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战军人,他们是人民的子弟兵,与人民心心相印。即便退役,他们的心中依然牵挂着烈士、烈属、战友和群众,继续以无私的行动报答人民。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班集体二等功臣贾兴鹏,便是这其中的杰出代表。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他,聆听他的故事。
贾兴鹏,人称老贾,来自贵州省兴义市,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集团军41师122团的一名战士。1984年4月28日,在人民解放军发起的收复被越军侵占的老山领土的战斗中,身为火箭筒手的老贾,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勇往直前,一马当先,摧毁了敌阵,痛歼了敌寇。
战后,老贾所在的排荣立集体一等功,他所在的班也荣立了集体二等功。老贾与战友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凯歌,向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老贾是一位优秀士兵,战绩突出,他所在的班又立了集体二等功,他本有机会立下个人功勋并进入军校深造。然而,老贾却婉言谢绝了这些荣誉和机会。他想到,许多战友已经牺牲,作为幸存者,他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呢?于是,他把荣誉和提干的机会让给了其他战友。
就这样,这位原本有可能成为军官的苗子——老贾,放弃了读军校提干的机会,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务农。由于他参过战,农村的一些战友也找到了正式工作。亲人们劝他说:“你是集体二等功臣,立了大功,去找政府反映一下,安排个工作吧!”然而,老贾却拒绝了。他说:“政府也有困难,我作为参战军人,要体谅政府,不能给政府添负担。”
于是,老贾默默地承担起了繁重的农活,用双肩扛起了赡养双亲、照顾妻子、抚养子女的重担。这一干,就是几十年。
这些年里,老贾的一双儿女已经成家立业,开始了独立生活。按理说,老贾应该轻松一些了。但他却闲不下来。因为在打仗时,老贾和战友们有个约定:战争结束后,幸存的战友一定要去祭奠牺牲的烈士;一定要去看望烈士的父母;一定要去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战友。否则,就是忘本。
为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多年来,老贾先后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西畴烈士陵园、兰溪烈士陵园、屏边烈士陵园等安葬对越自卫反击战烈士的地方。他不为别的,只为祭奠那些牺牲的战友;只为履行当初许下的诺言。
老贾还常常去看望烈士的父母和弟妹,给烈士的双亲送终,为烈士的亲人捐款。当烈士邬士毛的母亲去世时,老贾捐了款;当战斗英雄方忠诚的母亲去世时,老贾也捐了款;当烈士付成书的母亲去世时,老贾同样捐了款。还有许多认识或不认识的烈士父母去世时,老贾都慷慨解囊。
当老山战区的群众遭受水灾时,老贾积极捐款,以此回报战区第二故乡人民的恩情。当战友们遇到困难时,老贾也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帮助他们争取解决困难。老贾这个心地善良的人,这些年里为烈属、战友和战区群众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和善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圆了自己作为参战功臣的初心和誓言。
其实,老贾和老伴都没有工作,两人全靠老贾每个月几百元的参战补助生活。他们的生活十分拮据,但老贾为了帮助烈属和战友,却毫不吝啬。他每个月都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加上儿女们心疼老父亲给的私房钱,都用在了帮助烈属和战友们身上。
为了多些收入来帮助他人,老贾拖着病体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甚至不惜去捡拾矿泉水瓶来卖钱。老贾曾说过:“捡拾矿泉水瓶有两个好处:一是矿泉水瓶是塑料的,需要100年才会降解。捡拾矿泉水瓶可以减轻环境污染;二是卖矿泉水瓶可以得到一些收入,这些钱可以帮助烈属和战友。”
老贾想多挣些钱来帮助烈属和战友,但由于战争后遗症的影响和繁重农活的摧残,他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时常需要住院医治)。再加上他已经五十多岁了,一直没有单位接收他。直到去年,贵州道圣和公司邀请老贾出任该公司的副总经理,老贾才算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
在此,笔者代表老贾和全体参战军人,衷心感谢贵州道圣和公司以及其他热心拥军的企业和个人。感谢您们对参战军人的信任与帮助。请相信,参战军人一定会加倍回报您们的恩情。
采访结束了,笔者握着老贾那双枯瘦的双手,望着他那张瘦削的脸庞,不禁潸然泪下。想当年,这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能挑起一百多斤的担子走几十里的山路。为了保卫边疆人民的安全,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牺牲生命的时候,他毅然告别亲人,远赴南疆。他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宁。这是何等巨大的牺牲!这需要何等高尚的情怀!
