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国际风云
婚后的生活比程默生想象的更加美好。赵雨晴不仅是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她接手了集团的品牌建设和公共关系部门,用国际视野为明远注入了新鲜活力。
结婚一周年纪念日那天,赵雨晴送给程默生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份详尽的国际市场分析报告。
"东南亚市场已经稳定,"她指着报告上的数据,"是时候向欧美市场进军了。"
程默生翻阅着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你早就开始准备了?"
"半年前就组建了团队。"赵雨晴微笑,"我知道你一直有这个野心,只是碍于集团内部保守派的反对。"
程默生搂住妻子的肩膀:"知我者,夫人也。"
第二天的高管会议上,程默生提出了进军欧美市场的计划。果不其然,几位元老级高管立即表示反对。
"风险太大了!"
"我们的产品不适合西方人口味!"
"贸然进军只会血本无归!"
程默生耐心听完所有反对意见,然后让赵雨晴展示了那份报告。
"数据显示,欧美有机食品市场年增长率达15%,而我们的菌类产品恰好符合健康饮食潮流。"赵雨晴的专业分析让反对声渐渐减弱。
程默生最后拍板:"不冒险就不会有突破。我决定亲自带队去欧洲考察。"
一个月后,程默生率领代表团飞往法国。在巴黎食品展上,明远集团的展台并不起眼,但程默生亲自上阵,用流利的英语向客商介绍产品特点。他的真诚和专业打动了不少买家,初步达成了几笔订单。
然而真正的挑战来自德国。当地一家老牌食品企业视明远为威胁,暗中散布"中国食品不安全"的谣言,导致几家连锁超市临时取消了与明远的合作洽谈。
"怎么办?"随行的高管急得团团转,"要不我们先撤回去?"
程默生站在酒店窗前,望着异国的夜空:"不战而退不是我的风格。"
第二天,他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邀请当地媒体和食品检测机构参观明远的生产线,全程直播。这种前所未有的透明度赢得了媒体好评,谣言不攻自破。
更妙的是,程默生借此机会宣布与德国一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适合欧洲人口味的新产品。这一举措不仅化解了危机,还提升了明远的品牌形象。
欧洲之行大获成功,明远产品成功打入十多个国家的市场。回国后,程默生在庆功宴上向团队深深鞠躬:"谢谢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这只是开始,明远的未来在全世界!"
庆功宴后,赵明远把程默生叫到书房:"默生,你做得比我预想的还要好。现在,是时候考虑更长远的未来了。"
"您是指?"
"科技转型。"赵明远拿出一叠资料,"传统食品行业天花板有限,明远需要新的增长点。"
这正是程默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晚,他与赵雨晴讨论到深夜,最终确定了"食品+科技"的双轮驱动战略。
第十章:科技转型
战略确定后,程默生立即行动起来。他首先收购了一家濒临破产但拥有核心技术的生物科技公司,然后高薪聘请了几位顶尖科研人才,组建了明远研究院。
这一系列动作在集团内部引发了强烈震动。以生产总监老李为代表的老派高管公开质疑:"我们做食品的,搞什么生物科技?这不是乱花钱吗?"
程默生没有强行压制反对声音,而是组织了一次特别的"未来研讨会",邀请所有高管参与。会上,他展示了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科技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影响。
"十年前,谁会想到手机能取代相机?"程默生用简单的例子说明深刻的道理,"不变革,就会被变革淘汰。"
研讨会后,大部分高管转变了态度,但仍有少数人暗中抵制。程默生知道,改革必然伴随阵痛,他必须坚定前行。
研究院成立一年后,第一个成果问世——一种能够延长食品保鲜期的天然植物提取物。这项技术不仅大大减少了食品浪费,还为明远赢得了国际声誉。
然而,就在程默生准备扩大科研投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打乱了他的计划。
媒体突然爆料,称明远研究院"非法进行基因实验",还配上了几张模糊的实验室照片。尽管内容荒诞不经,但在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很快引发了公众恐慌。
"这明显是有预谋的抹黑!"赵雨晴愤怒地将报纸摔在桌上,"我查过了,爆料媒体背后是刘志强控股的公司!"
程默生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望着楼下聚集的抗议人群,眉头紧锁。刘志强离开明远后一直怀恨在心,这次显然是借题发挥。
"报警了吗?"他问。
"报了,但警方说需要时间调查。"赵雨晴忧心忡忡,"更麻烦的是,股价已经跌了15%,董事会明天要紧急开会。"
程默生转身,脸上出奇地平静:"危机也是转机。既然他们给我们搭了台,我们就唱一出好戏。"
第二天,程默生做了一件令所有人震惊的事——他邀请媒体和公众代表参观研究院,全程直播。参观结束后,他当场宣布将研究院所有非涉密研究成果开源共享。
"科学应该造福人类,而不是成为商业竞争的武器。"程默生的真诚打动了在场所有人,"明远愿意做透明研发的先行者。"
这场公关危机被他巧妙地转化为品牌宣传。公众对明远的信任度不降反升,股价迅速反弹。而刘志强则因为散布虚假信息被警方调查,最终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
风波过后,程默生加快了科技转型的步伐。他先后投资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多家初创企业,为明远构建了面向未来的技术生态。
在年度股东大会上,一位白发苍苍的小股东提问:"程总,您这些投资短期内看不到回报,会不会拖累公司业绩?"
