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恩施行—— 叶梅文学交流座谈会纪实
图文/ 李德顺
7月24日下午,恩施瑞享国际酒店三楼来凤厅内,热烈的气氛充盈着每一个角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市作协主席及三十余名本土优秀作家济济一堂,应邀参加“著名作家叶梅恩施行文学交流座谈会”。这场期盼已久的盛会,如同盛夏山城的一股清流,激荡着与会者的文学情怀。
座谈会上,建始、鹤峰、来凤、宣恩、咸丰、恩施等县市作协主席充满热情地回顾了党的二十大以来本土创作的丰硕成果。他们分享了在时代召唤下,如何挖掘地域文化宝藏、描摹民族风情、记录时代变迁的点滴心得。发言中,大家更满怀信心地展望未来,一致表示将继续立足恩施这片沃土,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重大主题,规划创作方向,力求描绘新时代恩施发展的壮丽图景,展现土家苗汉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随后,来自全州各地的十四位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踊跃发言,他们结合自身的创作经历,畅谈感悟与困惑,并真诚地分享了正在构思或酝酿中的新作计划。这些宝贵的交流,充分展现了恩施文坛的蓬勃生机与创作热情,也为恩施文学向更新更广的境界迈进、攀登新的艺术高度注入了强劲动力。
叶梅老师是恩施州巴东的骄傲,她作为中国当代著名土家族作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民族文学》主编,以《撒忧的龙船河》《根河之恋》等代表作蜚声文坛,荣获骏马奖、冰心散文奖等重要荣誉。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叶梅老师饱含深情创作的长篇小说《神女》面世。她此次恩施之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正是在家乡巴东举办新书发布会。百忙之中,她不顾大暑时节的酷热,欣然接受恩施州文联的盛情邀请,专程前来与家乡的作家后辈们共话文学、交流心得。这份不忘桑梓、提携后进的赤子情怀,令在场所有人深深感动。
在精彩而深刻的交流座谈会上,叶梅老师围绕如何传承恩施文脉、开创文学未来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她殷切期望: 家乡作家要铭记并传承前辈精神,尤其要学习曾在恩施战斗工作过的老作家马识途先生在《清江壮歌》中展现的历史担当与艺术风骨。
她强调指出: 恩施作家必须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找准自身在宏大叙事中的文学坐标。在拥有坚定的文化自信同时,更要树立并守护对本民族、对本地区文化由衷的自豪感与骄傲感。
她深情比喻: “文学是灯,而我们正是点亮恩施文学灯火的人。”她鼓励大家深入思考文学与鲜活生活、时代浪潮以及未来发展之间深远的辩证关系。
她提出关键要求: 作家需要深刻自省,认识自我,同时开阔视野,感知世界的广阔。在数字时代,写作方式与阅读习惯正在经历巨变,这本质上是对观察角度、价值取向和生活素材进行再选择的过程,保持敏锐的创作动态至关重要。
她寄语方向: 在刻画复杂的人性、构建鲜活的人物性格时,可以适当借鉴网络时代带来的新型叙事逻辑与典型化手法,但核心仍要坚持“真实、真情、真切”(“三真”)的写作态度,尤其要用这份“真”意写好凝聚着民族智慧与情感的散文。
叶梅老师情真意切、高屋建瓴的指引与期许,如同穿透山峦的曙光,照亮了在场每一位写作者的心。她的归来,是文学游子对精神故土的深情回望;她的倾囊相授,是对恩施文脉薪火相传的坚定托付。在叶梅老师这盏明亮文学之灯的辉映下,恩施的作家群体正以更加清晰的路径、更加昂扬的姿态,肩负起记录时代、书写人民、展现地方文化独特魅力的光荣使命。
我们坚信,根植于武陵山脉的深厚沃土,凝聚着清江激流的奋进力量,恩施的文学之火必将愈加旺盛,恩施的故事必将在中国文学辽阔的星河中,绽放出更加独特而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