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鱼岭记(散文)
玻璃桥悬于碧波之上,如一道透明的琴弦,在八月的烈阳下微微颤动。这桥横跨鱼岭水库,若七夕之鹊,若伯牙之弦,连通了山与水,亦连通了军民之心。时值建军佳节,鱼岭以水为媒,以山为证,将那一份"铁血柔情"酿成了四日的盛筵。
水是极清的。鱼岭水库纹波荡漾,时有鱼儿吐泡,搅碎一池云影。这水曾灌溉农田,曾点亮万家,映照着玻璃桥上迷彩服的身影。军人们凭栏远眺,脚下三十米处的碧波如凝固的翡翠,倒映着他们棱角分明的轮廓。有稚童拽着退伍父亲的衣角指向湖心岛,那岛上亭台错落,草木葳蕤,恰似缩微的山水盆景。风过时,带着水汽的清凉与葡萄架的甜香——生态园里果实垂枝,正待采摘人。
山是极静的。伯牙山青黛如染,将民宿群揽入怀中。白墙黛瓦的二层小楼间,露台上的藤椅尚余体温,院中秋千犹自轻晃。暮色里,几位老兵围坐石桌,瓷碗中农家腊肉泛着油光,折耳根拌折耳根的脆响混着《打靶归来》的哼唱。餐饮部的姑娘特意多舀了勺辣子,"咱这儿的土鸡汤,当年修水库的前辈可喝不上哩"。笑声惊起竹梢雀鸟,扑棱棱掠过玻璃桥,那桥此刻已点亮灯火,宛如坠入凡间的银河。
最妙是夜。水库吞尽残阳后,民宿廊下的红灯笼次第亮起。玻璃退伍老兵偷瞄手机里新生儿照片,钢化玻璃映出他上扬的嘴角。忽然山道传来喧哗,原是采摘归来的军属孩童举着葡萄追逐,惊飞满山萤火。此情此景,倒应了景区墙上的话:"商洛最美是丹凤,丹凤最美是鱼岭"。
晨起雾锁重峦,玻璃桥隐入云海,唯闻早训者的脚步声铿锵回荡。这声音与四十年前修水库的号子,与今日厨房的锅铲声、采摘园的欢笑声交织,终化作索桥售票处前的场景:工作人员郑重接过褪色的军官证,却将门票与一杯菊花茶同时递出:"桥上风大,您暖暖手"。远处,"军民同心庆八一"的横幅在山水间猎猎作响,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旌旗。
这鱼岭之水,原是从历史深处流来的。它曾映照过抡镐挥锤的背影,此刻正托起迷彩服的倒影,又将流向更多日月清辉。当最后一个优待对象走出景区大门时,晚霞给玻璃桥镀上金边,恍若一根被岁月拨动的琴弦,余音袅袅,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