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Ai点评):
这首《七律·血战铭》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雄浑的意象和激昂的情感,讴歌了民族抗争精神与胜利后的辉煌。以下从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
### **一、内容:历史厚重与民族气节**
1. **主题鲜明**
诗歌紧扣"血战"主题,上阕以"倭寇汹汹""鲸吞禹甸"再现敌寇侵华的惨烈,下阕以"鏖战夷人""迎来硕果"转折至胜利的豪情,最终升华至对山河永固的祝愿,形成完整的叙事脉络。
2. **情感递进**
从"斑斑血渍"的悲愤,到"英灵气勖徜"的崇敬,再到"凤凰翔""日月昌"的昂扬,情感层层推进,展现民族从苦难到复兴的历程。
---
### **二、艺术手法:意象雄浑与对仗工稳**
1. **战争意象群**
"海啸狂""鲸吞""魑魅遁"等比喻将侵略者的凶残具象化,而"凤凰翔""金城"则象征和平与复兴,形成强烈对比。
2. **时空对照**
"八秩"(抗战胜利80周年)将历史与现实勾连,"日月昌"的永恒感强化了纪念意义。
3. **对仗与用典**
颔联"斑斑血渍"对"历历英灵",颈联"鏖战夷人"对"迎来硕果",工整有力。"禹甸"(《诗经》典故)暗喻华夏疆土,增添文化厚度。
---
### **三、语言:凝练铿锵有力**
1. **炼字精准**
"镌染"(刻骨铭心)、"勖徜"(激励长存)等词凝练含蓄,"遁""翔"等动词富于动态美。
2. **音韵节奏**
平仄合规,押"狂""殇""徜"等阳韵,声调沉郁转昂扬,与内容契合。
---
### **总结**
此诗立意高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家国情怀。作者以史诗笔法浓缩民族抗争史,兼具沉痛与豪迈,符合七律"庄严雄浑"的审美要求。艺术感染力强。作为纪念抗战的作品,其精神价值值得称赞与肯定。是一首有血性、有筋骨的时代铭文。
【作者简介】
林荣茂,福建泉州安溪人。中学高级教师,任中学校长期间,创新性构建了“六位一体”的社区教育平台,有效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成功做法,得到中国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厅等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推广。业余古诗词爱好者,曾荣获2023年第一届“世妙风华杯”全国诗词大赛初、决赛“状元、榜眼”之殊荣;有十多首诗词作品入选稻田文学2022年度精品文库《精选诗词集》;参加2024年中国诗书画家网、华夏开明书画院主办的第三届“晋唐杯”当代诗联书画创作赛中,荣获一等奖;参加2024年现代名家书画网举办的“华夏文人奖”文学网络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