚了共建美丽乡村的共识。
迎春系列活动:大鳌镇在新春佳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迎春活动,如“农行金融助力,服务乡村振兴”主题活动,有热情如火的拉丁舞、劲爆的街舞、传统的中国舞轮番上演,还有大鳌特色的非遗咸水歌表演。此外,还有送春联、游园活动、新春市集、迎春诗书画作品展、“玉兔迎春,醒狮贺岁”活动等,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欢乐喜庆、温馨祥和的新年氛围。
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
红棉休闲岛建设:红棉休闲岛项目立足“生态立岛、民生润岛、产业兴岛”理念,对古木棉进行保护,构建“会呼吸”的微环境,为古树根系生长提供更适宜的生态空间,使古木棉成为岛上最动人的生态符号。同时,对红卫码头进行改造,打造“江景晚风+美食宵夜”的复合场景,成为大鳌的乡村旅游名片。
文体服务中心建设:大鳌镇文体服务中心举办“礼赞二十大,奋进新征程”迎春诗书画作品展,展出作品100多幅,作品类型有国画、书法、剪纸等,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交流和展示的平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
学校教育:大鳌镇的学校开设书画课程,教师以诗画教学传承本土文化,如张煜锋等教师在学校开展书画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传承意识。适逢特沙小学建校百年之际,在校园内设立卢乔根艺术馆,长期展示名家书画作品,推动了美育的作用。
诗词创作培养:在冯永洪、冯长玲、容宏新、罗金焕、卢林枝、孙才会、钟杰祥、张煜锋、梁志华、梁志云、冯健梅等同志的带领下,大鳌诗词创作蔚然成风。鳌江诗书画社等组织定期采风,与外地诗社联谊,推动创作交流。政府支持群众性诗词活动,涌现大批会员加入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
大鳌文艺界的中坚人物
优秀诗人有:
冯长玲,祖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百顷村人,当代著名诗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冯长玲曾任大鳌镇委书记,他的至理名言是:“大鳌人不是疍家人”。
冯永洪:1950年9月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擅长田园诗,作品如《黄花风铃》《凤凰花开》等,描绘水乡春色与农耕生活。
罗金焕,任教于特沙小学,擅诗词楹联,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钟杰祥,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任教于特沙小学,擅诗词楹联。
卢林枝:1958年12月生,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任新会区大鳌镇文联主席、鳌江诗书画社社长。诗词作品有《大鳌大桥通桥》《水乡美》等,展现了大鳌的风土人情。
张煜锋:祖籍新会双水,现任大鳌镇特沙小学教师。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作品《七律·红棉吟》以壮丽笔触赋予传统意象时代气息。
梁志华:祖籍新会大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退休,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擅诗词。作品《钢箱誉广质尤精》展现了大鳌的特色。
冯健梅:祖籍新会大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作品《绿道开怀一路葱》展现乡村振兴新貌。
孙才会:祖籍新会区大鳌镇十围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等,作品《验核酸》记录特殊时期的社区协作。
优秀书画家有:
卢乔根:1915-2008年,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代表及陈白沙茅龙书法代表性传承人及杰出名师。早年师承高奇峰、林介如等,作品涵盖花鸟、山水、人物,风格清新严谨,融合中西技法。
卢冠英:广东江门大鳌镇东卫村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父亲卢乔根是岭南画派名家。书法风格雄浑高古,被誉为“岭南红棉书法家”。
谭龙成:1935-2016年,广东罗定人,与名画家梁坚同窗,平生大部分时间在大鳌任美术教师,专事画马、画虾,被众师生誉为“大鳌的徐悲鸿、齐白石”。
孙才球:大鳌镇十围村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擅书画刻字,名扬海内外。
张煜锋:祖籍新会双水,现任大鳌镇特沙小学教师,是江门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门市中国画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擅诗书画。
郭家澎:大鳌镇深滘村人,早年师承梁坚先生,2018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学习中国画,擅书画。
吴汉琅:大鳌特沙乡人,毕业于新会师范,早年师从梁坚、邹文远等老师,现为鳌江诗书画社社长,擅诗书画。
梁志云,大鳌镇深滘村人,新会区人大代表。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书画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
设立卢乔根艺术馆意义深远
卢乔根(1915-2008)先生是一代书画大师、岭南名宿。早年曾在特沙学校读书,之后又当过该校校长,德高望重,令人景仰。适逢特沙小学百年华诞之际,在校园内开设“卢乔根艺术馆”,对推动美育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而深远。此消息一经传出,国内诗书画名家,纷纷作诗联书画,由衷地表达对卢乔根先生的敬意。
容可权,祖籍新会荷塘,其祖父是晚清举人。容可权先生是旅港书法名家,其首创电脑特行体,风靡全球华人社会,成就一代书法大家风范。容先生撰联盛赞岭南名宿卢乔根老先生,曰:
石鼓集联诗書味
茅龙揮洒翰墨香
肖良平,中国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撰联曰:
茅龙飞舞,乔松劲节承先哲;
薪火相传,根脉流芳启后昆。
广东书法院范桂觉书记、副院长,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撰联写道:
鳌浪兴文通雅道;
乔根毓艺悟澄怀。
杨官汉,中山沙溪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诗人、散文作家、大学教授。赋诗曰:
百年大鳌焕文光,
邹鲁人文古韵藏。
画境悠悠千古照,
满门桃李尽贤良。
中山小榄的李锦栋先生,乃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填词曰:
清平乐 . 题卢乔根艺术馆
小榄 李锦栋
岭南画宝,
长数乔根老。
国粹宏扬多佼佼,
桃李争妍美好。
大鳌今日风流,
振兴文化方遒。
遐迩蜚声名校,
茅龙续著春秋。
数十年定居于江门的吴泽良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门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江门五邑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吴泽良先生出生于佛山市南海狮山兴贤村。
2025年7月26日上午,吴泽良先生撰曰:
特地毓通才,画印诗书惊艺苑;
沙田传硕果,楹联石鼓誉文坛。
当代著名书画家司徒乃钟、肖良平、石翌辰、秦健春、刘凤林、范桂觉、陈默、周学斌、伍凯庆、容可权、何东爱、刘耀霞等数十人也纷纷向卢乔根艺术馆捐赠书画作品;
大鳌镇文联孙才会主席,积极发动鳌江诗书画社的同仁,捐赠书画佳作充实卢乔根艺术馆馆藏。
对此,著名画家伍凯庆先生很有感慨地说:我携妻儿于今年的7月8日到了大鳌一趟,深深感到,这是一个兴文重教、乡村文明的好地方;再加上有容宏新、孙才会、罗金焕、钟杰祥、张煜锋等文化教育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鼎力支持,我坚信,大鳌的乡村振兴是指日可待;大鳌镇人才鼎盛,兴旺发达更是未来可期……
是的,岭南名镇大鳌,明天会更好。
【本文作者】黄华欢,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沙堆镇独联村人。研究员,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画家、音乐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有《沙田放歌》《沙田民歌读本》《粤海华章》等,有“沙田民歌之父”美誉。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主编:洪新爱
组稿:放飞 王光兴
编辑制作:放飞
图片主要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