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秤上的人生》
文/张绍钟
案头的老秤杆总在午后泛着温润的光,铜秤星被岁月磨得发亮,像无数双看透世事的眼睛。父亲说,这秤最公道,三两便是三两,一斤不会多毫厘,人活一世,得像这秤,先掂得清自己的分量。
年轻时总觉得这话带着暮气,总想着要挣脱些什么。初入职场那阵,仗着几分小聪明便眼高于顶,见不得旁人慢,容不下他人言。会议上抢着发言,却常在细节处露了怯;工作上大包大揽,终在关键处虽马上给改上却有时也会掉了链。那时才懂,认不清自己的斤两,好比用错了秤砣,称不出真实,也摆不平生活。
后来学着低头看路,抬头看人。见隔壁师傅修表,指尖起落如蝶,一枚细如发丝的零件,在他手里温顺得像个孩子。问其诀窍,他只说:“我笨,就守着这手艺,看别人怎么做得好,我就学着补自己的拙。”原来真正的智慧,从不是自视甚高的孤勇,而是放低姿态的清醒——知道哪里是自己的短板,便沿着他人的长处慢慢铺砖。
小区的银杏又黄了一层,树下练太极的老人总说:“太极不是硬碰硬,是知道自己的力在哪里,也借得到对方的势。”人生大抵也是如此,不必强求样样顶尖,但若能在看清自己后,把他人的光亮引进来,日子便会像这银杏叶,在阳光下泛着通透的暖。
如今案头的秤杆依旧安静,只是我已明白,所谓自量,从不是认输的怯懦,而是活得明白的底气。知道自己有多少分量,便端多少重量的碗;看清他人有哪些长处,便借多少光来照亮自己的路。如此,日子才能在清醒里透着踏实,在谦逊中长着力量,活成自己最舒服的模样。
《绍钟要自量自守》
处世当知分量明,莫凭意气乱前行。
秤心自有权衡在,妄念休教利欲生。
一步三思方稳妥,千帆过尽始澄明。
安身守分终无咎,笑对风波任雨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