程默生的回答赢得了全场掌声:"老人家,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明远不仅要做好今天的事,更要为明天做好准备。"
赵明远在台下欣慰地看着这一幕。他知道,自己选对了接班人。
第十一章:生命之光
程默生三十五岁那年,赵雨晴怀孕了。这个消息让两家人都喜出望外,尤其是程大山和李秀兰——他们终于要有自己的亲孙子了。
然而喜悦很快被一个意外事件冲淡。程思默在学校与同学打架,被叫家长。程默生放下重要会议赶到学校,看到的是满脸淤青却倔强地昂着头的男孩。
"为什么打架?"程默生蹲下身,平视着孩子。
"他说...说我是野种..."程思默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说你不是我爸爸..."
程默生心头一震。他紧紧抱住孩子:"听着,不管别人怎么说,你永远是我的儿子。"
回家路上,程默生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当晚,他召集全家人开会,包括林小满。
"我想正式收养思默,"他看着每个人的眼睛,"给他一个名正言顺的身份。"
林小满捂着脸哭了:"默生...我们母子欠你的太多了..."
赵雨晴握住丈夫的手:"我支持你。思默是我们的孩子,永远都是。"
法律程序很快启动。在办理收养手续的同时,程默生还做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他找到落魄的王二狗,支付了一笔钱,让他签署了放弃抚养权的文件。
"为什么帮我?"王二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当年那么对你..."
"我不是帮你,"程默生淡淡地说,"我是帮思默。他需要一个清清白白的身份。"
收养程序完成后,程思默正式改名为程思远,寓意"思虑高远"。孩子似乎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学习更加用功,还主动要求学习武术"保护弟弟妹妹"。
赵雨晴的预产期临近时,程默生推掉了所有出差,每天准时下班陪妻子。然而命运似乎总要考验这个已经经历太多磨砺的男人——赵雨晴生产时突发羊水栓塞,情况危急。
手术室外,一向冷静的程默生彻底崩溃了。他跪在地上,像个孩子一样痛哭流涕:"老天爷,求求你,别带走她...我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雨晴平安..."
也许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苍,经过六个小时的抢救,赵雨晴终于脱离危险,并顺利产下一个健康的男婴。程默生抱着新生儿,看着病床上虚弱的妻子,泪流满面:"谢谢你...谢谢你活下来..."
他们给儿子取名程念恩,寓意"铭记恩情"。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让家庭更加完整幸福。
然而,幸福的生活并没有让程默生忘记自己的根。儿子满月后,他带着全家回了一趟老家。这一次,他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妻子、两个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曾经嘲笑他的村民们,如今用敬畏的目光看着这个车队。程默生特意走访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询问他们的困难。当他看到还有孩子因为贫困上不起学时,心如刀割。
回城后,他立即与赵雨晴商量成立慈善基金会的事。
"我想系统性地帮助农村教育和医疗,"程默生说,"不是施舍,而是给他们改变命运的机会。"
赵雨晴完全支持丈夫的想法:"我们可以先从你老家做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贫困地区。"
"明远慈善基金会"很快成立,程默生亲自担任理事长。基金会的第一个项目是在他老家修建一所现代化学校,第二个项目是为周边乡村建设医疗站。
学校奠基那天,全村人都来了。程默生站在台上,看着台下那些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百感交集。
"二十年前,我离开这个村子时,很多人说我是傻子。"他的开场白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今天我想说,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做梦的权利,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机会。这所学校,就是我送给家乡孩子们的礼物。"
掌声经久不息。当年嘲笑他最狠的人,如今鼓掌最用力。程默生没有记恨任何人,因为他明白,正是那些磨难塑造了今天的他。
第十二章:时代楷模
程默生四十岁那年,明远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横跨食品、科技、金融等多个领域的跨国企业。但他没有止步不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责任领域。
在他的推动下,明远集团启动了"乡村振兴计划",利用企业的技术和渠道优势,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这一举措不仅获得了政府的高度评价,还带动了数十万人就业。
"财富的意义在于分享。"程默生在多次采访中强调,"企业家不仅要创造利润,更要创造价值。"
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他赢得了广泛尊重。他被评选为"年度杰出企业家",并受邀在联合国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中国企业扶贫的经验。
站在联合国的讲台上,程默生用流利的英语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从农村"傻子"到企业领袖的蜕变历程。
"我曾经是被社会遗忘的人,"他深情地说,"正因为如此,我更加理解弱势群体的需求。企业家的成功不在于积累多少财富,而在于帮助多少人改变命运。"
演讲结束后,全场起立鼓掌。中国代表紧紧握住他的手:"程总,你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和企业家的风采!"
荣誉纷至沓来,但程默生始终保持谦逊低调。他依然每天工作到很晚,依然坚持阅读学习的习惯,依然定期去看望林小满和已经上中学的程思远。
赵雨晴有时开玩笑说他"工作狂",他总是笑着回应:"比起当年在田里干活,这算什么辛苦?"
一个周末的早晨,程默生带着程思远和程念恩去爬山。站在山顶,望着远处初升的太阳,他突然问两个孩子:"你们知道爸爸这辈子最骄傲的是什么吗?"
"是把明远做成国际大企业?"程念恩天真地问。
程思远想了想:"是帮助了那么多人?"
程默生搂住两个儿子的肩膀:"我最骄傲的,是在所有人都说我是傻子的时候,我没有放弃自己;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没有忘记那些还在困境中的人。"
下山时,他接到了赵明远的电话。老领导声音激动:"默生,刚接到通知,你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了!"
程默生愣了一下,随即笑道:"赵老,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挂断电话,他看着追逐打闹的两个孩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从被嘲笑的农村"傻子"到受人尊敬的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这条路,他称之为"逆流而上"。
[全文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