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信
在当今社会,“价值论”似已悄然成为一种隐性“准则”,不少人惯以“本事”与“价值”来度量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与周遭人际关系。仿佛一旦缺失所谓“本事”,便会如弃敝屣,陷入孤立无援之境。这种观念虽反映了部分社会现实,却难免流于狭隘片面。而古典名著《西游记》,恰似一面明镜,清晰映照出人性的复杂多面与社会关系的多元交织,促使我们对“价值”与“人情世故”进行更为深刻的反思。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旅,表面是一场自我修行,实则处处渗透着人情世故。唐僧身为取经团队核心,手无缚鸡之力,却因如来佛祖二弟子金蝉子转世的特殊身份,以及肩负的取经重任,收获各方庇护与支持。从本质上讲,唐僧的价值并非源于自身本领,而是他所承载的使命以及背后强大的“关系网络”。一路之上,观音菩萨屡屡出手相助,各路神仙也因唐僧特殊身份纷纷关照。这无疑是“人情世故”的鲜明体现,其价值在特定社会关系与文化背景中被赋予,绝非仅靠个人能力使然。
孙悟空本领高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金箍棒挥舞之下大闹天宫、威震三界,堪称取经团队实力担当。然而,取经途中他却常受唐僧约束责备。究其根源,在于唐僧所代表的佛家教义与孙悟空自由天性之间存在深刻冲突。尽管孙悟空本事超群,但在佛家规则与人情世故面前,不得不有所收敛。他被唐僧紧箍咒束缚,被要求恪守佛家戒律,面对妖怪也需听从唐僧安排。这并非对其本事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其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角色定位的规范。可见,孙悟空的价值,不仅取决于高强本领,更在于他能否在复杂人情世故中找准自身位置。
猪八戒形象将人性弱点与社会关系复杂性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好吃懒做、贪财好色,本事远逊于孙悟空。但在取经团队里,他却不可或缺。猪八戒以憨厚滑稽为团队增添诸多幽默轻松氛围,极大缓解了取经路的艰辛压力。关键时刻,如孙悟空遭唐僧误会时,他能居中斡旋,缓和师徒矛盾。猪八戒的价值并非源自本事,而是他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润滑剂”作用。他的存在让我们看到,社会关系中“人情世故”并非唯本事论英雄,看似平凡甚至有缺点之人,亦能在特定环境中彰显独特价值。
沙僧则是典型的“老实人”,沉默寡言、任劳任怨,默默承担取经路上繁重任务。他本事在师徒四人中最为薄弱,却毫无怨言,始终坚守职责。沙僧的价值在于忠诚与坚守,这种品质在复杂人情世故中尤为珍贵。他的存在警示我们,社会关系绝非只看重本事与价值,那些默默奉献、坚守本分之人,同样值得敬重。
《西游记》所展现的人情世故,绝非简单功利交换与本事衡量。它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关系的多元维度。在这复杂社会中,价值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社会关系和文化语境变化而动态调整。我们绝不能简单以“本事”评判一个人的价值,更不能将人情世故单纯视为功利行为。恰似取经团队师徒四人各有所长,虽本事各异,却在取经途中相互扶持、携手共进,他们的价值在相互理解、包容的人情世故中得以实现。
回到现实生活,我们切不可深陷“价值论”的狭隘泥淖。每个人都独一无二、自有价值,无关本事大小、境遇顺逆。社会的本质绝非单纯“价值”堆砌,而是人与人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纽带与相互依存关系。我们应以更包容理解的心态看待他人,善于发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而非简单用“本事”与“价值”粗暴衡量。唯有如此,我们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探寻到真正的价值与意义,构建更加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