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到底做了多大的恶?
文/喻言
满屏尽骂释永信,其实这家伙到底做了多大恶?骂的人并不一定清楚。为何激起众骂?目前收到的信息,不过是他搞了很多钱和很多女人,生了很多子女,大国传统不患寡而患不均,易引发羡慕嫉妒恨,这个可以理解。羡慕嫉妒不好公开表达,表达恨比较安全,还能体现道德优越感。
说这家伙出家人不像出家人,但出名的和尚又有几个像出家人呢?真正大德高僧,往往名声不显。说到底,释永信不过是这个时代的怪胎,只不过少林寺名声太盛,他沾了光,把知名度搞得太大。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借少林寺的名头,他也捞不到这么多钱搞不了这么多女人。不过,这几十年闷声发财搞女人的和尚还少吗?
客观说,他经商还是有点能力,是那种特别适合特色社会的特色经商能力,据说上能通天,下又善于借势,把少林寺这块IP的商业化做到极致,少林寺借着文化出海的东风把生意做到国际上,做成了香饽饽,做成了一块肥肉。这算不算也是一种能耐?按照法律,少林寺土地庙舍归国有,但僧侣团队可以自主管理,释永信就充分利用这个自主管理权,成立了个少林寺集团公司,把一个寺庙搞成一家公司,算不算时代“创举”?这种“天才”构想确实不是寻常和尚想得出来的。他还搞了个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公司,一直与地方政府争夺“少林寺”的商标权。他借助自己方丈的地位,做了这家无形资产管理公司的控股股东,成为该品牌商业化的最大受益人。网上查知,地方政府几十年前就通过下属平台公司注册了“少林寺”商标,进行了无形资产保护。释永信为什么能够几十年不断用这块招牌牟利?换个人,也许早被以盗用国有资产的名义蹲了大牢!只能说,释永信不过是西游记里唐僧取经路上的妖怪,后面都有大人物罩着。近几十年的商业史上,这并非孤例。也许在释永信们心目中寺庙国有化,寺庙无形资产国有化,是地方政府动了他的奶酪!释永信与地方政府博弈多年,依然能借此广进财源,不可谓手段不高。
大国有许多企业,当初也是以承包国有企业名义慢慢发展起来,在法律不健全的时代,留下很多法律漏洞,产权夹缠不清,经营者大多没有好的结局。释永信的错误在于太迷信上面的神佛,少了对国家机器的顾忌。
如果把释永信看着一个不守规则的商人,也许他的日常言行就能够解释了。我眼中的释永信不过是一个在不完全的市场经济中捞偏门的投机者,只要没使用暴力强迫他人意志,多搞几个女人算不上罪恶。至于多生一群儿女,尤其在人口负增长的当下更算不上坏事。杭州那位穿布鞋的“人民企业家”不是也搞了很多女人生了很多孩子吗?二者最大的区别,不过人家明面上暗地里都是企业家,释永信明面做和尚背地里搞企业,有挂羊头卖狗肉之嫌。至于表里不一,呵呵,谁比谁差多少呢?
我不恨释永信,也不跟风骂他。这个世界可以让我嫉妒羡慕恨的家伙太多了,实在忙不过来。在网络娱乐时代,释永信不过公众期待已久的大瓜,这只瓜迟早要爆,不在今日也在明日。至于少林寺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归属国有或者释永信个人,对我来讲,并无区别。归属国有也与我无半毛钱关系,门票钱一分不少,归属他个人,我也少不了一根汗毛。至于他赚这么多钱,只有嫉妒和羡慕,不构成恨的理由。
要说我内心对这家伙的真实感受,就是鄙弃,觉得这个家伙表现出的吃相太难看,不像一个出家人,像个无所顾忌的江湖骗子。记得新冠时期,在网上看到这家伙带领一群和尚在寺里升国旗,就觉得演得有点过了。“人民企业家”带领员工升国旗,我没有违和感,但看见一堆光头干同样的事就产生生理不适,当然,这也许是我的问题。深思一下,应该不是对演员的演技不满,是对这个舞台有意见,演技如此拙劣,这个舞台居然也可以把C位留给他?再一想,C位不给他难道还能留给我等,也就释然。
在一个充斥草台班子的时代,太过认真要求一个和尚,既不现实也不公平。即使特靠谱这种大国领袖都充满草台班子气质,名不符实做和尚也符合时代特征。
按照官方通报,这家伙还涉及刑案,至于具体什么情况,官方语焉不详,不好妄自猜测。捞偏门的商人,总在法律灰色地带游走,难免有湿脚的时候。俗话说,久走夜路必撞鬼,就是这个道理。说起来,少林寺无形资产这家公司法律上他是大股东,如果他老老实实纳税,多分点钱好像也说得过去。好歹这家公司也是通过工商注册的,无形资产的必须得到法律认可才真正能得到有效保护。没有刑事犯罪,估计还真不好把这家伙办了,他也不是没背景的孤魂野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