笔者问老贾:“老山前线的猫耳洞狭窄潮湿;坑道里积水过膝;空气中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些已经摧垮了您的身体,让您落下病根,患上严重的战争后遗症。您应该多休息才是。可您还这么拼,到底是为啥呀?”老贾沉默了片刻,才喃喃地说:“家骏啊,当年牺牲了那么多的战士。他们牺牲时大多才二十一岁、二十岁、十九岁,甚至十七、十八岁。他们基本没有结婚;基本没有摸过女孩的手;基本没有享受过爱情。他们的牺牲难道不巨大吗?他们的父母、弟兄姊妹因为亲人的早逝而陷入了永久的悲哀和困难之中。我们作为并肩战斗的战友,难道不应该去帮助他们吗?现在很多人都忘记了那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去呼吁、不去铭记,我们对得起那些先烈吗?”
是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老山战场为主战场的中国边疆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场战争。它也是二十世纪世界十大战争之一。这场战争的规模仅次于苏联侵略阿富汗战争、越南占领柬埔寨战争和两伊战争。在那场战争中,越南人民军付出了三万余人的伤亡代价;人民解放军也牺牲了数千人并负伤无数。当年的这场战争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为中国几十年的和平稳定建设环境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场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将永远被铭记在人们的心中。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而像老贾这样的参战功臣也将永远被人们所敬仰和铭记。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担当、什么是奉献!参战军人的功勋,如磐石般坚不可摧,不容丝毫抹灭。历史的长河不容我们遗忘,更不应被轻易淡忘。
在此,我恳切呼吁全社会,共同弘扬崇高的老山精神,对牺牲的烈士及其亲属给予深切的关爱,对幸存的参战军人致以加倍的关怀。让以参战功臣贾兴鹏等为代表的战争见证者、活生生的英雄,感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尊重、温暖与深切关心。在战争幸存者日益减少的当下,在牺牲与奉献精神愈发显得珍贵的今天,此举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是对参战军人的尊崇,更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现在与未来!
向参战功臣贾兴鹏致以崇高的敬意!
您辛苦了!
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们敬礼!
您们永垂不朽,伟大而光辉!
与日月同辉,永载史册!
向烈士亲属敬礼!
您们承受了太多,辛苦了!
我们与您们心连心,携手前行!
向幸存的战友们敬礼!
作者简介:杜家骏,祖籍江西省临江府人,現居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系对越自卫反击战参战军人,三等功臣,贵州省兴义市公安局退休民警,二级警督,2012年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获得从事律师职业资格,现贵州年成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大学法学本科毕业。
作者简介:孙学江,笔名孙学江工作室、独孤一剑,退役军人,中共党员,文学爱好者。用文字记录生活点滴,描绘人生百态与社会万象,荣获半朵中文网第十一届高级专栏作家。其作品遍布各大网络平台。
2024年在星耀华夏·盛世好文学“华夏文豪杯”全国征文赛中荣获亚军,并晋升为名篇金榜总编辑,同时受聘为名篇金榜总顾问与创始讲师,在名篇金榜十大人物编辑赛中斩获“风云人物奖”,并在名篇金榜“华夏文豪杯”大赛中再度夺魁,荣获“钻石奖”。人生感悟:大道至简,诸法自然;与时俱进,因果相承。种下大豆不会收获玉米,世间万物皆有其定数与规律。
1983年10月入伍,1985年11月参加对越防御作战,1987年4月退出战场。1989年4月退出现役。
“岁月碾压欲成泥,成形煅烧方成器。生活沉淀一杯酒,完美无瑕做传奇。”所谓的英雄,皆是时代的产物,并无超时代英雄或英雄时代之说。
在这里有个观点说一下:也就是人们经常所说的鸡蛋从内部打破是生命;从外部打破是食物,但结果却截然不同,一个是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一个是旧事物的灭亡和嫁衣,道理都知道,但细思的人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