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湖秋韵
文/刘彦仁(陕西)
寒露将至,渐近深秋的空气中还是多了几分凉意,也多了几分萧瑟的味道。在这个充满清凉诗意的季节里,我慕名来到千湖湿地,体味和追寻那一抹醉人的千湖秋韵。
千湖湿地地处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城东1 公里处的千河谷地中游,是陕西关中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也是我国西北地区典型的黄土高原湿地,它景观优美,生态类型多样,生态系统完整,素有“天然氧吧”之称,亦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
走进公园,一条道路向前延伸,道路两旁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木,有杨树、柳树、松树、柏树等,这些树木在秋风的肆虐下,树叶簌簌作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秋天韵味的交响曲,一些枯黄的叶子,许是耐受不住它对根的情意,随风飘零在空中,华丽的舞姿倾注着对生命无限的眷恋,最后陨落于尘,叶落归根成为它最终的归宿,这个时刻,脑海中突然闪现过毛阿敏曾经唱过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却也十分的应景。
由于是早上,游客还不是太多,显得很是空旷。在公园负责人的陪同讲解下,了解到千湖湿地现有植物、野生脊椎动物的分布情况。其中,有“东方宝石”“吉祥之鸟”美称的朱鹮,已成为湿地品牌推广的鲜亮名片,目前可以监测到的朱鹮数量约有60余只。在园区的朱鹮驯化网笼中,四只朱鹮正在悠闲的进食,笼中的朱鹮体型中等,羽毛洁白如雪,唯头部、颈部及飞羽呈淡粉色,恰似一位优雅的仙子,迈着高傲的步伐在笼中散着步。进食时的朱鹮显得格外小心翼翼,它们用细长的喙在饲养人员放置了活泥鳅的水中探寻,一旦发现食物,便迅速啄起,动作精准而敏捷。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进行一场神圣的仪式,让人不禁为这种珍稀鸟类的独特魅力所折服。千湖湿地是朱鹮在秦岭以北地区野化放飞的第二个点,此处的朱鹮已适应了当地的气候环境,具备野外觅食筑巢、自主择偶交配、自然繁育幼鸟等能力,野外习性逐渐恢复,为野化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有近40只朱鹮在此重回大自然。恍惚中,我也仿佛看到了羽色绯红、脖颈高昂的朱鹮从烟雨缥缈中款步而至,当她们用赤色脚掌轻点澄澈湖水、展翅掠过血色夕阳,在秋韵十足的千湖湿地上空翱翔的影子,她姿态轻盈优美,时而振翅高飞,时而低空盘旋,灵动的身影在天空中划过美丽的弧线,在天边留下一抹浅浅绯红,如梦似幻、诗意无限,如此精灵,勾勒出让人难以忘怀的“千湖之魂、千湖之韵”,向大家展现了千湖不一样的独特魅力。
沿着广场旁边的小路向前走,我来到了湖边。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湖面上倒映着岸边的山峦和树木,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的树木已经变得五彩斑斓,红色的枫叶、黄色的银杏、绿色的松柏,这些颜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远处的山峦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雾气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沿着湖边的小路一路走来,脚下多年沉积的落叶,有种走在地毯的感觉。秋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了一丝凉意,也带来了湖水的气息和花草的芬芳,我有点贪婪的深吸一口,闭眼感受着“天然氧吧”秋天浓郁的气息。小路旁的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有黄色的野菊花、紫色的牵牛花、白色的蒲公英,这些野花在秋风中摇曳着身姿,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美丽。草丛中还不时传来几声虫鸣,这些虫鸣声打破了秋天的寂静,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向远处望去,只见湖面上波光粼粼,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湖的浅水滩地上,几只不知名的水鸟在缓缓地溜达,估计在寻找自己的猎物。欣赏着如此湖光山色,竟是有了一种流连忘返的念头。
远处的小岛上,隐约映入眼帘的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在秋色的映衬下显得五彩斑斓,一阵微风吹过,树叶纷纷飘落下来,像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飞舞。偶尔随风带过的一股清雅的花香味,沁人心脾,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看着眼前的景色,地上铺满了落叶,像一层厚厚的地毯,走在上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秋天的韵律。秋日的太阳的光晖洒在湖面上,给整个湿地蒙上了一层金色的纱巾,美得让人窒息。此时此刻,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之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华,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
流连于如此美景,时间转瞬即逝,直到离开千湖湿地时,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依然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这里,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也感受到了秋天的韵味和魅力。
千湖秋韵,如诗如画,让我陶醉,让我难忘。在渐行渐远旅程中,我的心却仿佛还滞留在那片美丽的湿地之中。回到城市的喧嚣中,我也常常会想起在千湖短暂的时光。那里的宁静、那里的美丽,成为了我心灵的慰藉。每当我感到疲惫和压抑时,我都会闭上眼睛,回忆起那波光粼粼的湖面、那郁郁葱葱的山峦、那五彩斑斓的树林,仿佛自己又置身于那片大自然的怀抱中。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再次踏上那片土地,去感受它不同季节的魅力,去体味不一样的韵味。千湖湿地,我期待着与你的下一次邂逅。
作者简介:刘彦仁,男,甘肃靖远人,省属国企职工。靖远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质作家协会会员等。业余爱好诗词、楹联、散文等文学作品写作。作品散见于《乌兰》《作家地带》等杂志和美篇、陇上风情、作家地带、靖远文学等自媒体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