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城参观学习记
杨 超
7月10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咸阳市乡贤协会工会牵头组织部分会员及企业单位代表一行赴渭南市蒲城县考察调研,我有幸跟随参加参观学习。
这天我们先后来到抗日英雄纪念馆、文化文物场馆及乡村振兴示范点,缅怀革命先烈,瞻仰英雄事迹,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及乡村振兴工作等开展专题学习和考察调研活动。咸阳市乡贤协会高级顾问团主席裴育民、副主席高春毅,党支部书记周少华、秘书长周俊辉、工会主席阮心等一同参加。蒲城县政协副主席陶小杰以及蒲城县文旅局相关人员陪同考察调研。

首先我们来到位于蒲城县桥陵镇义龙赵家村包森故居,该村北依唐景陵陵山金帜山,是抗日英雄包森(原名赵宝森)出生和青少年生活居住的地方,入选陕西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第六批蒲城县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3月,在蒲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倡导支持下,包森后裔自愿捐献老宅作为包森故居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依照包森生平采取情景还原、实物展示、图文介绍等展陈方式,再现包森的生活和战斗风采,深刻展示了包森在他短暂而又辉煌的生命中,播火平西、纵马冀东,将一腔抗击日寇的热血撒在了祖国壮丽河山之上,最好的诠释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我们认真聆听了包森同志的英勇事迹,缅怀革命先烈,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对蒲城县在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方面所做的工作有了直观认识。

接着参观桥陵,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丰山南麓,建成于唐开元盛世初期(716-740年),占地面积852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皇家陵园之一,其石刻艺术与乾陵并称唐代陵墓艺术巅峰。我们感受到了唐代帝王陵墓的恢宏气势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湛的雕刻艺术赞叹不已,深入了解了当地在文物保护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这里令人感动的还有朱建武,这位桥陵资深讲解员。60 岁的他,扎根桥陵讲解工作已35年。1981年,风华正茂的他踏入桥陵,面对简单解说词,他不满足,通过苦学《资治通鉴》等典籍,向专家请教,不断丰富讲解内容。他讲解风格幽默,用陕西方言将李旦与武则天复杂关系等历史故事生动串联,让游客拍案叫绝。工作中他意外受伤腿部打三根钢钉,仍坚守岗位。如今,他是桥陵的文化名片,其女儿朱蓉也受影响,接过讲解接力棒,父女共同传承桥陵文化。听朱建武的讲解,我们不仅能触摸到盛唐历史的温度,读懂石刻背后的文明密码,更能在他方言里的家国情怀与坚守中,感受到文化传承者最动人的力量。

接着参观“时间博物馆”,时间博物馆以国家授时中心蒲城短波授时台旧址为馆址建立,旧址始建于1966年,1970年9月建成,同年12月10日开始试播,1998年停用。2018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联合蒲城县人民政府共同打造时间博物馆,通过“中国古代计时制度”“近现代的计时仪器”“神秘的‘326’工程”,将时间测量与发布的过程进行创意化、时尚化、情感化、科技化的展示和表达,完整揭开了“北京时间”的奥秘。展馆凝聚着中国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奉献,已成为“淡泊名利、甘于清贫、无私奉献、科技报国”科学精神的有效载体。馆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变迁,丰富的展品和新颖的展示方式让大家眼前一亮,对蒲城县在特色博物馆建设以及文旅融合创新方面的探索表示赞叹。

在参观学习蒲城县孙镇阿坡村酱酿技艺梨花里工坊时,大家被这里还原传承古法梨花酱油酿造、利用当地传统种植酥酥优势、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原理打造的酱油酿造场景所吸引和震撼。不但增加了游客消费者酱酿技艺的真实参与和体验感,也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旅融合探索了一条新路径。该村2020年成立蒲城县酱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本村残疾人、贫困户、留守妇女、老人等30多人就业,促进当地农民由过去单纯种植向农业食品深加工、检验、销售及服务等多个方面转型。挖掘各种文化旅游资源,通过春季制曲、梨花节、开酱仪式等生产、文化活动,为阿坡村带来近4000人流量,带来直接及间接经济收入近10万元,扩大阿坡村及蒲城县省内外影响力,促进城乡融合。我们通过详细了解酱酿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对乡村工坊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产相结合,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模式表示了浓厚兴趣和肯定,纷纷进行探讨和交流。


下午继续在蒲城县城参观,先后来到蒲城清代考院博物馆、杨虎城将军纪念馆、王鼎纪念馆(相国府)等,每到一处大家都认真聆听讲解,驻足观看历史遗物(件)照片,瞻仰英雄人物事迹,欣赏珍贵书画佳作,感受历史人物家训家教家风真谛,大家或拍照留存珍贵史料,或与相关讲解人员咨询交谈。从文旅资源开发中如何凸显英烈精神,到历史文化保护里怎样传承先贤气节,再到乡村振兴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如何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每一个话题都因这份深刻的精神感染而变得更加厚重。大家纷纷表示,这些精神财富,不仅是蒲城的文化瑰宝,更是激励后人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值得用心守护、代代相传。
通过这次蒲城县的学习考察调研,大家一致表示,蒲城县在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令人印象深刻,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大家纷纷表示:要把此次调研的收获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乡贤的优势和作用,为咸阳市文旅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今后能与蒲城县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两地文旅产业和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杨超 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咸阳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十佳新闻工作者”、“十佳文明宣传工作者”;陕西日报社连续七年表彰的“十佳通讯员”;陕西省委宣传部表彰的“全省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