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才将军:钢一样的信仰,铁一般的意志
文/山西土著
在追寻红色记忆的道路上,经常读红色书籍、游红色景点的我,却对朱良才将军事迹知之甚少,这成为我知识版图上的一块空白。好在“上帝给你关上了门,一定会给你打开一扇窗”,有幸现场聆听朱良才将军之女朱筱秋女士讲述父亲的故事,这种体验绝对非同一般。
将军的故事很长,我试着归纳要点,既让自已的思维更条理清晰,又帮助自已更好地记忆。
朱良才将军,原名朱姓明,湖南汝城人,出生于书香门第。1925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入党,先后历经大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多场战役,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衡阳中学读书时,他接触到进步书籍,毅然投身农民运动,后又上井冈山参加革命。他是朱德同志的第一任秘书,小学课本中课文《朱德的扁担》,作者就是他。这件事别说我们不知道,就是他的女儿也是长大后才知道的这件事。当她问父亲为什么从未提起?为什么不署名时?将军淡淡地说:“只要人们记住朱德、毛泽东的名字和这段历史就够了。”这一件小事生动诠释了将军淡泊名利的一生。
他曾率领红军保卫过黄洋界,活捉过敌中将师长张辉赞,担任过湘江战役绝命后卫师政治部主任;曾被派到红四方军任职,因与张国焘分裂行为作坚决斗争,几近被杀;红军西征时,他任东路军副总指挥。可以说,红军时期的重大历史节点都有他的身影。若说他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谁还会有疑问?
他的革命生涯充满传奇色彩。其一是36天牢狱经历:1927年,在搞农运时被国民党军队抓住,审讯时,他发现书记员叫朱良人,便急中生智,称自已叫朱良才,因而未暴露身份,被关押36天后获释。出狱后,即便在白色恐怖笼罩下仍毅然申请入党。其二是36天乞讨历程:1937年西路军失败后,他孤身一人,历经36天艰苦乞讨,克服艰难险阻,最终找到红军队伍。两个36天,看似很神奇,却透露出将军钢一样的信仰,铁一般的意志。
将军创造过多个第一:在反围剿战斗中,缴获了我军第一部完整的电台;第一次俘虏了敌中将师长;他是新中国第一个因伤痛主动提出辞职的开国将军。在湘江战役前,他因负伤被送过湘江就医,因而成为“绝命后卫师”唯一幸存的师职干部。
回顾将军一生,正是坚定的信念,和钢铁般的意志,让他在艰难困苦而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磨练出这种坚毅不拔的品格,使他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革命战士。他无论在军事还是政治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虽然天然的地理条件让他跟对了人、走对了路,但这只是成功的充分条件之一。从急中生智改名这件事,足以说明将军的过人智慧。上天无疑是眷顾将军的,身经百战,成为革命战争中的幸存者。他总说:“相比那些牺牲了的同志们,我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