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旗升起的地方
作 者:姜太祥
文学总监:阿紫
执行部长:张明 冷雪 武立群
执行总编:玫 瑰


2025年6月12日,我向着红旗升起的地方——北京出发。首都于我,是儿时魂牵梦萦的圣地,那一声"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人民万岁"的呐喊,始终在我心中激荡回响。
和谐号列车如银色蛟龙,在岭南大地上飞驰。窗外蝉鸣高枝,鹤舞晴空;列车时而钻入幽暗隧道,时而跃上辽阔原野。这已不知是我生命中的第几百次远行,祖国的发展速度在窗前铺展成流动的史诗。每一次启程,都是与壮美山河的崭新邂逅。
两个月前,一通来自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的电话让我彻夜难眠。陈海燕主任代表组委会邀请我参加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人大会议厅举办的《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作为年逾花甲的普通农民,我既感荣幸又觉忐忑。经过多次沟通,我终于鼓起勇气接受这份殊荣。

为此次赴京,我做了充分准备:先到医院全面检查身体,确保心脏搭桥术后状态稳定;又反复打磨三分钟发言稿。当播音员报出"广州南站到了",我才从回忆中惊醒。换乘地铁抵达白云机场,入住子女提前预订的酒店。
深夜11点,微信突然弹出航班取消的通知——原定6月13日6时2O分起飞的CA1386因台风影响停航。眼看会议在即,儿媳紧急联系航空公司,最终改签深航ZH9147次航班。凌晨值机时,我望着窗外暴雨如注,心中默念:这次赴约,定要全力以赴!
飞机冲破云层甩开台风蝴蝶那一刻,机翼在阳光下闪耀如银。三小时航程里,我反复摩挲着2020年撰写的《大迁徙》文稿——这是我要献给大会的礼物。当首都国际机场的跑道映入眼帘,我轻声自语:北京,我来了!

石景山万达嘉华酒店的报到处,组委会工作人员热情相迎。佩戴上会徽胸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眼前格外醒目。下午2:30,会议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艺术家们挥毫泼墨,学者们畅谈成果,老将军老英雄和演员们热情洋溢地和大家拍照,获奖者的感言,歌声乐器声交相辉映。浓浓的文化气息在晚宴后结束。
次日清晨,暴雨洗刷后的北京格外清新。当我们踏上人民大会堂人大会议厅的红毯,我的心跳与掌声同频共振。签到墙上郑重写下"姜太祥"三个字时,热泪突然模糊了视线——这是农民儿子与祖国母亲最庄严的约定。
主席台上,领导们引经据典畅谈世界,老将军身着戎装分享峥嵘岁月,特别周向党老英雄那句,巜翻身不能忘本》的教诲如晨钟暮鼓般让人警醒,当讲到"民魂是民族的脊梁"时, 全场掌声雷动。接过那枚刻着五星的奖杯,我仿佛接过了一把文化传承的火炬。在人民大会堂的穹顶下,普通农民与共和国殿堂完成了最动人的精神对话。

下午,仪程继续,由与会学者作《赓续文化根脉,践行公益使命》的主题报告!
在大会主题思想的引领下,代表们纷纷作了文化兴邦,科技兴国的报告并推荐了个人书籍和成果。最让人感动的是,很多学者都已年过八旬,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中华儿女那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以及对文化根脉传承孜孜不倦的伟大。
台下,快轮到我发言了,我无比激动,心跳加快,为了安全我吃下了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和美托洛尔片,带着早己准备好的发言稿,带着千岛湖移民的心声走向了讲台:
同志们!下面由我代表二十九万新安江移民向大会分享千岛湖的由来:尊敬的领导,艺术家,老师们,大家好!

我来自江西省宜黄县,祖籍浙江淳安县。作为一名新安江移民的亲历者,今天站在首都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的讲台上,我既心怀感恩,又深感责任重大。 因此,我以半个世纪前国家建设高潮中,新安江大移民为背景,《书写了小说大迁徙》真实记录了那段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的感人故事。
六十五年前,当新中国的伟人们决定在,新安江上建造第一座自主设计的大型水电站时,蓝图展开那一刻,屹立在新安江上的淳安遂安两座繁华县城和徽派建筑将不复存在。为了祖国发展的需要,我们毅然决然的舍小家为大家,将世代耕耘繁衍生息的热土,无私奉献给了国家。从此,我们的家园永远沉睡在了千岛湖的碧波之下。

带着对故土的不舍,我们的前辈学习长征精神。挑着简单的行囊,牵着年幼的孩子,穿着磨破的草鞋,来到赣鄱大地。初到时,我们住牛棚吃野菜,不怕鲜血淋漓,直面困难,用带满血泡的双手从荆棘丛中荒山野岭,开劈出万亩良田。艰难地在红土地上筑起遮风避雨的茅草屋。过程艰辛又无奈,却饱含着最深沉的家国情怀。
正是移民人的无私奉献和十万建设者的智慧结晶,才有了今日的新安江发电站,让华东地区机器轰鸣,轻重工业长促发展,也是二十九万移民的牺牲,换取了千家万户的灯火通明。
如今,千岛湖畔游人如织,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然而,多少人知道?这里的每一滴清泉都浸润着移民人的泪水和思念。每一处风景都烙上了移民先辈的灵魂,前辈们的脸上每一条皱纹都镌刻着对国家的忠诚。移民人的夙愿,就是希望后人能够铭记这段历史!
在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在国家提倡赶英超美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计中。我们的先辈用平凡的身躯托举起时代的重任,用生命铺就民族复兴的基石。在波澜壮阔的水库建设中,千岛湖移民那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把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等传统精髓诠释到了极致。也是传统文化对新时代的庄重宣言。

让我们笔者和艺术家用语言及艺术手法,用光影铸就这座历史丰碑,与当代教育相接轨,让奉献者的精神永远与时代共鸣。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在此我衷心的祝福中华民族繁荣昌盛,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
最后,祝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我颤抖着手,读完了为大会精心准备的发言稿。
大会在跌宕起伏的掌声中达到高潮,老师们那激昂的声音,在大厅中回荡。他们那深厚的文学底蕴,奋斗不息的情操值得我学习。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华夏文脉如树,根深叶茂。传承似水,源远流长。
晚宴与五彩缤纷的晚会同步进行,觥筹交错,音符飘扬。当国家一级演员刘昌伟出场深情并茂的,把我们民族英雄毛伟人及岸英牺牲片段。演绎到如诗如画。让人深入其境,潸然泪下。第十次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在歌声中缓缓落下帷幕。
回程路上,我抚摸请柬,翻开会议手册,在扉页写下:文化传承即存在庙堂之高,也稳于百姓日用之间。舷窗外云海之上。朝阳又为大地披上了战袍。心诚悦,我挥手写下了,论传统文化之农耕文化的论述和我们伟大的祖国!
2025年6月20日书于广西梧州。

作者简介:
姜太祥,农民,高中文化,1962年出生于浙江淳安县,1969年随父母移民至江西宜黄二都镇上际村。爱好文学创作,代表作大迁徙回忆录,文章诗词孤对发表于都市头条,金榜头条,诗人作家网,百度腾讯 同步。2025年6月受邀参加中国第十届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大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